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I型干扰素(IFN) 点击跳转

【盘点】黑色素瘤近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盘点】黑色素瘤近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1】Pembrolizumab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或Ipilimumab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或肾细胞癌Pembrolizumab单药,Ipil

MedSci原创 - 2018-06-30

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使天然免疫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就可以显著产生干扰素和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报 - 曹雪涛,免疫 - 2016-07-20

JNNP:血清神经丝轻链水平预测进行性多发性硬化患者的长期残疾进展

JNNP:血清神经丝轻链水平预测进行性多发性硬化患者的长期残疾进展

神经丝是神经元损伤后释放到细胞外空间的神经元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外液、脑脊液(CSF)和外周血中神经丝的浓度可以反映病理过程中神经轴突损伤的程度。据报道,在广泛的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

网络 - 残疾进展,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 - 2022-06-14

过去10年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与疗效

过去10年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与疗效

背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经改变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自然发展进程。随着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其安全性和疗效方面都引起了关注。方法:随机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IV期研究用于伊马替尼(IM)的疗效评价。1503例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379例仅用伊马替尼单独治疗。平均观察到7.1年965例(64%)仍然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结果:10年后,无进展生存率为82%,总生存率为84%,59%的患者

MedSci原创 - 白血病,伊马替尼 - 2015-02-23

【盘点】7月17日JAMA子刊研究精选

【盘点】7月17日JAMA子刊研究精选

JAMA子刊研究

MedSci原创 - JAMA子刊 - 2017-07-17

J Hepatol:使用和未使用<font color="red">IFN</font>的慢性丙肝患者HCC早期发生和复发风险竟然相似!

J Hepatol:使用和未使用IFN的慢性丙肝患者HCC早期发生和复发风险竟然相似!

2017年11月,发表在《J Hepatol》上的一项回顾性评价,考察了使用干扰素IFN)和未使用IFN治疗对慢性丙肝(CHC)患者肝细胞癌(HCC)早期发生和复发的作用。

环球医学 - 使用,IFN,慢性丙肝患者,HCC,早期发生,复发风险 - 2017-11-28

Sci Adv :邓红雨团队揭示疱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

Sci Adv :邓红雨团队揭示疱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

疱疹病毒是一个古老的病毒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多种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以成功地感染细胞并建立持续的潜伏感染。

Bio生物世界 - 分子机制,免疫逃逸,疱疹病毒 - 2020-11-25

每天一杯酸奶,调节压力,预防抑郁和焦虑,还降低糖尿病风险

每天一杯酸奶,调节压力,预防抑郁和焦虑,还降低糖尿病风险

该研究显示,乳酸菌可以调节免疫介质干扰素γ的水平,干扰素γ可以调节身体对压力的反应,有助于预防抑郁和焦虑,表明乳酸菌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改善情绪障碍。

医诺维 - 抑郁,乳酸菌,干扰素γ - 2023-12-05

JASN:刘志红院士团队发现狼疮性肾炎致病新基因DDX58

JASN:刘志红院士团队发现狼疮性肾炎致病新基因DDX58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和预后异质性大。遗传变异是LN发生和临床表型异质性的根本原因。从遗传变异角度解析LN发生发展新机制,探索新型干预靶

东部战区总医院 - 狼疮性肾炎,刘志红 - 2022-10-25

Front Immunol:免疫抑制疗法不同程度地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COVID-19 mRNA疫苗的体液和T细胞特异性反应。

Front Immunol:免疫抑制疗法不同程度地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COVID-19 mRNA疫苗的体液和T细胞特异性反应。

评价不同免疫抑制疗法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在接种后通过抗区域结合域(RBD)抗体和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的SARA- COV -2特异性免疫应答,以及疫苗对疾病活动的临床影响

MedSci原创 - 类风湿关节炎,COVID-19 mRNA疫苗,免疫抑制疗法 - 2021-10-1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更新要点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更新要点解读

2019 年底最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正式颁布,新的指南是以国内外 CHB 最新研究结果为依据而形成的,为 CHB 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 乙肝,慢性乙肝 - 2022-11-25

Nat Immuo:“外体”(Exosomes )或可成为抗病毒新药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育部袁正宏研究员课题组,历经4年研究发现,肝非实质细胞分泌的“外体”,在干扰素-α的诱导下,可转运到易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中,发挥抗病毒作用。

健康报 - 外体,病毒引起,小鼠模型,变异,肝细胞 - 2013-07-13

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临床试验评价专家建议

发布日期:2016-03-30 英文标题:Expert advices for evaluating clinical trials of 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for hepatitis C  制定者:中国肝病科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24(3): 161-164  内容介绍: 近年来,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d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24(3): 161-164 - 丙型肝炎 - 2016-06-08

NEJM:美研究发现直接抗病毒药物可提高丙肝疗效

对于既往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不佳的患者,该如何提高其疗效。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的试验证实:应用2种直接抗病毒药物既可能获得很好的效果——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若再联合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会更大的提高患者的SVR率。

MedSci原创 - 丙肝,抗病毒 - 2012-02-06

FDA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开发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行业指南

FDA上次修订该指南还是在2013年10月。这期间丙肝治疗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系列治愈性疗法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实现了数百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这些药物包括Gilead的Sovaldi和Harvoni ,

FDA - 丙型肝炎,指导原则 - 2022-03-15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