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汗液传感器 点击跳转

J Endocr Soc:连续血糖监测数据分析用于识别糖尿病血糖类型

J Endocr Soc:连续血糖监测数据分析用于识别糖尿病血糖类型

HNF1A-MODY是两种最常见的单基因糖尿病表型之一,其特征是进行性和频繁明显的餐后高血糖,导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T1D相似。

MedSci原创 - 糖尿病 - 2023-04-24

Science:张锋团队发现细菌新型抗病毒系统,将病原体特异性识别模式扩展到所有生命

Science:张锋团队发现细菌新型抗病毒系统,将病原体特异性识别模式扩展到所有生命

在自然界中,病毒、细菌无处不在,为了应对无孔不入的病菌,真核生物进化出专门的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包括STAND超家族的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LR),这些先天免疫系统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中。

“生物世界”公众号 - 细菌性抗病毒系统 - 2022-08-15

JAHA:植入装置测量的体力活动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和患者预后!

JAHA:植入装置测量的体力活动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和患者预后!

由此可见,在植入ICD的心衰患者中,无论患者的基线特征如何,低水平的PA与房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有较高的相关性。此外,较低的每日PA可以预测患者死亡或心衰住院。

MedSci原创 - 植入装置,体力活动,预测,房性心律失常,预后 - 2018-02-26

Nature Biotechnology:徐升团队开发全集成自主可穿戴式超声系统贴片

Nature Biotechnology:徐升团队开发全集成自主可穿戴式超声系统贴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检测运动中生理数据的全集成自主可穿戴式超声系统贴片。

“小柯生命”公众号 - 可穿戴设备,徐升 - 2023-05-30

香港城大于欣格/北航常凌乾等《自然·通讯》:多功能无线生物电子系统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检测及症状严重性评估

香港城大于欣格/北航常凌乾等《自然·通讯》:多功能无线生物电子系统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检测及症状严重性评估

该系统可以连续快速捕获并检测呼吸活动产生的气态病原体样品。通过机器学习该系统还可以对病人感染病毒后的症状严重性进行实时快速诊断预测。

BioMed科技 - 新型冠状病毒,多功能无线生物电子系统,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快速诊断预测 - 2023-12-01

NCB:浙江大学季业伟/密歇根大学齐岭揭示内质网中负向调节STING的机制

NCB:浙江大学季业伟/密歇根大学齐岭揭示内质网中负向调节STING的机制

该研究表明SEL1L-HRD1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过限制可激活STING池的大小来控制STING介导的先天免疫。

iNature - STING,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 2023-05-09

Biosens Bioelectron:利用免疫磁性试纸条高灵敏度定量检测血液

Biosens Bioelectron:利用免疫磁性试纸条高灵敏度定量检测血液

图1.检测示意图。在图1中,抗原(antigen)是待测蛋白(如PSA),MP是磁性纳米颗粒,颠倒放置的Y是特异性结合待测蛋白的抗体。检测抗体(蓝色的Ys)捕获待测蛋白,控制抗体(黄色的Ys)捕获与磁性纳米颗粒偶联的抗体。图片来自这项研究的作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俄罗斯科学院基础物理研究所(General Physics Institute of the Russian Academ

生物谷 - 体外诊断 - 2016-02-16

Science:陈志坚院士解开干扰素生成之谜

Science:陈志坚院士解开干扰素生成之谜

免疫系统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当某些感染细胞检测到有入侵物时,它们会利用一种叫做干扰素的分子来振奋机体的防御。免疫系统会响应这一振奋呼喊立即增强它的非特异抗病毒防御,同时启动更特异的二次免疫应答。但干扰素的生成必须受到精细地调控:太多干扰素会激发免疫细胞不加区别地攻击机体自身的细胞。 I型干扰素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机体已知有三条信号通路可响应微生物感染来触动干扰素生成。来自霍华德

生物360 - 干扰素,陈志坚 - 2015-02-11

我国实现颗粒物毒性活体生物标志物无创在线监测

我国实现颗粒物毒性活体生物标志物无创在线监测

近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教授与复旦大学化学系郑耿峰教授合作集成利用活体大鼠暴露呼出气采样、微流控以及商业化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创建了dLABer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活体呼出气中的污染物暴露生物标记物

人民日报 - 颗粒物,毒性,活体,生物,标志物,无创,在线,监测 - 2018-07-21

Int Ophthalmol:跨瞳孔缝合对人工晶状体光学质量的影响

Int Ophthalmol:跨瞳孔缝合对人工晶状体光学质量的影响

跨瞳孔缝合技术有时可用来固定人工晶状体(IOL),我们就10-0聚丙烯缝线用于跨瞳孔缝合时的光学效应进行研究。

MedSci原创 - IOL,聚丙烯缝线,瞳孔 - 2017-04-06

电子人工视网膜助患者复明

电子人工视网膜助患者复明

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发明一种电子人工视网膜,临床试验中给因视网膜色素变性而失明的患者植入这种人工视网膜后,患者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新华社 - 电子人工视网膜,复明 - 2017-02-16

J Oral Microbiol:群体感应干扰剂可抑制链球菌菌膜的形成

J Oral Microbiol:群体感应干扰剂可抑制链球菌菌膜的形成

使用生物传感器哈氏弧菌BB170和JMH597测试AI-2抑制活性。使用xCELLigence系统的阻抗实时测量、共焦激光显微镜和结晶紫定量方法,监测变形链球菌ATCC25175生物膜的形成。结果显示

MedSci原创 - 群体感应,生物膜,链球菌 - 2018-04-03

Bioessays:上皮干细胞中YAP和TAZ的生理调节

Bioessays:上皮干细胞中YAP和TAZ的生理调节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回顾了近期相关的研究报道,发现YAP和TAZ主要作为上皮细胞极性的传感器,在细胞分化顶端膜结构域时被抑制,当细胞通过其基膜区域接触细胞外基质时被激活。

MedSci原创 - 2018-02-09

移动医疗APP监管应未雨绸缪 预防风险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署(FDA )于今年7 月19 日出台移动医疗APP 指导草案,对移动医疗APP 进行规范和监管。此草案的出台是针对美国数量日益增长的医疗类APP 对公众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   哪些移动医疗APP 具有潜在风险,在此监管范围之内?美国FDA 在移动医疗APP 指导草案中总结了两类具有潜在风险的APP :一类是把移动平台变成医疗设备。

移动医疗,APP - 2011-11-17

The EMBO Journal:自噬作用可影 响干细胞活化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细胞保护机制和其肌肉干细胞激活之间的关联。细胞自噬作用可再循环其“结构部件”,并在其营养不足时产生能量。科学家们在EMBO杂志报告说,当这种保护机制被运作时它似乎也协助干细胞被激活。 “我们的研究表明,当干细胞从静止状态开始活动时就会在它们的代谢活动中产生一种快速和戏剧性的变化,”Thomas Rando说。“自噬诱导似乎是这些代谢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谷 - 干细胞活化 - 2014-10-2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