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l J Maxillofac Surg:下颌后部锥形和圆柱形种植体稳定性和冠骨水平的比较评估

2023-09-07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通过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和愈合期的嵴骨水平,比较下颌骨后缘锥形种植体和圆柱形种植体的临床效果。

牙种植体支持修复单个或多个丢失的牙齿,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功能和美观,同时保护口腔内和口腔周围组织。尽管近年来对种植体设计、材料和技术的研究有所增加,但在生物材料、种植体设计、表面修饰和表面功能化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以改善长期治疗效果

种植体的稳定性对牙种植体的成功和寿命至关重要。初代种植体的稳定性被认为可以促进骨细胞分化;缺乏稳定性会导致微动,这可能导致纤维组织的产生和早期种植体失败。为了优化骨整合从而减少治疗时间,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包括骨密度、骨质量、手术技术和种植体的几何形状。在基于证据的文献中,种植体宏观和微观结构与增加种植体稳定性的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议。几份报告显示,与标准种植体相比,采用特定表面修饰、切削螺纹配置和锥形设计的种植体可改善初级种植体的稳定性。两种主要的设计概念是圆柱形和锥形,它们在植入后的愈合阶段有所不同。T形、根状种植体用于实现截骨壁与种植体表面的紧密接触。锥形植入物提供亲密接触和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具有平行壁的圆柱形种植体在植入后稳定性较差,因为在种植体与截骨壁之间形成血块后,编织骨早期形成,但其稳定性发展很快。评估圆柱形植入物和锥形植入物稳定性差异的研究在文献中很少。

然而,只有少数研究比较了不同种植体宏观设计(锥形和圆柱形)的临床性能和生物力学行为,结果不一致。因此,这项裂口前瞻性临床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种植体放置时(基线)和3个月后的初级和二级稳定性,以及种植体放置时(基线)和3个月和6个月时种植体周围的嵴骨水平(CBL)来比较放置在后下颌的圆柱形种植体和锥形种植体的临床结果。

材料与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纳入研究的1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两组共放置种植体30颗:I组15颗(锥形种植体),II组15颗(圆柱形种植体)在下颌骨后区。在种植体放置时(基线)和3个月后通过骨膜检查评估种植体稳定性。在种植体放置时(基线)以及3个月和6个月时,在放射成像(RVG)的帮助下测量嵴骨水平。

种植体稳定性检查与基线右侧的骨膜检查

在基线时用左侧骨膜检查种植体稳定性

3个月后用左侧骨膜检查种植体稳定性

3个月后用右侧骨膜检查种植体稳定性

右侧种植体放置后的RVG

左侧种植体放置后的RVG

种植体放置3个月后进行RVG,测量右侧骨质流失

在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进行RVG,测量右侧骨质流失

两组种植体中、远端嵴骨位测量在不同时间间隔的比较

结果:在基线时,两组间种植体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锥形种植体的初次种植稳定性高于圆柱形种植体。然而,在3个月时,两组的二级种植体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锥形种植体和圆柱形种植体的中、远侧嵴骨水平在所有时间间隔(基线和3、6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锥形种植体的一期稳定性高于圆柱形种植体,二次稳定性无显著差异。两组在早期愈合和早期负荷后的嵴骨水平相似。

原始出处:

Wakure P,  Ghalaut P,  Rathee M,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implant stability and crestal bone level between tapered and cylindrical implants in the posterior regions of the mandible: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plit-mouth clinical trial.Natl J Maxillofac Surg 2023;14(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