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李敬东: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丛浸润特点及清扫要点

2023-10-22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于江苏省

笔者就近年国内外外科治疗HCCA行淋巴结清扫、神经丛廓清的文献进行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HCCA)于20世纪60年代由Klastkin提出,在胆管癌发病中占50%~70%[1],在胆道恶性肿瘤中最常见。因其起病隐匿,早期诊断较困难,肿瘤可沿“纵向”“横向”生长,易发生淋巴转移、神经丛侵犯、肝门部血管及肝实质受侵等。根治性切除仍是目前可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治疗方案。HCCA在欧美地区发病率较低,但在东南亚地区有明显上升趋势[2]。国内越来越多的胆道外科医师对HCCA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2013年10月,《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版)》[3]发布,形成了一个较明确的共识来指导该疾病的诊治。2019年11月,《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操作流程专家建议》[4]发布,进一步形成了腹腔镜下的规范操作流程。但针对淋巴结的清扫、神经丛廓清方面,尚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就近年国内外外科治疗HCCA行淋巴结清扫、神经丛廓清的文献进行综述。

1、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清扫要点

淋巴结转移是HCCA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CCA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并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5]。肝门部淋巴结引流主要以沿动脉方向的“12a-8-9-16”和沿胆管方向的“12b-13a-16”两条路径为主,其次沿门静脉的“12p-14”路径也发挥一定作用[6]。据Kitagawa等[7]报道,HCCA发生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依次为胆总管旁淋巴结(42.7%)、门静脉周围淋巴结(30.9%)、肝总管淋巴结(27.3%)和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14.5%)。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8]。Bagante等[9]报道了437例HCCA患者,其中淋巴结阳性<3枚的患者预后显著高于≥3枚的患者。因此,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10]TNM分期在HCCA部分中,将胆总管和肝动脉、胰十二指肠前、胰十二指肠后及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定义为区域淋巴结,其中N1为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为4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该分期将既往的区域分站改为阳性淋巴结数量,更有助于术者精确分期、判断预后。根据日本JSBS分期[11],HCCA淋巴结分为区域淋巴结(N1、N2)和非区域淋巴结(N3):N1包括12组淋巴结(12h肝门横沟内、12b胆道旁、12e胆囊管旁、12p门静脉后、12a肝固有动脉旁);N2包括胰头后淋巴结(13a)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8a、8p);N3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a1、a2、b1、b2)、腹腔干周围淋巴结(9组)、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淋巴结(14p、14d)、胰腺前淋巴结(17a、17b)和胰腺后下方淋巴结(13b)。

目前常规清扫的范围包括肝门区、肝十二指肠韧带、肝总动脉周围以及胰头后的淋巴结,即第8、12、13a组淋巴结,扩大清扫包括肠系膜上动脉(9组)、腹腔干(14组)周围的淋巴结等,是否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组)尚存争议。应遵循公认的“en-bloc”切除和“no-touch”原则,即在肝门部胆管肿瘤R0切除的基础上,骨骼化清扫区域淋巴结,切除肝门部除肝动脉和门静脉以外的全部淋巴结、神经丛和结缔组织。

清扫入路一般为左侧或右侧入路。左侧入路:打开小网膜囊,由肝总动脉周围淋巴结(8a、8p)和腹腔干周围淋巴结开始清扫,悬吊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离断胃右动脉后,骨骼化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12组),再到胰腺后上缘淋巴结(13a),必要时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组)。右侧入路:由十二指肠侧腹膜开始采用Kocher手法,清扫胰腺后上缘淋巴结(13a)后立即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若为阴性,则继续整块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12h、e、b、a、p)及脂肪组织,再清扫肝总动脉周围淋巴结(8a、8p)和腹腔干周围淋巴结。

刘学青等[12]报道了32例腹腔镜HCCA治疗病例,建议采用扩大淋巴结清扫,即8、9、12、13组淋巴结和14、16组淋巴结。张成武[13]也施行扩大淋巴结清扫,主张以肝总动脉为导向,采用“自结缔组织中解剖血管”的理念实施包括8、9、12、13、16组区域淋巴结的扩大清扫,并认为30°的腹腔镜视角灵活多变,且通过其放大作用使淋巴结清扫简单易行。李德宇等[14]则主张常规清扫8、9、12、13组的区域淋巴结,非常规清扫14、16组的淋巴结,若术前影像发现14、16组淋巴结转移,则不建议手术。有系列研究表明16组淋巴结的清扫无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日本名古屋大学Aoba等[15]也主张非常规清扫该组淋巴结,而以活检为主,若阳性,则需慎重考虑能否施行根治性手术以及患者获益程度。黄鑫等[16]主张首先做Kocher切口取16b1组淋巴结术中冰冻活检,若阳性,需根据手术难易程度及患者获益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手术,且术后应追加化疗药物。既往少有淋巴结跳跃转移报道,仅Bagante等[9]曾报道8、13组淋巴结转移而12组淋巴结未发生的病例,但这也提示扩大淋巴结清扫或许对获取更精确的阳性淋巴结有益。笔者认为,扩大淋巴结清扫或许不能改变患者预后,但对于患者精准分期和判断预后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制订术后进一步治疗方案。

对于淋巴结清扫总数,已报道的研究差异较大。Kambakamba等[17]的系统评价指出清扫7枚即可检出大部分阳性淋巴结,清扫15枚以上并不会增加阳性率;Ito等[18]报道清扫总数≥11枚的患者术后生存高于清扫总数<11枚者,而Hakeem等[19]报道淋巴结清扫≥20枚的患者预后不及<20枚者。笔者团队既往研究[20]对手术治疗HCCA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清扫数量达(9.5±2.6)枚,但尚未得出清扫数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结论。Mao等[21]、Giuliante等[22]采用淋巴结转移率(阳性淋巴结与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比值)来判断预后,但需清扫足够多数量的淋巴结才能有效获得准确的阳性淋巴结数量。AJCC第7版指南[23]曾建议HCCA手术中清扫淋巴结15枚,但在第8版指南中取消了对淋巴结清扫总数的推荐意见,仅提出为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应至少清扫6枚以上淋巴结。关于HCCA的淋巴结清扫总数尚未达成共识,通过淋巴结转移率判断预后难以推广,仍需大样本、长时间跨度的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评估。

2、神经丛浸润特点及清扫要点

神经周围浸润(PNI)也是HCCA转移、生长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文献[24]报道胆道肿瘤发生PNI的概率为56.0%~88.0%。肝门部神经主要沿动脉走行分布,HCCA易发生神经侵犯,因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是必要的,尤其要注意动脉走行及变异情况[25]。在骨骼化动脉时应特别注意,达到既显露出动脉外膜又完全剥离周围神经丛的程度。任伟强等[26]对PNI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M3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趋化因子、神经生长因子-β、microRNA及lncRNA在HCCA周围神经侵袭中的作用,并认为上述分子在诊疗中可能成为新的分子靶点或诊断、预后的标志物。

3、小结

HCCA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丛侵犯,且一旦发生,预后较差,但手术仍是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唯一手段。目前国内外关于淋巴结清扫,初步达成区域淋巴结清扫的一致意见,关于扩大清扫及清扫数量尚存争议。仍需要大范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予以论证。

全文下载

http://www.lcgdbzz.org/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9.004

引证本文

张立鑫, 朱建交, 杨刚, 等. 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丛浸润特点及清扫要点[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 39(9):2045-204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64349, encodeId=309c2164349e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13310e193e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胆管癌淋巴结转移#</a> ,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7193, encryptionId=b13310e193e9, topicName=胆管癌淋巴结转移)],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v1.0.0/img/user_icon.png, createdBy=1ff65466529, createdName=litao2022, createdTime=Mon Oct 23 09:56:21 CST 2023, time=2023-10-2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3-10-23 litao2022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Liver Cancer:肿瘤微环境的神经纤维密度(NFD)是肝门部胆管癌(pCCA)术后的重要预后指标

肝门部胆管癌(pCCA)是胆管癌常见的一种亚型,通常预后也较差。手术切除是其治愈的手段。但是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也较高。肿瘤分化、RO切除以及淋巴结状态是其预后因素。也有研究表明围手术期输血、血清白

BMC Cancer:肝门部胆管癌巨噬细胞浸润的预后意义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对促进肿瘤发展和对癌症存活率具有一定影响。但是TAMs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肿瘤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是鲜为人知的。研究者分析了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肿瘤标本(n = 47)中ATMs的分布和定位,以CD68的表达为依据。大量TAMs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相关。研究者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浸润前沿(TIF)含有高密度TAMs的患者其整体和局部肿瘤复

Ann Surg:联合血管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癌(PHC)也称Klatskin瘤,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肝门部胆管癌被认为是无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3版)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尸检资料显示胆管癌的发病率约为0.01%~0.20%,肝门部胆管癌占其中的40%~60%。肝门部胆管癌被认为是肝胆外科一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由于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实践指南,在肝门部胆管癌病情评估、治疗决策、手术方式及非手术治疗等方面普遍存

MDT丨多学科讨论综合治疗复杂肝门部胆管癌一例

患者58岁女性,入院2周前行体格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肝内胆管扩张,就诊于当地医院,行MRCP发现肝门区占位、考虑胆管癌可能;患者否认腹痛、腹胀、腹泻,否认发热、乏力、纳差,否认尿色加深等表现。1年前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未规范治疗,其他病史无特殊。入院后专科查体无皮肤、巩膜黄染,腹部查体及浅表淋巴结检查阴性。

Surgery: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不应常规行门静脉切除

对肝门部胆管癌(HCA)行肝切除术 (LR)依旧存在很多挑战,因为血管和单管的侵犯是无法预料的。手术的目标之一是达到切缘无肿瘤浸润,而常规门静脉切除术(PVR) 对患者的利弊一直饱受争议。研究者纳入了60例行了LR的HCA病例。其中有21(35.0%)名病人进行了LR+PVR,余下39(65.0%)名病人只行了LR。研究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结果显示,切除术主要针对的是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