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良为娼?科研经费分配需改革

2014-03-04 佚名 DXY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今天下午3点钟将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也意味着今年全国两会正式开启。而就在昨天,公众关心的政协一号提案已经出炉。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被列为今年的一号提案。 从1978年的52.89亿元到2012年的5600亿元,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35年间增长100多倍,有力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科技实力提升。但科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今天下午3点钟将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也意味着今年全国两会正式开启。而就在昨天,公众关心的政协一号提案已经出炉。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被列为今年的一号提案。

从1978年的52.89亿元到2012年的5600亿元,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35年间增长100多倍,有力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科技实力提升。但科技投入体制机制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步显现,集中体现在“有形之手”对产业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的干预。因此,今年政协一号提案提出了当下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形之手”常常越过“无形之手”去指定产业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而且在“市场失灵”的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领域,“有形之手”的力量显得尤其不足。

对于这些现象,一号提案提出多个建议。比如,以绩效为导向,改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加快构建跨部门的、共建共享的国家科技信息系统;弱化甚至取消科技进步奖,以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还有试行“项目贷款制”,等等。

作为每年两会关注的焦点,“一号提案”备受关注。一般认为它并不是简单地按照提交提案的时间来确定,而是根据改革动向、社会背景和提案质量来综合确定,因此,“一号提案”往往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指向意义。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对此评论。

记者: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上升到2011年52.7%,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都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科技体制机制的制约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科技体制机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石磊: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科技成果属于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市场属于高层次市场,这些年我们在产品劳务市场上,也就是在低层级市场上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乃至世界奇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放开市场,更多的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而在高层次市场要素市场,特别是科技成果市场,我们基本还是延续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老路,政府给钱,然后政府考核,政府来决定这个成果怎么用,从头到尾都是计划经济的痕迹,这就注定了在两层次市场当中,低层次市场很成功,而包括科技成果在内的要素市场却非常与经济增长的速度不能匹配。

记者:从1978年的52.89亿元到2012年的5600亿元,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35年间增长了100多倍,但是问题也逐步显现。今年的一号提案称,科研经费管理常常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石磊:首先是承担课题的人,申请有积极性,最后这个成果做的过程当中和最后成果怎么去使用与转换,这里面有诸多的问题,有积极性原因有个世俗问题,比方说如果你凭职称或者其他公共资源的配置必须有这样的课题,那么大家有积极性去申报,申报完了以后做的成果最后怎么使用,研究者往往自己不能决定。

其次,就是不相信承担课题的人真正会对资金的使用负责,当然不能排除一种可能,确确实实存在很多行为不良者在违规违法使用科研经费。但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科研人员相信在自己承担课题过程当中还能够把握好自己的经费使用方向的。但是一个崇尚劳动价值的国家却恰恰在科研创新过程当中,科研经费的使用是最没有承认劳动的价值,就是对劳动本身没有补偿的,没有补偿那么最后这个使用经费很多存在一个逼良为娼的情形,劳动如果不能补偿,那就变着法打擦边球,增加过程当中的浪费甚至到最后促进花钱,过度买设备投资等等,这种情况就导致有限的科研创新的基金更多的是用于那些事实上跟劳动成本有关系,从而跟科研成果没有关系。

第三,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通常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科技水平落后,这个话不准确,科学研究的水平不低,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需要两条通道,科学转换为技术,技术转换为产品,科学转化为技术这是知识产权的问题,技术转换为产品就是专利市场如何有效运作的问题。当科学不落后,或者我们可以把很多国际上很多国家,发达国家未必能够做得到的事情我们能够做得到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其实是不弱的。那么弱在哪?当科学成果丰富,花了一大堆的钱,却没有转化为我们的技术优势,我们的专利大部分在高校里面和科研院所里面现在有很大比例的专利都是死专利,不仅是死专利,每年还要联绵不断的拿出有限的科研基金,公共资金来维护这个专利,因为专利不保护它可能就失效了,这就导致进一步科研资金的浪费。这里面就存在一个两个市场的问题,知识产权转化成专利,专利转化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一个两层次的市场,两个预算通道,一个科学转化为技术,一个是技术转化人才这个优势。

记者:这次政协一号提案特别提到“弱化甚至取消科技进步奖,以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这一点尤其吸引大家关注。一号提案建议:以绩效为导向,建立健全针对不同创新活动的分类评价机制,改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和以往相比,以绩效为导向能产生哪些好处?

石磊:我们很欣赏九三学社率先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科技成果奖与科技进步奖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贡献。每年发奖来说大家都非常重视,重视的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当事人本身能不能获得此奖。第二个这个成果所在的单位,如果能够获得这个大奖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荣誉,今后它报很多带有资格性的审查,这个奖项在内可能都是非常得分的因素。

然而,当我们把科技进步奖最后的绩效仅仅集中在这两个方面的时候恰恰违背了国家设这个奖的初衷,这个奖实际上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我们的团队,参与我们各层次的科研创新研究,然后当这个奖到最后实际上99.9%的人基本没用,而只对当事人之占0.01%这样的人有用的时候,这个奖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最后只能是一个结果对重大贡献者的一个奖赏,却未必能够刺激全国性的科技创新,这是第一。第二,如果取消了这个奖是否真的能够促进科技进步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事实上促进科技进步是一个整个体制机制设计的问题,创新奖废除可能只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一种措施,它是否废除就一定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阅读

中国科研经费流失几种路线图揭密

科技界委员热议科研经费中人员费问题

调查称科研经费仅四成直接用于项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53950, encodeId=1f8c15539501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acee5052e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科研经费#</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5052, encryptionId=9acee5052ea, topicName=科研经费)],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90714475277, createdName=zhaozhouchifen, createdTime=Thu Mar 06 01:22:00 CST 2014, time=2014-03-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的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博主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的PI提供一个借鉴。文章最后做简短总结。 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的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考试仅为“良”),写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

建科研信用“黑名单” 国务院出组合拳严堵财政科技资金漏洞

一边是数额巨大的科研投入和数不胜数的科研项目,一边是不尽如人意的学术和技术创新成果。一直以来,如何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事关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我国将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等组合拳,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提高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效率。“这一改

谁来为研究生科研“烂尾楼”买单?

要想改变科研“烂尾楼”现象,必须要精简研究生课程、保证学生科研最基本的科研时间,同时要给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更多的主动权,并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研究生毕业季正式拉开帷幕,投简历、面试、签约等剧情逐步登台。这个学期,快毕业的研究生几乎都无心科研,到处找工作。”“大部分高校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类似于盖了一半的烂尾楼”……近日,网上一篇题为《研究生毕业季的“

Curr Biol:科研数据正逐年“消失”

原始数据经历的时间越长,人们越难得到它。这是一项新研究得出的并不令人惊讶的结果,一些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在该研究中追踪了在2年到22年前发表的516篇论文的作者。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Timothy Vines在去年年底完成了一份关于期刊存档政策如何影响数据可用性的论文后,产生了进行该研究的想法。Vines开始思考一个更加广泛的问题:数据(或者生成数据的人)会以多快的速度消

英国拟限制在科研中使用动物

英国政府部门7日公布一项计划,拟通过替代等方式减少科研中对动物的使用,并敦促科研人员改善实验过程,减轻实验所用动物的痛苦。不过动物保护组织指责这项计划并未设定具体目标。 这项计划由英国商务部、卫生部、内政部联合发起,重点强调“替代、改善和减少”,由于这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均为“R”,该计划也被称为“3R计划”。根据这项计划,英国将进一步限制在测试日常用品类新产品时使用动物,确保仅在必要的科研中“负

中国临床医生之惑:重临床,还是重科研?

(很多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因不擅长跑课题、发SCI论文而难以得到体制内的认可。)选择重临床,还是重科研?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临床与科研本来可以是水到渠成、互相依赖的两项工作,如今却成为现实中我们很多临床医学生以及医生必须做出的选择。 长久以来,重科研、轻临床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界的一种恶性趋势。因此出现很多怪现状:医院里没有下过一天临床的临床医学博士和副主任医师比比皆是;很多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