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国承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2014-03-12 佚名 中国科学

上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Li Keqiang)发布了其上任一年后的第一份预算报告,让中国科学界了解到了他们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但一些观察人士则谨慎地表示为了鼓励创新,国家应该将更多的支持放到基础研究上来,远离急功近利的做法。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研究与发展(R&D)总经费支出每年以平均 23% 的比例增长。但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经济放缓的影响,科学家们担心今年的经费会有所削

上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Li Keqiang)发布了其上任一年后的第一份预算报告,让中国科学界了解到了他们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但一些观察人士则谨慎地表示为了鼓励创新,国家应该将更多的支持放到基础研究上来,远离急功近利的做法。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研究与发展(R&D)总经费支出每年以平均 23% 的比例增长。但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经济放缓的影响,科学家们担心今年的经费会有所削减。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再次向科学界做出保证承诺将继续投入资金。今年中央政府的科技支出为 436 亿美元(2674 亿人民币),相比去年增长 8.9% ,略低于 9.3% 的整体预算。最大的赢家是转基因作物、核发电厂和月球探索领域 16 个工程与应用研究“大型项目”,总共将获得高达 81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中国基础研究支出的增长幅度一直以来都很低——在 2012 年和 2013 年为大约 4.8%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为 10-25% 。但是今年,基础研究拨款将增长12.5% ,达到 66 亿美元——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Yang Wei)说他们将得到 31 亿美元。基金会将提供资助的主要领域包括研究生物多样性、空气污染、超级计算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科学设备。

16 个大型项目其中有两个包含大量的基础研究部分:它们都属于药物发现和一些重大传染病领域,包括 HIV/AIDS 和流感。这些项目的监管部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刘谦说:“这两项计划总共获得 4.88 亿美元的预算,将继续增强药物筛查、快速检测病原体以及疫苗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科技部将会把 81 亿总预算其中 8% 的部分投入到基础研究——对纳米技术、量子物理学、干细胞和蛋白质科学等领域的6个重大科学项目投入 2.11 亿美元,另外 11 亿美元投入开发一些关键的技术。

中国科学院(CAS)的 20 个“战略优先项目”将得到 4.23 亿美元的资金,领域范围涵盖神经科学到青藏高原研究。

尽管这样强有力的支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包括俄勒冈大学政策研究员 Richard Suttmeier 在内的一些观察人士担心,如果资金花费机制没有巨大改变,中国的研究文化和体系不发生转变,投入更多的资金未必能带来更多的创新。这是因为中国的研究质量令人严重担忧。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Bai Chunli)说:“尽管中国的出版物和专利产出令人印象深刻,但少有真正的创新。”杨卫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基础研究政府只给予了适度的支持。并且中国R&D费用的一大部分都来自工业。“ 2012 年,工业提供了 76% 的 R&D 资金,但几乎没有将什么钱放在基础科学上,只有 3% 的资金放在应用科学上。因此,84% 的中国 R&D 总支出都是用于产品开发,例如技术产业化,而在发达经济体中这一比例仅占 35–65% 。

甚至研究机构也只将其经费的 13% 用于基础科学,不到三分之一用于应用科学,其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忙于一些聚焦现实问题的开发项目。清华大学策略研究员苏竣(Su Jun)说,“没有可靠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一些项目开发创新经济的价值有限。“

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对研究经费严重滥用感到担忧。2013 年10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这一问题非常普遍——有一半的研究经费被滥用。根据新华社的报道,2013 年 12 月浙江大学的一名副校长就因“职务犯罪”而被捕,广东省科技厅的 50 名官员因挪用 R&D 经费正在接受调查。

“当研究经费按预期使用之时,中国科学界遭受过多的官僚干预以及急功近利的文化影响,”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Muming Poo)说。官员们往往要求几乎每年都要有产出,如果研究人员完成不了这项任务科研经费会被砍掉 50% 。

白春礼说:“政府已经意识到一些问题,体制改革已列入到会议的议事日程中以提高 R&D 的效率。”会议上的谈论议题包括,到 2020 年将基础研究在 R&D 中的比例提高到 10% ;制定一些政策鼓励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改革资金和评估体系,提高研究经费预算;给予科学家们更多的自由。“这样的改变对于中国科技进入到新的水平至关重要,”白春礼说。

原始出处:

Jane Qiu. China goes back to basics on research funding. Nature, 11 March 2014; doi:10.1038/507148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79959, encodeId=76fe18e9959b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Sun Feb 01 11:59:00 CST 2015, time=2015-02-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2-01 liye789132251

相关资讯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年空缺终结 基础研究迎来新周期

原标题:中国基础研究大奖的前世今生 经过3年的等待,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终结了一等奖空缺的遗憾,终于名花有主:由赵忠贤等人完成的“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摘取了这一桂冠。 “国家自然科学奖产生高等级获奖项目的规律是功到自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透露,经推荐、形式审查之后,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正式受理142项,最终有54项通过评审。除了一等

消化系肿瘤研究协同创新培育中心成立

    8月18日,国内首家消化系肿瘤研究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挂牌成立,24家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将联手向消化系肿瘤领域发起挑战。
    针对我国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与企业转化间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缺乏协同攻关机制等现状,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牵头,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浙江大学等17家科研院所作为核心参与单位,并联手诺华制药、Bio-Rad公司、奥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成立消化系肿瘤研究协同创新中心。8名院士、4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6名***特聘教授、28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将参与研究工作。
    据介绍,该中心将在5年内投资2亿元,加强已有的基因蛋白组学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分子影像学平台、抗体小分子库平台、模式动物平台和临床验证平台建设,为所有协同单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服务。中心的核心任务是研究肿瘤恶性演变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分子和信号通路的交互调控和机制,并把所获肿瘤靶标分子和关键节点分子应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