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 van Leeuw:秦始皇兵马俑土壤分离出新种地球微生物

2014-03-17 中新社 中新社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19日宣布,该院刘波团队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土壤分离的FJAT-13831T菌株,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地球微生物——芽胞杆菌属的新种,被命名为兵马俑芽胞杆菌(Bacillusbingmayongensissp.nov。)。 这一发现丰富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古文化遗址的科学内涵。此前,专家在中国南海淤泥和内陆盐湖中分离发现芽胞杆菌3个新种。 专家认为,研究秦始皇兵马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19日宣布,该院刘波团队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土壤分离的FJAT-13831T菌株,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地球微生物——芽胞杆菌属的新种,被命名为兵马俑芽胞杆菌(Bacillusbingmayongensissp.nov。)。

这一发现丰富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古文化遗址的科学内涵。此前,专家在中国南海淤泥和内陆盐湖中分离发现芽胞杆菌3个新种。

专家认为,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坑土中的芽胞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新种——兵马俑芽胞杆菌的功能,将为人类开发利用芽胞杆菌开辟新途径。

刘波博士团队在国家“973”计划和农业部“948”项目支持下,首次开展秦始皇兵马俑坑土的芽胞杆菌资源研究,分离到10株芽胞杆菌,采用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化学特征、基因型特征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DNA杂交、基因组平均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确定FJAT-13831T菌株是芽胞杆菌属的新种,将其命名为兵马俑芽胞杆菌。

这一新发现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的《列文虎克微生物学杂志》2014年第3期网络版(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370979),获国内外同行认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34年,以“微生物之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命名,由世界十大出版巨头之一的荷兰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的科技与教育出版公司出版,今年3月将发行该刊第105卷第3期印刷版。

芽胞杆菌是一类能产生芽胞的细菌,有较强的抗逆性,广泛分布在南极、火山、沙漠、深海、盐湖等极端环境,其活菌制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人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应用于食品、农业、工业、医学、冶金、环保、军事等领域。农业活菌制剂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保鲜、生物降污、益生菌、酶制剂、饲料添加剂等,90%来自芽胞杆菌。

近年,中国微生物学的研究应用发展迅速。福建省农科院芽胞杆菌研究与产业应用居领先地位,已开展青藏高原芽胞杆菌科学考察,拥有中国最大的芽胞杆菌资源库,自主分离菌种17000余株,国际合作引进德国、瑞典标准菌株190余种,联合研制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生物农药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原始出处

Liu B1, Liu GH, Hu GP, Cetin S, Lin NQ, Tang JY, Tang WQ, Lin YZ.Bacillus bingmayongensis sp. nov., isolated from the pit soil of Emperor Qin's Terra-cotta warriors in China.Antonie Van Leeuwenhoek. 2014 Mar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24572, encodeId=e9d918245e2c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02a50658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微生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658, encryptionId=702a5065860, topicName=微生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b7c20, createdName=wjcjjian, createdTime=Sat Jul 19 14:22:00 CST 2014, time=2014-07-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at Commun:微生物所在H7N9禽流感病毒动态重配模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3年3月,我国上海和安徽地区首先发现了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并造成人死亡。之后,病毒快速传播至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感染人数超过200人。尤其是在最近数周时间(新的流感季),我国东南部地区又出现了新的发病高峰。因此,理清病毒的演化和流行模式对于禽流感的防控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国家CDC,江苏省CDC,杭州市CDC,泰山医学院等单位利用100多株H7N

EST:雾霾藏1300种微生物 绝大部分不致病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朱听研究员课题组在权威环境学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题为《严重雾霾天气中北京PM2.5与PM10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北京市雾霾天气中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微生物组分。朱听研究组利用一套新的研究方法,首次鉴别出大气悬浮颗粒物中的微生物组分,其中包含1300多种微生物,绝大部分为非致病性的,但也含有极少量可能致病或致过敏微生物的DNA序列。 据悉,朱听研究组

Science:免疫悖论:“脏”比“净”好?

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在“新闻焦点”栏目发表了一篇叙事体科学小品文,介绍美国人类学家杰 夫·里奇深入坦桑尼亚北部哈德扎地区的游牧部落,跟那里的牧民们同吃同住,而且像他们一样不洗澡,看看这种“脏”生活是否会让自己体表及体内的“坏菌” (致病菌)变成“好菌”(益生菌)。 最近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伊朗南部法尔斯省一位80岁高龄的老翁阿莫·哈吉,已有60年未洗澡,打破了印度68岁老翁古鲁

微生物治疗备受关注 多家创业生物公司涉足

21世纪初,人类对基因组认识的巨大进步带动了一批生物技术公司的兴起,现在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微生物领域。随着人们对“体内微生物如何影响健康”这一知识了解的增多,有一批生物公司出现,开始在这个领域创业。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03年完成以后,许多科学家认识到解密人类基因组基因并不能完全掌握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因为人类对自身体内存在的巨大数量的,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菌群几乎一无所知。人体内

Nat Commun:基因编辑揭开细菌基因组秘密

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系的赵惠民教授(音译,Huimin Zhao)带领的一个研究团队指出,他们利用一种创新的DNA工程技术,发现了隐藏在细菌基因组中的潜在的、有价值的功能。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5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每种细菌的基因组中,都含有合成不同化合物的基因。这些化合物包括天然抗生素、抗真菌剂和其它

PNAS:气候帮助预测微生物在酿酒葡萄中的存在

一项研究发现,在酿酒葡萄中存在的细菌和真菌群落与地区、气候和葡萄类型有联系。 尽管酿酒葡萄携带一大批微生物,其中许多已知能影响葡萄藤的健康和葡萄质量,称为“风土”(terroir)的地区葡萄酒的特性常常被归结于生长技术以及地理因素。David Mills及其同事研究了葡萄上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依据葡萄生长地的不同而变化。 这组作者分析了加利福尼亚各地的葡萄园的两个生长季节的273份葡萄汁样本,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