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基于起病表现的新型临床分型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3-11-28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根据ACLF起病时肝内、肝外器官衰竭特征,探索新型ACLF临床分型,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适宜的预后评分系统,以制订个体化的诊治策略,合理优化医疗资源。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可合并一个或多个肝外器官功能衰竭,短期病死率高。目前东西方对于ACLF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未达成共识,主要差异表现在慢性肝病基础、病因及器官衰竭的类型等方面。

亚太肝病学会(APASL)将非肝硬化慢性肝病和代偿性肝硬化纳入ACLF,认为肝脏本身衰竭是诊断的核心,肝外器官衰竭为肝衰竭的继发事件,不应纳入定义中。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根据不同慢性肝病基础将ACLF分为A型(在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基础上发生的ACLF)、B型(在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ACLF)和C型(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ACLF)。但不同慢性肝病基础与ACLF预后转归并非总是一致,且该指南基于专家共识,循证医学证据不足。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EASL-CLIF)将ACLF定义为肝硬化急性失代偿基础上出现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包括肝、肾、脑、凝血、呼吸、循环系统),且伴有28天高病死率的复杂临床综合征。该定义未进行临床分型,根据器官衰竭的类型和数目将ACLF分为1~3级。北美终末期肝病研究联盟(NACSELD)将ACLF定义为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至少存在2种严重的肝外器官衰竭,包括休克、Ⅲ~Ⅳ级肝性脑病、肾脏替代治疗或机械通气。但符合EASL或NACSELD标准时,患者病情可能十分严重,不利于ACLF的早期诊治。美国胃肠病学会(ACG)综合以上定义,提出ACLF是发生在慢性肝病伴或不伴肝硬化患者中的一种潜在可逆性疾病,在缺乏基础肝病治疗、肝脏支持治疗或肝移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和3个月内死亡。ACLF通过慢性肝病、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和INR延长来识别,肾脏、循环、呼吸或脑功能衰竭的出现支持诊断的建立。

结合以上东西方ACLF疾病定义和临床特点,本研究根据ACLF起病时肝内、肝外器官衰竭特征,探索新型ACLF临床分型,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适宜的预后评分系统,以制订个体化的诊治策略,合理优化医疗资源。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ACLF患者。纳入标准: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各种急性诱因下发生的肝衰竭,表现为黄疸(血清胆红素≥85 mmol/L)、凝血功能障碍(INR≥1.5,排除服用抗凝药物),慢性肝病包括非肝硬化慢性肝病、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恶性肿瘤;存在严重的肝外器官基础疾病:慢性肾衰竭、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病基础、病因、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受累脏器等信息,以及随访90天的预后情况。根据起病时肝内、肝外器官衰竭特征,将患者分为Ⅰ型和Ⅱ型ACLF。Ⅰ型ACLF为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肝损伤,起病时受累脏器为肝脏,以黄疸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有Ⅰ~Ⅱ级肝性脑病。Ⅱ型ACLF为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肝功能急性失代偿,表现为血清胆红素升高、INR延长,1周内伴随至少1种肝外器官衰竭,包括肾、脑、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依据EASL-CLIF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指标,计算MELD、MELD-Na和CLIF-C ACLF评分。

2结果

2.1.   ACLF患者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582例ACLF住院患者,中位年龄为47(38~54)岁,男性483例(83.0%),其中Ⅰ型535例(91.9%),Ⅱ型47例(8.1%)。基础肝病为慢性非肝硬化153例(26.3%)、代偿性肝硬化320例(55.0%)、失代偿性肝硬化109例(18.7%)。ACLF患者的病因以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为主,其余包括药物性肝损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针对不同病因给予抗HBV治疗、戒酒、停用肝损伤药物、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保肝、退黄内科综合治疗,部分患者给予人工肝治疗,部分患者进行肝移植。582例ACLF患者中位MELD评分为23.0(18.6~27.5)分,中位MELD-Na评分为24.7(20.1~31.2)分,中位CLIF-C ACLF评分为41.7(36.8~46.4)。患者28天和90天存活率分别为67.5%和51.5%,病死率分别为17.4%和29.6%,肝移植率分别为15.1%和18.9%(表1)。

图片

图片

2.2.   Ⅰ型和Ⅱ型ACLF患者基线特征与预后比较

Ⅰ型和Ⅱ型ACLF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病因均以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肝病基础,Ⅰ型ACLF以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和代偿性肝硬化为主,Ⅱ型ACLF以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为主,两组患者的肝病基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型ACLF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并发症的比例较Ⅰ型ACLF高,而且Ⅱ型ACLF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低于Ⅰ型ACLF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尿素氮、血肌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Ⅰ型ACLF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示Ⅱ型ACLF患者肝损伤重于Ⅰ型,疾病更为严重。Ⅰ型ACLF患者起病时不合并肝外器官衰竭,Ⅱ型ACLF起病时同时合并肾衰竭(51.1%)或脑衰竭(40.4%)的患者居多,其次为呼吸衰竭(34.0%),循环衰竭患者较少(12.8%)。Ⅱ型ACLF患者的中位MELD、MELD-Na和CLIF-C ACLF评分均高于Ⅰ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表1)。

从预后来看,Ⅰ型ACLF患者28天和90天存活率高于Ⅱ型、病死率低于Ⅱ型、肝移植率低于Ⅱ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图1)。

图片

图1  Ⅰ型和Ⅱ型ACLF患者28天和90天的累积病死率曲线

2.3.   不同预后评分系统对Ⅰ型和Ⅱ型ACLF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

在非肝移植患者中评估三种评分系统对Ⅰ型和Ⅱ型ACLF患者90天预后的诊断价值。在Ⅰ型ACLF患者中,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CLIF-C ACLF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5、0.737和0.74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7、0.864和0.913)(表2、图2)。在Ⅱ型ACLF患者中,CLIF-C ACLF评分的AUC为0.880,显著高于MELD评分(AUC=0.560)和MELD-Na评分(AUC=0.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5);MELD和MELD-Na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表2、图3)。

图片

图片

图2  三种评分系统预测Ⅰ型ACLF患者90天病死率的ROC曲线

图片

图3  三种评分系统预测Ⅱ型ACLF患者90天病死率的ROC曲线

2.4.   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对于Ⅰ型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

Ⅰ型ACLF 患者在随访时间90天内,438例(82%)未进展为肝外多脏器衰竭,97例(18%)在病程1周后进展为多脏器衰竭。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与两组患者预后的关系。在未进展为多脏器衰竭的Ⅰ型ACLF患者中,存活287例,死亡151例,死亡组中有63.7%的患者MELD评分升高,而存活组MELD升高比例仅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进展为多脏器衰竭的Ⅰ型ACLF患者中,存活7例,死亡90例,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MELD动态变化趋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图4)。

图片

图4  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对Ⅰ型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

3讨论

ACLF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短期病死率高,识别其临床特征、早期及时干预十分重要。但因东西方对ACLF的定义、诊断标准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给认识和诊治ACLF带来困惑。本研究结合东西方ACLF定义和临床特征,依据ACLF起病时肝内、外器官衰竭特点,探索新型ACLF临床分型特征。

Ⅰ型ACLF患者起病时肝衰竭为首发表现,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不同时伴随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本研究发现Ⅰ型ACLF慢性肝病基础以慢性非肝硬化肝病(28.2%)和代偿性肝硬化(56.8%)为主,28天和90天病死率分别为15.5%和27.5%,病死率相对较低。从肝病基础、器官衰竭的类型和临床指标来看,Ⅰ型ACLF更接近APASL和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ACLF的诊断标准,更符合中国的ACLF疾病特征。

Ⅱ型ACLF强调起病时肝衰竭伴随肝外脏器衰竭同步发生(1周内)。Ⅱ型ACLF多为肝硬化基础上(95.7%)肝脏急性失代偿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仅少数患者为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基础(4.3%)。Ⅱ型ACLF患者病情危重,28天和90天病死率分别为38.3%和53.2%,预后较Ⅰ型ACLF患者差(P值均<0.001)。Mezzano等学者首次使用EASL-CLIF标准,对全球30项队列研究的184 041例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ACLF患者的28天和90天病死率分别为45%和58%。因此,从肝病基础、器官衰竭的类型和预后来看,Ⅱ型ACLF更接近于EASL-CLIF的诊断标准。

ROC曲线分析得知,对于Ⅰ型ACLF患者,基线MELD、MELD-Na和CLIF-C ACLF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中等,三者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对于起病时合并肝外脏器衰竭的Ⅱ型ACLF患者,MELD或MELD-Na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性能较差,而CLIF-C ACLF评分的AUC为0.88,显著高于MELD和MELD-Na评分。Ⅰ型ACLF患者在起病1周后可进展为多脏器衰竭,研究进一步分析了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与Ⅰ型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对于未进展为多脏器衰竭的Ⅰ型ACLF患者,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趋势可反映患者的预后,死亡组中有63.7%的患者MELD评分升高,而存活组MELD升高者仅10.1%(P<0.001)。而对于进展为多脏器衰竭的Ⅰ型ACLF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MELD评分的变化趋势差异并不显著(P=0.580)。因此,对于Ⅰ型ACLF患者,如未出现肝外器官衰竭,可观察MELD评分的变化,如患者进展至肝外器官衰竭,再结合CLIF-C ACLF评分进行评估。对于起病时合并肝外脏器衰竭的Ⅱ型ACLF患者,建议早期应用CLIF-C ACLF评分来评估患者预后,指导肝移植。

MELD-Na评分系统包括总胆红素、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清钠和病因,兼顾了肝脏、肾脏、凝血功能及电解质的情况,可较好地评估肝硬化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适合于肝衰竭的患者,但没有考虑脑、循环和呼吸等肝外器官功能和全身炎症对ACLF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在病程中进展至多器官衰竭的Ⅰ型ACLF患者和Ⅱ型ACLF患者,单纯应用MELD或MELD-Na评分可能会低估患者的病情。CLIF-C ACLF评分是产生于EASL-CLIF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CANONIC),建立在西方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中,该评分在CLIF-C OF评分基础上,结合了年龄、白细胞,充分评估了肝、肾、脑、凝血、呼吸、循环6个系统的疾病严重程度,且白细胞可更好地反映全身炎症反应,考虑了同时具有“危重症”和“肝病”特征的患者。西方国家的多项研究证实,MELD评分系统不能真正反映ACLF的严重程度,会低估ACLF患者的90天病死率,不利于ACLF肝移植肝源分配,特别是对于病情危重的ACLF 3级患者,而CLIF-C ACLF评分优于MELD评分系统,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本研究结果说明Ⅰ型ACLF与Ⅱ型ACLF的肝病基础、临床特征和预后均存在差异,预后评分系统侧重不同,为新型ACLF临床分型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缺陷,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且Ⅱ型ACLF患者样本量较少,未来还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验证,进一步探讨新型ACLF分型的特征。

总之,基于起病时脏器衰竭表现的新型ACLF临床分型兼容了东西方ACLF的疾病特征,结合了临床实际,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判断疾病预后和肝移植紧迫性,让患者得到更科学的管理和干预,从而更高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全文下载

http://www.lcgdbzz.org/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10.015

引证本文

武羽, 董金玲, 徐曼曼, 等. 慢加急性肝衰竭:基于起病表现的新型临床分型特征及预后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39(10): 2375-238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71549, encodeId=696a21e1549e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79a536267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肝病#</a> <a href='/topic/show?id=937f53428d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加急性肝衰竭#</a> <a href='/topic/show?id=94c7253e76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代偿性肝硬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5377, encryptionId=94c7253e768, topicName=代偿性肝硬化), TopicDto(id=53428, encryptionId=937f53428df, topicName=慢加急性肝衰竭), TopicDto(id=53626, encryptionId=779a5362677, topicName=慢性肝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Nov 28 21:16:43 CST 2023, time=2023-11-2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TRANSPLANTATION:慢性肝病儿童的器官移植的及时和正确的分配模型

建立一个客观的预测模型能确保器官的正确和及时分配,同时提高 PELD/MELD 的敏感性,以进一步确保器官分配的准确性,降低儿科围移植期死亡率。

肝纤维化丨MR成像方法及表现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几乎所有慢性肝病病因的共同特征,涉及细胞外基质内胶原、蛋白聚糖和其他大分子的蓄积。纤维化倾向于逐步进展,导致肝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最终导致肝硬化。

JAHA:强化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慢性肝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高强度他汀类药物与较低的死亡风险显著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慢性肝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指南,同时证明了最佳强度使用的潜在益处。

eBioMedicine:升高的C反应蛋白介导肝-脑轴

研究旨在探讨炎症在神经生物学因素和肝-脑轴中可能潜在的介导作用。

JAMA:长期摄入含糖饮料与肝癌、慢性肝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该研究旨在探究饮用含糖饮料和人工甜味饮料与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每天≥1罐含糖饮料,患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风险高68-85%!JAMA子刊:近10万人20.9年随访得到惊人发现

JAMA:与仅饮用≤3杯/月的相比,每天饮用至少1杯含糖饮料的绝经后妇女的肝癌发病率明显升高85%,因罹患慢性肝病所致的死亡率也比前者高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