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肠道菌,一天也不晚

2014-11-04 桔子帮小帮主 果壳网

坊间传说:人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来减肥。我想说这其实并不容易…… 人和人之间的基因组相似度达到99.9%,但体内微生物组相似度只有10%。这些差异的产生不全要怪罪主人,因为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还挺多呢。总的来说有5大点,年龄、饮食、抗生素、遗传,以及生理机能。它们的作用机理都是改变菌群生长的肠道环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虽然菌群处于动态平衡,但改变的主要是每一种菌的多少和占比,基本上不会是种类变

坊间传说:人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来减肥。我想说这其实并不容易……

人和人之间的基因组相似度达到99.9%,但体内微生物组相似度只有10%。这些差异的产生不全要怪罪主人,因为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还挺多呢。总的来说有5大点,年龄、饮食、抗生素、遗传,以及生理机能。它们的作用机理都是改变菌群生长的肠道环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虽然菌群处于动态平衡,但改变的主要是每一种菌的多少和占比,基本上不会是种类变来变去。

听起来一点悲凉的意味——你基本上不可能完全消灭那些对你有害的菌了。

我们看一个人的一生:胎儿出生,是以无菌的状态到来;随着接触环境,菌群逐渐建立,不过比较单一;然后开始吃固体食物,菌群变得多而复杂;成年是菌群最繁盛、组成最稳定的阶段,不容易随各种外在因素改变,哪怕改变了,也很快会回到动态平衡;老了退休了,菌群虽然不少,但又变得不稳定,甚至很脆弱,容易因为身体的风吹草动而崩塌。下图就是说明了这样的过程。

改变肠道菌,主要还靠吃

一句名言:You are what you eat。在影响菌群5大要素中,最主要是吃。

长期来看,吃很多糖类的人,和吃很多蛋白质的人,就是不一样。下面左图是噬糖类者(比如很多男生吃惊人量的米饭馒头)的肠道菌群种类。他体内拟杆菌属(Bacteroides,绿色表示)比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红色表示)多很多。右图则是吃蛋白质比较多的人,相比来说拟杆菌属就比较少,而普雷沃氏菌属被养得膘肥体壮(比例更大)!

        吃糖类较多的人(左)和吃蛋白质较多的人(右)体内菌群的差异。

欧美人天天吃高蛋白和加工食品,而印第安人和马拉维非洲人吃大把大把的玉米,他们体内的菌群也有很明显的差别。图中蓝色点表示的是吃高蛋白的欧美人,红色绿色点表示的则是是吃玉米的土著人。我想了想我的饮食,绝对的脂肪多!从早上的牛油果到晚上的冰淇淋,还有贯穿一天的坚果……谁能给我测测菌,肯定和红绿蓝都不一样。

欧美人吃蛋白质较多(蓝色),而印第安人(绿色)和马拉维人(红色)吃玉米更多。他们体内额菌群有着显著的区别。

前面说的饮食结构是长期影响;而短期的饮食改变也能对菌群施加立竿见影的效应,这里说的“短”,大概是十天,甚至一两天!下图是个有意思的实验:左右两组人分别改变饮食,前三横行(a, b, c)分别表示他们摄入的纤维、脂肪和蛋白质,最后一横行是菌群的响应。其中的浅蓝色长方形色块,表示改变饮食的过程。

从左上角的纤维图能看出,左边一竖排表示的是实验期间吃菜组,右边竖排表示的则是吃肉和cheese组,纤维食物在实验期间减少,而蛋白和脂肪食物遭到实验员猛加。结果,菌群恨不得在改变饮食后第二天就会发生。而其中猛吃肉和奶酪组改变幅度更大,之后维持的也更久。坏消息是,在这组里,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几种菌就在实验的几天之内,也变多了。相对来说,吃菜组改变就小一些,效应也似乎没有那么长。

a, b, c分别是纤维、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e则是肠道细菌的响应。左边一排是吃素组,右边则是吃肉组。吃肉组的菌群改变更大。

        但或许好消息是,你要寻求改变,哪天都不晚。

肠道菌群,影响体重?

最后再说一点小鼠的体重实验。先是些可怜的孤儿小鼠,出生后被拿到其他鼠妈妈那儿,吃其他妈妈的奶,最后菌群就不像自己妈妈而像养母,这个实验说明,对肠道菌群来说,环境或许比遗传更重要。

还有更发指的实验……科学家早就发现,胖小鼠和瘦小鼠吃一样多的东西,胖小鼠从食物里榨取的热量高。你是不是想到自己了,“为什么别人吃那么多不胖,我吃一点就胖”。

        胖小鼠从相同食物中吸收的热量更高?

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为什么胖小鼠从有限食物里榨取的热量高,就先弄来一些无菌鼠,这些鼠从出生就被剥夺了体内的菌群。然后分两组,分别把胖小鼠和瘦小鼠的肠道菌群接种到这些无菌鼠体内(有点恶心,不许联想——太想满足好奇心的请戳)。结果,接种了胖小鼠体内菌群的无菌鼠就变长了胖小鼠;接种瘦小鼠的无菌鼠就出落成一直苗条的瘦小鼠。

无菌鼠在接种胖小鼠体内菌群之后,也变胖了。反之,在接种瘦小鼠菌群之后它们长得并不胖。

果然是肠道菌群在使坏。

未来人是不是也可能用这种方法治疗肥胖,来个菌群大串联……不过人的实验还是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请不要在民间作坊擅自效仿!(相关研究请移步菌群研究:热闹背后的一剂质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2149, encodeId=89bc13921495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23081e33b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肠道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733, encryptionId=223081e33b6, topicName=肠道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a292500107, createdName=1249897bm37(暂无昵称), createdTime=Thu Nov 06 01:30:00 CST 2014, time=2014-11-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ature:肠道病毒,细菌对抗抗生素的同盟军

如今,抗生素滥用现象使耐药菌日渐增多,目前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过去,人们在研究肠道菌对抗生素的适应性时,往往只针对细菌本身。 现在,波士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发现,当肠道菌受到抗生素攻击时,肠道内的病毒会成为它们的同盟军,使细菌快速产生对药物的抗性。 这些被称为噬菌体的肠道病毒,能够在细菌间传递基因,由此帮助细菌在抗生素的攻击下存活。能够抵抗多种抗生素的细菌被称为超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