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服药后身高缩了8厘米,法院判决医院承担30%责任

2017-11-20 崔烜 澎湃新闻

此前报道的乙肝患者服用药物阿德福韦酯后骨软化、身高缩减8厘米,起诉葛兰素史克及天津药业、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一案有了判决结果:被告方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对原告损失承担30%的赔偿责任、被告方葛兰素史克及天津药业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上述判决结果由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于2017年11月3日作出。原告冉金发是一名乙肝患者,2008年6月,他在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后,遵从医嘱,服用前述两家药企所生产的乙肝抗病毒

此前报道的乙肝患者服用药物阿德福韦酯后骨软化、身高缩减8厘米,起诉葛兰素史克及天津药业、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一案有了判决结果:被告方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对原告损失承担30%的赔偿责任、被告方葛兰素史克及天津药业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上述判决结果由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于2017年11月3日作出。

原告冉金发是一名乙肝患者,2008年6月,他在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后,遵从医嘱,服用前述两家药企所生产的乙肝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商品名:代丁、贺维力)两年多,此后出现骨软化等症状,直到2011年被确诊患上肾小管疾病(范可尼综合征)、骨质疏松症。

2015年4月,冉金发检索到一份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4年底公布的风险通报,其中指出阿德福韦酯药物存在低鳞血症、骨软化风险——这与他服药后遭遇的症状完全一致,而此前他对该药物副作用全然不知情。

2011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冉金发患有范可尼综合征和骨质疏松,此时冉金发年仅23岁。

冉金发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他在2007年高招时候体检表显示是171cm,在2011年6月的大学毕业体检表上却已经成了163cm,足足缩减了8厘米。

澎湃新闻在冉金发提供的判决书上看到,法院认为,原告出现的肾小管酸中毒、范可尼综合征、骨软化等症状与原告服用阿德福韦酯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原告的损害与服用阿德福韦酯(代丁、贺维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法院还认为,本案原告的损害后果并非阿德福韦酯(代丁、贺维力)产品缺陷所致,而是属于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法院还认为,花都区人民医院在诊疗活动中未按照药品说明书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定期的、针对性的肾功能检查,违反了谨慎的注意义务,具有过失。

最后,法院在综合考量其他因素后,酌定由花都区人民医院对原告的损失承担30%的赔偿责任。

“法院能够认定服用阿德福韦酯跟我的病存在因果关系、医院违反谨慎的注意义务,我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医院只需要承担30%的责任,我认为过低了,此外药企的责任也没有最终认定。”冉金发表示,对于是否上诉,还在考虑中,“毕竟有司法成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71765, encodeId=a63716e1765d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bcc23429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乙肝患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429, encryptionId=0bcc2342943, topicName=乙肝患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778d36, createdName=柳叶一刀, createdTime=Fri Nov 02 14:55:00 CST 2018, time=2018-11-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重视HBsAg突变隐患 应对乙肝防治新挑战

近日,“HBsAg突变全球多中心研究解读媒体会”在沪举行。台湾大学医学院高嘉宏教授、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王露楠教授探讨了表面抗原(HBsAg)突变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带来的挑战和影响,HBsAg突变全球多中心研究负责人、罗氏诊断全球医学科学事务部Mikael Gencay博士则分享了该研究成果。

乙肝防治须重视乙肝表面抗原突变隐患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也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由于HBV病毒的复制特点以及乙肝疫苗、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HBsAg突变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中非常常见。

Sci Trans Med:乙肝新药进入临床阶段,有望彻底治愈乙肝

德州生物医学研究所西南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SNPRC)的研究人员们开始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新药的临床试验。测试结果显示,这种新颖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传递机制是安全有效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AASLD2017: 又双叒叕刷存在感! “神药”阿司匹林可降低肝癌风险

如果要说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阿司匹林肯定是其中之一,且由于其用途广泛,更是赢得“世纪神药”的称谓。

Gastroenterology:新机制抗乙肝药物疗效优于恩替卡韦

研究发现,NVR3-778在模型中表现出高效持久的抗HBV病毒效果,NVR3-778联合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优于恩替卡韦

Hepatology:干扰素-α对不同基因型乙肝病毒的作用研究!

干扰素-α(IFN-α)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但是,只有20-40%的患者反应良好。临床观察表明,HBV基因型与IFN治疗的反应相关,然而,其在HBV感染肝细胞中对IFN的病毒反应性的作用尚不清楚。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制造了HBV基因型A到基因型D的感染性病毒粒子,以感染三种基于细胞培养的HBV感染系统,包括原代人肝细胞(PHH),分化的HepaRG(dHepa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