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tension: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心血管预后

2024-05-13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结果表明,更严格的血压控制与合并高血压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有关。

外周动脉疾病是一种因动脉狭窄导致上下肢血流量减少的常见状况。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上下肢供血不足(常见于下肢),无法满足身体需求。这可能会引起行走时腿痛(跛行)等症状。收缩压是血管事件的关键预测因子,但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很少被纳入高血压试验。缬沙坦抗高血压长期使用评估(VALUE)试验调查了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对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结局的长期影响。

近日,心血管权威杂志Hypertension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亚组分析的目的是阐明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后达到的目标血压值与心血管预后之间的关系。

受试者随访4~6年,并定期测量血压。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发生第一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时间,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死亡和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此外,研究人员采用Cox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并调整了各种基线协变量。

在13803名参与者中,1898名受试者(13.8%)患有外周动脉疾病。在中位4.5年的随访期间,与没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相比,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了23%。与收缩压≥140 mmHg的患者相比,收缩压<130 mmHg和130~139 mmHg的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风险比为0.65 [95%CI为0.43-0.97];P=0.037;0.85 [95%CI为0.74-0.97];分别为P=0.016)。此外,收缩压<130 mmHg与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相关(风险比为0.33[95%CI为0.12-0.92];P=0.034)。该研究主要结局的发生率在降压治疗方案之间没有差异(P=0.365)。

由此可见,该研究结果表明,更严格的血压控制与合并高血压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有关。

原始出处:

Mislav Vrsalovic,et al.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Hypertension-Treated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The VALUE Trial.Hypertension.2024.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epdf/10.1161/HYPERTENSIONAHA.124.2283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4387, encodeId=257a220438e5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c17102651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血压#</a> <a href='/topic/show?id=6dd71001e05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预后#</a> <a href='/topic/show?id=a98a42e977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外周动脉疾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2797, encryptionId=a98a42e977e, topicName=外周动脉疾病), TopicDto(id=100170, encryptionId=6dd71001e052, topicName=预后), TopicDto(id=102651, encryptionId=1c1710265113, topicName=高血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13 11:17:09 CST 2024, time=2024-05-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Circ Res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GPRC5C通过促进Ang II与AT1R的结合调节VSMC的收缩功能

该研究揭示了GPRC5C调节VSMCs收缩的作用机制,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Hypertension:肾去神经支配术对高血压患者尿肽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根据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基于导管的肾去神经支配(RDN)被认为是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额外的治疗选择。RDN对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尿肽具有有益的作用。

Hypertension:血浆甘氨酸和支链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与高血压和冠心病有关

总支链氨基酸/甘氨酸比率是高血压和CHD代谢特征的关键因素,可能反映了甘氨酸和tBCAAs共享了生物学途径。

Cardiovasc Diabeto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与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相关

NLR升高独立地增加了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BMC Public Health:苏丹北部成年人打鼾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

苏丹北部大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打鼾。打鼾在肥胖的成年人中更为常见,同时打鼾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仅1/5患者降压达标!2大新兴技术助力血压管理

近年来,精准医疗的理念开始逐步为临床所认识和推动,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KARDIA-2 Ⅱ期研究公布主要结果:Zilebesiran联合其他口服药物,降压效果更佳! | ACC.24研究速递

KARDIA-2研究是一项Ⅱ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估Zilebesiran作为追加治疗(Add-on治疗)用于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AJKD:高血压治疗期间NT-proBNP水平的变化是否与肾功能下降相关?

在高血压治疗期间NT-proBNP水平的变化与后续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尤其在有慢性肾病的个体中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