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ICI治疗分离反应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特征

2024-05-22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存在明显的个体化特征, 甚至存在病灶异质性。常用的免疫应答标志物,如TMB、新抗原负荷、PDL1表达和IFNγ表达水平均不能有效解释ICI治疗的分离应答现象, 需要探索新的机制。

导读

免疫检查点抑制(ICI)改善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在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出现持久反应。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持久的反应,也存在分离的反应模式。例如,分离反应,一些肿瘤病灶消退,而其他肿瘤病灶持续存在或增大,以及获得性耐药,肿瘤病灶最初反应或长时间保持稳定,但最终观察到进展。分离反应的患者是确定 ICI 耐药机制的一个有价值的亚组。对 ICI 的分离反应的生物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因此作者研究了具有分离反应患者的配对肿瘤病变。

     本研究中作者回顾性筛选接受 ICI 治疗且具有分离反应的 IV 期黑色素瘤患者,旨在评估消退性和进展性肿瘤病变配对病灶的组织病理学、DNA 和 RNA 测序特征,以深入了解一组 IV 期黑色素瘤患者对 ICI 的分离反应机制。

研究分析了10例患者的成对标本,但仅有5对标本可行RNA测序分析。观察到在大多数患者的进展性肿瘤病灶含有较高的 CD8+T 细胞浸润和 IFNγ 特征水平,但肿瘤 PD-L1 表达相似。与相应的消退性肿瘤病灶相比,三分之二的进展性病灶的肿瘤突变负荷水平更高。在一名患者的进展性病灶出现β2M和PTEN基因无义突变,而在另一名患者中发现了致病性POLE突变。但是,通过对比患者进展性病变与消退性病变的DNA和RNA变化,在进展性病变中没有观察到肿瘤浸润T 细胞功能陷,也没有观察到淋巴细胞浸润障碍。

上述研究提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存在明显的个体化特征, 甚至存在病灶异质性。常用的免疫应答标志物,如TMB、新抗原负荷、PDL1表达和IFNγ表达水平均不能有效解释ICI治疗的分离应答现象, 需要探索新的机制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24 Jan 27;73(2):28. doi: 10.1007/s00262-023-03581-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101, encodeId=e8e32206101c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3041033311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黑色素瘤#</a> <a href='/topic/show?id=4f272905e1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检查点抑制#</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057, encryptionId=4f272905e15, topicName=免疫检查点抑制), TopicDto(id=103331, encryptionId=330410333110, topicName=黑色素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y 22 20:14:18 CST 2024, time=2024-05-2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大咖谈 | 免疫抑制剂治疗irAEs对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

免疫制剂对抗肿瘤治疗疗效的影响与其使用时间、免疫制剂强度相关,这为irAEs的处理提出新挑战。临床实践中需依据irAE的严重程度,受累器官性质综合考虑。

读书报告 | Keynote 942研究:个体化新抗原RNA疫苗联合帕博利珠辅助治疗黑色素瘤的IIb期研究

本研究评估基于mRNA的新型个体化新抗原疗法mRNA-4157与pembrolizumab联合治疗切除的高危黑色素瘤与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相比,是否能提高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吴荻教授:2024版CSCO指南黑色素瘤治疗的创新与突破

【医悦汇】特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吴荻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聚焦中国医学团队在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大咖谈 | 实体瘤 NRAS 突变的作用机制以及靶点检测

虽然目前全球针对 KRAS 突变亚型的肺癌靶向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类似靶向治疗策略在 NRAS 突变黑色素瘤尚未突破。所以,临床上目前急需探索针对NRAS 突变黑色素瘤亚型有效的治疗策略。

大咖谈 | 晚期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现状与进展

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免疫及其联合治疗是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I期临床表明,iNKT细胞疗法安全性优异,并能缓解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据统计,全球每年黑色素瘤新发病例约324600例,死亡病例约57000例。手术切除对早期黑色素瘤有效,一旦发生远处转移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6~9个月,5年生存率为30%~40%。

大咖谈 | 黑色素瘤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

黑色素瘤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化疗、放疗、靶免联合等各种治疗方式相互配合,患者才能最终获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药的层出不穷,黑色素瘤患者的春天即将到来。

大咖谈 | 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东西方黑色素瘤的临床亚型、基因特点和预后差异巨大,对治疗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提示我们需要更多针对中国黑色素瘤人群的探索。

大咖谈 | NRAS突变黑色素瘤治疗进展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NRAS突变黑色素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Cancer Cell:北京大学张宁/李航/薛瑞栋揭示了原位和侵袭性肢端黑色素瘤的进化动力学和肿瘤免疫相互作用

该研究利用综合分子和空间分析揭示了原位和侵袭性肢端黑色素瘤的进化动力学和肿瘤免疫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