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间隙解剖(图文)

2023-02-15 放射沙龙 放射沙龙 发表于安徽省

颈部由浅入深(由前向后)层次结构十分明确,分别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肌肉。深筋膜又分为浅、中、深三层,在浅、中层与深层间形成的鞘内,容纳通过颈部的气管、食管及血管。

颈部由浅入深(由前向后)层次结构十分明确,分别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肌肉。深筋膜又分为浅、中、深三层,在浅、中层与深层间形成的鞘内,容纳通过颈部的气管、食管及血管。各层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并形成颈部间隙。

一、皮肤:皮肤薄,移动性大,皮纹横向。

二、浅筋膜:浅筋膜疏松,内含皮肌、皮静脉、皮神经、淋巴结。

  1、皮肌:皮肌为颈阔肌 platysma,薄且覆盖广泛。上至面部,下至第二肋平面,越过人体中最早骨化的二个骨即锁骨和下颌骨浅面的全长,颈正中线和颈前三角下部未被此肌覆盖。浅筋膜内的皮神经和皮静脉均行于肌的深面,该肌因之成为浅筋膜这一层次的重要标志。

  2、皮静脉与淋巴结:皮静脉有颈前浅静脉 anterior jugular vein 和颈外浅静脉 externa jugularis vein,其周围有伴行的淋巴结。在颈根部两条静脉均进入颈深筋膜形成的两个间隙,即胸骨上间隙和锁骨上间隙,并有横行的吻合支。

  3、皮神经:皮神经为颈丛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这些皮神经均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四周放射走行,其中枕小神经勾绕副神经后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提起枕小神经即可钩出副神经,是寻找副神经的标志,而胸锁乳突肌后缘又是寻找枕小神经的标志。耳大神经垂直行向耳垂。颈横神经垂直横过胸锁乳突肌中部。锁骨上神经与副神经近似平行,但位于其下方。

 三、颈深筋膜:颈深筋膜即颈部肌肉的肌外衣及其延续,由前向后分

别为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和颈深筋膜深层。

1、颈深筋膜浅层 lamina superficialis fasciae colli:颈深筋膜浅层亦称封套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筒鞘状结构,筑成了颈部诸器官活动的基本环境,成为保护颈部诸脏器的第一道防线。该筋膜并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两个肌鞘,包绕腮腺和颌下腺,形成两个腺体筋膜鞘,在胸骨和锁骨上分为二层,形成两个间隙。

2、颈深筋膜中层 lamina media fasciae colli (颈内脏筋膜):颈内脏筋膜分两部分,一部分包绕颈部大血管及神经,即形成颈动脉鞘 carotid sheath。另一部分包绕气管、食管和甲状腺,形成一个内脏鞘总鞘即第二封套,筑成保护脏器的第二道防线。并伸入气管、食管和甲状腺间,分别形成气管、食管和甲状腺鞘。

3、颈深筋膜深层 lamina profunda fasciae colli:颈深筋膜深层亦称椎前筋膜,即颈部椎前肌的肌外衣,该筋膜由颅底一直达第三胸椎。

四、颈部筋膜间隙:筋膜间隙有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食管后间隙、椎前间隙。

1、胸骨上间隙 suprasternal space:位于胸骨柄上缘,由封套筋膜一分为二层形成,内含颈前静脉弓。

2、锁骨上间隙 supraclavicular space:位于锁骨上缘,由封套筋膜一分为二层形成,内含颈前浅静脉和颈外静脉。

3、气管前间隙 pretracheal space:位于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内含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左头臂静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小儿胸腺,是颈部最危险局部区域。

4、咽后间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此间隙感染可蔓延至后纵隔。

5、椎前间隙 prevertebr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颈、胸椎之间,上达颅底,下至第三胸椎,该间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围外,还可向两侧蔓延至颈外侧区。

五、颈白线:由颈深筋膜的浅层于正中线形成,该局部层次简单,是进入颈部的最佳入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ur Spine J:取髂骨保护股前外侧皮神经方法

髂骨为最常见的取骨部位,尤其是髂骨的前部取骨可靠,可提供单皮质、双皮质或三皮质的血管化或不带血管的移植骨。特别适用于脊柱前路手术取骨。但前路取髂骨部位的并发症率高于后路取髂骨,包括髂骨环骨折,疝,更常见的是血肿、浅表感染、欠美观、取骨处慢性痛及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率高达21%,包括感觉迟钝,一过性或永久性感觉丧失及感觉异常性大腿痛。对于该神经解剖的研究阐明其高并发症率的原因为

JAAOS: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疗效争议

针对一系列的非手术措施治疗无效的症状性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髋关节撞击,可以考虑行手术处理治疗。手术准备包括评价髋臼盂唇软骨病理情况,髋臼及近端股骨骨性畸形情况。治疗效果通常与关节软骨的退变程度相关。目前一般采用切开手术和/或髋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两者早期疗效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原文下载】 仔细选择合适的患者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通常建议先采取系

JOT:髋臼后柱经皮螺钉固定避免损伤臀下神经的手术技巧

髋臼后柱经皮逆行螺钉固定可用于治疗移位较小的髋臼骨折。有报道称,移位小于2mm的老年髋臼骨折用此法治疗后,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但是,关于局部神经损伤风险的解剖学研究至今未见诸报道。 针对这一情况,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医学院的Azzam教授等学者进行了一项试验性研究。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尸体标本试验研究,确定神经结构与经坐骨结节植入螺钉间的解剖关系。 研究人员选取了三例男性和两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