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医·对话:一妇婴段涛:要跨界,先得学会自我分裂

2017-01-03 沉一 海上名医

他是一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长,是国内妇产学科的领军人物,管理着中国分娩量最高的医院;同时,他又是一名“网络红人”,在新浪微博有超过36万粉丝,他的微信公众号粉丝达到了17万人。他就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简称“一妇婴”)院长——段涛。医院院长是如何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成为“网红”后的段涛院长对医疗行业、移动互联网又有哪些新的领悟?新闻晨报·海上名医带你走近“网红院长”段涛。从院长

他是一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长,是国内妇产学科的领军人物,管理着中国分娩量最高的医院;同时,他又是一名“网络红人”,在新浪微博有超过36万粉丝,他的微信公众号粉丝达到了17万人。他就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简称“一妇婴”)院长——段涛。

医院院长是如何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成为“网红”后的段涛院长对医疗行业、移动互联网又有哪些新的领悟?新闻晨报·海上名医带你走近“网红院长”段涛。

从院长到“网红”

上海初冬的午后,阳光还是暖洋洋的。刚刚结束了一场学术活动的段涛,此刻打开了笔记本电脑,轻轻用鼠标点击“保存并发送”按钮,在他个人微信公众号“段涛大夫”上发布了最新的一篇文章。每周更新三篇文章,已经成为段涛雷打不动的“生理习惯”,他戏称这“比女人的月经还要准”。

院长当得好好的,怎么就成为“网红”了呢?2014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段涛很敏锐地察觉到人们沟通习惯的转变,“对于妇产科医院而言,我们的服务对象中有75%以上是小于45岁的女性,34岁以下的女性则大概超过了50%。这个群体是所谓的‘移动互联网一代’,使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还用传统方式去和他们沟通,那就是‘不在一个频道上’,沟通效果基本不会好。”

“当时,我跟医院的同事们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大家都能够运用新媒体。为了做个表率,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写东西。”段涛从2014年3月开始写新浪微博,然后开设微信公众号。目前,新浪微博“段涛医生”粉丝数量已经超过36万,微信公众号“段涛大夫”粉丝数量超过17万。“慢慢进入状态之后,我基本上每周写两篇文章,最近的节奏是每周更新三篇文章,写作几乎已经成为我的一个‘生理习惯’了。能够把所做所想记录下来,也是挺好的。如果平时太忙,又没有写作的习惯,恐怕就不会把这些好东西记下来。”段涛说。

很多人会纳闷,段涛作为大专家、院长,又要看专家门诊,又要参加各种会议,还要保持每周更新三篇文章,要如何安排好时间?段涛开玩笑地说,“时间挤一挤,总能挤出来的。我每天休息的时间平均不到六个小时,而且也从不睡午觉。自从家里养了一个狗儿子,我每天还要提早半小时起来给‘他’做很多事情。尽管如此,平时总归要开会,其中不乏有一些容易走神的会,我会利用这些时间在脑海里构思,随手记下来思路,一篇文章的梗概就有了。另外,我经常在周末到外地讲课、开会,我永远不怕航班误点,因为如果误点的话,我正好就可以在机场里多写两篇文章。”

触网后的段涛,摇身一变成了“段子手”,时而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普及常识、粉碎谣言,时而尖锐地对热门话题针砭时弊,时而语重心长地寄语年轻医疗从业者。他在微博、微信上嬉笑怒骂的形象,一改大众对于专家学者“一本正经”的刻板印象,收割了一大批忠实的跟随者。

“网红”不一定“昙花一现”

近期,网络上流行一个新概念叫做“国民总时间”(Gross  National  Time,简称GNT),即每个人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基本是恒定的,如果一个人停留在某个公众号的时间长了,那么他在其他公众号上的时间相应地就会减少。因此,如何更多地占据每一个潜在用户的时间,这是公众号、大V们正在考虑的。

在如今社交媒体打开比例普遍下降的形势下,段涛的文章点阅率却依旧坚挺,始终保持在五位数,是公众号平均打开率的2~3倍,文章的转发量也相当可观。他认为一些热门公众号“昙花一现”背后的原因是缺乏优质的内容。“我写文章有三条原则: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为什么要讲科学性?举个例子,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上,仅仅是‘什么东西孕妇吃不得?’这样的问题,就有成千上万种答案,其中不少是‘谣言’而非‘科学’。如何去辨别真伪?这就需要听权威的专家解读。然而文章光有科学性、权威性还不够,还得有趣、好玩、实用,大家才愿意读。”

另外,在国民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段涛正在探索用其他的方式延长用户的停留时间“我的团队2017年要做三件事情:人工智能、视频直播以及音频。我的微信公众帐号就是人工智能的产品,大家可以在里边提问,只要是关于怀孕、生孩子的问题,人工智能回答的匹配度可以高达92%~93%。为什么要做视频、音频?因为阅读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首先读者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二,他得有时间把一篇文章看完。视频则不一样,文盲也可以看得懂、听得懂。而音频相比视频更胜一筹,它可以解放人的眼球,用户可以一边听音频,一边做其他的事情而不受到影响。所以人工智能、视频直播以及音频将会是我们明年的重头戏。”

跨界的思维碰撞

从普通大众的视角看,医疗领域相对比较传统、保守,而互联网世界则是日新月异,两者正好是一组对立面。“互联网+医疗”的产物,火候拿捏不准就难免做成“不伦不类”,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段涛却显得游刃有余,在他看来,人生不是AB面,“想要跨界,先得学会分裂,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做事。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转换和适应?其实很简单,只要认准这个领域中最牛的人、最牛的公司。英文有一句谚语‘A  person  is  known  by  the  company  he  keeps’,意思就是你跟什么人混,你就成什么样。如果你能跟这个领域中最牛的人交流、切磋、共事,你可以很快成为这个领域中具有一般水平的人。如果你再注入多一些关注和思考,你就能在这个领域做出一番声色。”

段涛坦言,跨界带给他非常不一样的视角,甚至可以把问题看得更透彻、更尖锐。“创新需要有跨界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我一直鼓励医院的同事变得不安分、爱折腾,只有这样才会创新。在一个成熟的产业里,如果要有稳健的表现,那就要靠绩效考核。但如果要追求创新,那么一定要有想法、敢于做出不同的尝试。”

“我们医院的员工偏年轻化,40岁以下的员工已经超过75%,对于他们而言,运用移动互联网不存在任何的障碍。我们医院的客服体系,无论患者是用电话,还是用移动互联网来对医院就诊的相关事宜进行提问,系统回答的匹配度可以达到93%。这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我们医院已经非常普遍了。”

互联网语境下的医患沟通

段涛认为,医院要做好医患沟通,首先要理解患者,要关心患者所关心的,并用他们习惯、喜欢的方式去做互动,这样才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没有互动的沟通平台必死。一妇婴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实践,例如“共同产检”项目,这是医院在一年前做的一个小范围尝试,召集了一组孕周相近的孕妇一起来医院做产检。准妈妈们、准爸爸们一起入学,一起听医生讲课,一起做作业、称体重、量血压、听胎心,生完孩子了一起毕业。“参与者建了一个微信群,成员包括一妇婴的主讲医生、护士以及孕妇。孕周相近的人在一起会有许多共同话题,大家非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微信群中热烈互动。这个小组英文名字叫‘共同产检’,后来我在微博上发文征求中文名字,收到了许多有创意的回复,其中有一位妈妈提议叫‘共产小组’,我觉得非常好就采纳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小型的社交媒体圈子可以做非常好的深度互动。”

作为医疗、互联网跨界人士,段涛深刻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正慢慢进入到C2B模式,用户和消费者将影响、改变企业的商业决策。那么在医疗领域,未来患者群体的力量会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他分享了另外一则故事,“我的一位患者生完孩子以后加入了一个‘微信妈妈群’,这些妈妈们的孩子年龄差距不大,因此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和需求,于是他们在群里分享经验、互相帮助。有一次,一个孩子半夜里发烧,如果到医院排队大概要两到三个小时,孩子的母亲半夜12点在群里发了一条求助消息,立刻就有几个妈妈说自家有退烧药,最近的开车过去只需10分钟,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是妈妈们自发形成的圈子,从一开始只有几个熟人,到后来圈子不断壮大,微信群成员发展到400至500人。后来他们还发展出了团购模式,因为人多好议价。”

“在国外有一类网站,患同样疾病的病人可以在上面分享治疗的经验,国内也有人尝试做类似的网站,可惜不太成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在改变,我们服务的对象已经开始在用社交媒体凝聚起来,未来他们不仅会改变商业模式,还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因此我们也必须顺势而为,要么改变自己,要么被淘汰。”

医疗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段涛预测,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医疗体系会发生巨大变化,他称之为“解构基础上的重构”。引起解构和重构的主要有四大因素:第一个是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是革命性的技术,更带来思维方式的改变。第二个是医生自由执业,从制度上解放医生。第三个是商业医疗保险,目前医疗的商业保险覆盖率非常小,未来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的话,会颠复或者重构医疗生态。第四个是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很多护士、医生现在做的事情。比如产科,只需要一个最权威的系统就够了,如果潜心花几年时间把产科所有的问题都录入系统,理论上不需要第二个人,所有关于生产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权威、科学的回答。段涛说:“医疗机构的生态在未来三到五年一定能够看得到改变,这是我的预言。请做好准备。”

专家简介:

段涛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长,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

任世界围产学会理事,国际围产医学科学院理事,胎儿医学学会理事,中华围产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妇产科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亚太母胎医学专家联盟主席,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副主编,中国产前诊断杂志主编,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Neonatal Medicine(SCI杂志)编委,Prenatal-Diagnosis (SCI杂志)编委,ChineseMedical Journal(SCI杂志)编委,TheDOHaD Journal(SCI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SCI杂志)审稿人,中国DOHaD联盟创始人兼共同主席。

个人研究方向包括子痫前期,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二十余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35912, encodeId=00c21635912e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2ac634839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段涛#</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3483, encryptionId=a2ac6348397, topicName=段涛)],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d7e22540886, createdName=ms1065684921169360, createdTime=Sat Aug 19 16:33:00 CST 2017, time=2017-08-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院长日记 之 请给我一个拥抱

有一天,在看门诊的时候,有一个我产检的准妈妈情绪十分不稳定,一直在流泪,因为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存在结构上的问题。我针对病情进行了很详细的解释,告诉了她各种转归的可能性和概率。听我说完以后,虽然情绪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她依然还在流泪,你依然还是会感觉到她的担心、痛苦和纠结。最后在她站起来要离开的时候,说:段医生,我能抱一抱你吗?这种要求并不常见,但是我毫不犹豫,很自然地拥抱了她,然后轻声

段涛:怀孕生孩子那些事 之 早产多早算太早?

人生无常,产科很忙。不过产科再忙,80%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过主要就是忙着5件P事:Preterm birth (早产),Preeclampsia(子痫前期),Postpartum hemorrhage(产后出血),Prenat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产前诊断和宫内治疗),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birth(分娩期并发症)。 今天和大

段涛:院长日记 之 谈谈医改IV-论三甲公立医院的“倒掉”

有朋友提醒我说“谈谈医改”漏了IV,直接跳到了VI,赶紧补上一篇,谈谈大家都不满意的三甲公立医院。 里外不是人的三甲公立医院 不知道三甲公立医院是招谁惹谁了,好像大家对其都不满意。 相关政府部门对三甲公立医院不满意,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三甲公立医院造成的,是需要被改革的对象。从TA们的角度来讲,最好是三甲公立医院既不用向政府财政要钱,还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院长日记 之 “厕所是院长的脸”

在网上曾经流传过一张在医院厕所拍摄到的标语,上面写着“厕所是院长的脸,我们不能让院长丢脸”。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多数医院的厕所实在是让院长丢脸,在有些医院,寻找厕所根本不需要标示牌,跟着味道走就可以找到。 为什么在多数公立医院卫生纸和洗手液不是标配? 中国人都知道,在多数公立医院的厕所,卫生纸和洗手液并不是标配,所以到医院看病基本上会自带卫生纸,以备不时之需。但是老外却搞不清楚,所以不止一

冯唐:再谈医疗与医患的关键点和痛点

中欧每年举办的“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的议题均是当年中国健康投资界的热点,今年的话题仍然绕不开最难撬动、又是最大痛点的医疗服务投资领域。在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还有哪些投资契机?谁会成为重构现行医疗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峰会的一场分论坛上,高特佳投资创始人蔡达建担任主持,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冯唐、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青松居家康复护理机构创始人王燕妮共同探讨了当

院长日记 之 强烈呼吁简化病史

3.30是医生节,微信朋友圈里全是些祝福和安慰医生的心灵鸡汤,谢谢大家的好意,其实这些心灵鸡汤什么都改变不了,哪怕天天都是医生节也改变不了中国医生苦逼的生活。 在这不痛不痒的,连很多医生都不知道的医生节,如果你问住院医生有什么最大的愿望的话,肯定是少写病史,TA们大半美好的青春都浪费在无聊的,没有必要的重复性的写病史上了。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不喜欢,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