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rism:“鼹鼠”抗癌特性的临床应用

2016-06-29 佚名 生物谷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十分重要的基因在人体内也有抑制其它基因活性的效果,而癌症患者中这部分基因存在缺陷。如今,研究者们正在以鼹鼠为研究对象探索另外一类抑癌基因。在啮齿类动物中,鼹鼠的存活周期最长-达到30年之久,是通常小鼠的10倍。然而,在这一物种中却难以检测到癌症发作的现象。对此,来自北海道大学以及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者们希望了解这类动物是如何抑制癌症发生,并希望将其应用于癌症患者的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十分重要的基因在人体内也有抑制其它基因活性的效果,而癌症患者中这部分基因存在缺陷。

如今,研究者们正在以鼹鼠为研究对象探索另外一类抑癌基因。

在啮齿类动物中,鼹鼠的存活周期最长-达到30年之久,是通常小鼠的10倍。然而,在这一物种中却难以检测到癌症发作的现象。

对此,来自北海道大学以及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者们希望了解这类动物是如何抑制癌症发生,并希望将其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中。

他们从成年鼹鼠体内分离培养了表皮成纤维细胞并进行重编程,使之成为iPS细胞。这类细胞能够经过诱导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包括肿瘤细胞。

之后,研究者们将上述iPS细胞移植入小鼠体内(免疫力极弱),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分细胞并没有转化为肿瘤细胞,这与人源以及小鼠来源的iPSC表型并不一致。

进一步,作者们通过实验证明鼹鼠iPSC中有一类叫做“alternative reading frameARF”的基因持续活化,如果认为激活该基因的表达,则能够抑制人源以及小鼠来源的iPSC的肿瘤化。

另外,作者们发现在鼹鼠的iPSC中有一类叫做ERAS的原癌基因处于失活状态,但在小鼠的iPSC中则正常表达。

研究者们将鼹鼠iPSC中的ARF基因灭活,同时人为激活ERAS的表达,他们发现这类细胞移植入小鼠体内后发生了快速的肿瘤化。

“我们人为鼹鼠的iPSC具有肿瘤抵抗性的原因在于ARF以及ERAS的特异表达”。该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肿瘤疗法。

相关结果发表在“Futurism”网站上。                                                       

原始出处:

Scientists are applying naked mole-rats' cancer resistance to human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35626, encodeId=b4fa18356261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fdc22e893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临床应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2789, encryptionId=cfdc22e893f, topicName=临床应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c8528, createdName=clmlylxy, createdTime=Wed Jul 13 23:28:00 CST 2016, time=2016-07-13, status=1, ip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