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不端的“罪与罚”

2012-10-06 张晶晶 陈彬 中国科学报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哈佛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因学术不端行为遭离职一年的处分。而就在该消息发布的前几天,哈佛大学100多名学生因在期末考试中有作弊嫌疑而被调查。 《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显示,科学性杂志论文回收数目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1200%,其中一半是由学术不端导致的,而发表的实际论文数量只增加了44%。由此可见,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了一种学术疾病。 “种种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精神,同时也挫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哈佛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因学术不端行为遭离职一年的处分。而就在该消息发布的前几天,哈佛大学100多名学生因在期末考试中有作弊嫌疑而被调查。
《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显示,科学性杂志论文回收数目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1200%,其中一半是由学术不端导致的,而发表的实际论文数量只增加了44%。由此可见,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了一种学术疾病。
“种种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精神,同时也挫伤了大众对于科学权威性的尊重。”在近日于浙江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美科学道德诚信案例研讨会上,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责任、人权及法律项目主任马克·弗兰科尔表示,科研工作者端正学术行为对科学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罪:引发诚信危机
 
“在借鉴、参考、综合不同学者学术理论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几乎已成为现在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模式。”浙江大学法律专业一位本科生表示,大学生普遍对抄袭的范畴很模糊,以致写论文时无法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
中科院院士、《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王鼎盛给出的数据显示,2001~2010年的10年间,《中国物理快报》共发表论文8425篇,其中被举报有不端行为的论文共22篇,经查证确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共计17篇,占发表论文比例的0.2%。
“这一数字对不同人群来说具有不同意义。”王鼎盛指出。
对公众来说,0.2%的比例似乎没那么严重。但对大学校长来说,一个研究所或学校每年可能有上千篇文章,每年有两篇出问题的话,如何处理相关人员,就会是个很头痛的问题。
在中科院院士饶子和看来,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学术上本应进入收获的季节,但却滋生出学术不端的“毒瘤”,甚至不时传出知名教授、校长涉嫌抄袭的丑闻。这些现象的存在,令大家的心理承受底线越来越低。
 
因:追逐利益所致
 
“科学家现在能得到的资助非常有限,所以必须经过激烈的竞争来争取资源。这最终可能导致科学家的行为与科学的严谨、客观相悖。”美国欧道明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朗莱斯指出。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卢天健认为,致使科研工作者铤而走险的原因是对最大利益的追逐。在《科学》、《自然》等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所带来的回报常常是巨大的。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马克·弗兰科尔也强调了利益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驱动作用。他说,美国许多科研人员的项目资金来自企业,但企业利益有时是同国家和社会利益相悖的,这对科学家的道德诚信形成了极大挑战。
“年轻科研工作者面对这种环境往往会手足无措,因此我们会关注导师如何给学生作这方面的准备。比如,不该给年轻科学家增加压力,而是应尽力让他们对做正确的事情更敏感。”他解释。
 
罚:严惩更需教育
 
科研诚信是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更是科学本身的组成部分之一。菲利普·朗莱斯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
马克·弗兰科尔指出,尽管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时不能低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但最终仅有规章制度还是不够的。
“浙江大学也出过几次这样的问题。对于学术不端的现象,除了要从制度建设上杜绝,一旦发现,处理一定要坚决。”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说,“出一件就要严肃处理一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术上不端正的人。”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所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就像体育界反兴奋剂、政府反腐败一样,应对学术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
但如何从源头遏制学术不端?马克·弗兰科尔认为,只有教育才能培养科研工作者端正的学术行为和习惯。就科学道德教育这门课的上法而言,不仅要有“言传”,更要有“身教”。这种说法得到不少与会者的呼应。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梅丽莎·安德森认为,如果发现年轻的科研人员有学术不端倾向时,有经验的科学家应该立即站出来,不要因为压力而导致他们做出令其后悔终生的行为。
“很多学生不清楚科学道德是什么,到了大学以后我们突然告诉他们,这是不合理的。”饶子和认为,“应该从幼儿园开始,由家长、小学老师来告诉他们,而不是到了大学再来接受道德教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22894, encodeId=7b1414228941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577455242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学术不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5524, encryptionId=1577455242b, topicName=学术不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ab083745878, createdName=ewsr2, createdTime=Mon Oct 08 06:23:00 CST 2012, time=2012-10-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PNAS文章指出学术不端现象形势严峻

10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项迄今为止综合性最强的论文撤销研究,得到了与之前一些同类型研究截然相反的结论,这项研究指出目前大多数学术论文撤销是由于学术不端造成的,这类论文撤销已经占到总撤销数的三分之二。研究显示自1975年以来,在所有已发表论文中学术造假或涉嫌造假的被撤论文所占比例已升至当初的10倍。 “生物医药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成王败寇的领域,这种情况诱使一些科学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