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ic Acids Res:神母细胞瘤模型探究细胞周期进展与SWI/SNF活性作用

2023-12-10 儿童肿瘤前沿 儿童肿瘤前沿 发表于上海

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为模型探究细胞周期进展与 SWI/SNF ATP 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揭示SWI/SNF活性在细胞周期G1-S转变中的关键作用。

染色质重塑是基因表达动态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I/SNF在转录调控因子作用下被募集到DNA区域,依赖ATP酶活性水解ATP获得能量解开DNA,通过转录调节因子和暴露的DNA结合实现基因表达调控。约20%的恶性肿瘤中,SWI/SNF的相关基因发生一个或多个突变。而在依赖SWI/SNF活性的癌症中使用小分子药物抑制ATP酶活性可产生抗肿瘤作用,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近日,美国贝勒医学院 Dr. Courtney Hodges 课题组在 Nucleic Acids Research 发表题为 Reactivation of the G1 enhancer landscape underlies core circuitry addiction to SWI/SNF 的研究论文,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为模型探究细胞周期进展与 SWI/SNF ATP 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揭示SWI/SNF活性在细胞周期G1-S转变中的关键作用。SWI/SNF失活可明显阻滞细胞周期从G1到S期的过渡,并增强临床用药异维甲酸阻滞细胞周期的能力。

图片

为什么选择神经母细胞瘤来探讨细胞周期进展与SWI/SNF之间的关系呢?本文通讯作者Dr. Hodges接受编辑采访时提到:“与许多其他具有复杂突变模式的癌症不同,神经母细胞瘤很少有突变,通常是由基因表达变化驱动的。这类肿瘤非常适合探究基因表达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此外,我们知道神经母细胞瘤依赖于SWI/SNF活性,这也为研究细胞周期中基因激活与SWI/SNF活性之间的互作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最主要的是有许多孩子患有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存活率低,甚至会产生治疗副作用,这种迫切的需求也使得神经母细胞瘤成为回答这些问题的有力原因。”

SMARCA4是SWI/SNF复合体中具有ATP酶活性的蛋白,用小分子抑制剂BRM014抑制SMARCA4活性后,细胞活力丧失(图1A和B),并且携带神经母细胞瘤的小鼠经过治疗后肿瘤生长减缓,体重无明显变化(图1I-M),表明SMARCA4在体内和体外都是神经母细胞瘤的药理学潜在靶点。经过转录因子基因序列分析后,发现SWI/SNF失活导致带有肾上腺素能核心调控回路(CRC)转录因子motifs的DNA可及性显著降低,提示CRC转录因子与染色质的结合依赖于SWI/SNF催化活性。

图片

图1. SMARCA4是肾上腺素能性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异性靶向基因。

值得注意的是,转录因子GATA3在SWI/SNF活性被抑制后仍保持与染色质相互作用(图2B),而其他CRC转录因子表现出高度相似的全基因组变化模式(图2C),这表明CRC中存在驱动型转录因子,且SWI/SNF催化活性的产生需要转录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此外,在BRM014处理1小时内,PHOX2B基因座上SMARCA4依赖性CRC转录因子的结合快速丧失(图2F),SWI/SNF的持续失活会导致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中PHOX2B蛋白水平降低(图2G)。这表明SWI/SNF同时参与染色质占有率的调控和CRC成员的表达,SWI/SNF的抑制会导致CRC自动调节回路在1小时内迅速崩溃。

图片

图2. SMARCA4维持肾上腺素能CRC增强子的结合和表达

经过BRM014处理后,肾上腺素能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在S期转录本丢失(图3A-B),靶向降解SMARCA4后也观察到类似的转录变化。通过对MYCN扩增和非扩增的肾上腺素能神经母细胞瘤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后发现,BRM014导致神经母细胞瘤的G1细胞周期阻滞(图3C)。经过BRM014治疗后的小鼠肿瘤中G2/M期标志物表达降低(图3D),并且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队列中,SMARCA4低表达与G1期的特征增加相关,表明SWI/SNF的失活在细胞、小鼠和人类肿瘤中都对细胞周期进程造成影响。

作者使用不同药物处理S期同步的IMR-32细胞,观察到DMSO处理的细胞在细胞周期阶段之间变化,BRM014处理的细胞成功完成S、G2和M期,但阻滞在G1期,而DNA损伤诱导剂处理后的细胞完成了S期,阻滞在G2/M期(图3G)。结果表明SWI/SNF失活对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方式不同于DNA损伤造成的G2/M期阻滞,在G1期和G1-S转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

图3. G1-S转变代表了SWI/SNF抑制的敏感性窗口。

接下来作者通过绘制细胞周期中SMARCA4结合位点全基因组可及性的时间变化,发现经鉴定的14436个SMARCA4结合位点中,13289个位点至少在一个细胞周期阶段与DNA可及性峰重叠,对SMARCA4靶向位点聚类分析,发现存在3个具有不同时间模式的聚类,簇1中的位点在G1期可及性最高,而簇2在S期达到峰值,簇3在G2期可及性升高。经过BRM014处理,簇1在SWI/SNF催化抑制作用下DNA可及性降低幅度最大。对每个簇的基因组区域的注释显示,簇1在基因间区域富集,与增强子一致,在SWI/SNF催化抑制作用下DNA可及性降低幅度最大(图4A-D),这表明对SWI/SNF活性依赖最高的位点是G1期可及性达到峰值的增强子,再次说明SWI/SNF活性在G1-S转变中是至关重要的。

图片

图4. 对SWI/SNF活性依赖性最高的位点是G1期可及性达到峰值的增强子。

异维甲酸是神经母细胞瘤中使用最广泛的神经分化诱导剂之一,可以诱导细胞G1期阻滞,进而使神经母细胞瘤分化以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图5A)。同时使用BRM014和异维甲酸后,通过药物协同作用的Loewe相加性和等值线图分析发现BRM014处理增加了细胞对异维甲酸的敏感性(图5F-H),但是与使用抑制靶向S期或G2/M期的药物未观察到协同作用(补充图11C),这表明SWI/SNF失活可促进G1期分化,并增强异维甲酸诱导细胞周期退出的能力。

图片

图5. SWI/SNF抑制与异维甲酸协同作用,促进G1期细胞周期退出。

除神经母细胞瘤外,SWI/SNF ATP酶活性已成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前列腺癌(PRAD)和葡萄膜黑色素瘤(UVM)等其他几种癌症的关键致癌依赖因素,与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发现一致,经BRM014处理使SWI/SNF失活后,细胞系在G1期阻滞(图6A),而在不需要SWI/SNF的细胞系中未观察到类似结果(图6B)。通过分析人AML、PRAD和UVM肿瘤队列的数据,发现SMARCA4的低表达与G1增加和G2特征减少相关(图6C-D),这表明SWI/SNF活性在SWI/SNF成瘾癌症中起着至关重的作用。此外作者在AML、PRAD和UVM细胞系中也发现BRM014增强了癌细胞对异维甲酸的敏感性(图6E),证实了SWI/SNF在不同对其依赖的癌症中调控细胞周期的普遍性。正如Dr. Hodges所言,“我们在这些不同的癌症环境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共同特点,即G1期的细胞周期控制是SWI/SNF驱动这些不同癌症的主要原因,并且许多受SWI/SNF调控的位点仅在G1期激活,这表明染色质重塑远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加复杂。”

图片

图6. SWI/SNF抑制增强视黄酸治疗G1成瘾癌症。

综上,这项研究揭示了SWI/SNF通过特异性调控G1期促进肿瘤生长,抑制SWI/SNF活性可改善临床上异维甲酸的治疗效果。本文合作者,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陶灵认为,该研究为神经母细胞瘤和其他SWI/SNF依赖性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未来更好地靶向应对这类癌症。

DOI: 10.1093/nar/gkad108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74110, encodeId=ab2321e41101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c7618483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染色质重塑#</a> <a href='/topic/show?id=3c1ee4340c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母细胞瘤#</a> <a href='/topic/show?id=a54a108439b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细胞周期进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1848, encryptionId=f9c7618483f, topicName=染色质重塑), TopicDto(id=74340, encryptionId=3c1ee4340c9, topicName=神经母细胞瘤), TopicDto(id=108439, encryptionId=a54a108439b1, topicName=细胞周期进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Dec 10 21:59:29 CST 2023, time=2023-12-1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at Gene:染色质重塑异常可能导致膀胱癌

 日前,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染色质重塑异常可能是导致膀胱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为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奠定了遗传学基础。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膀胱癌是常见的肿瘤,每年全世界约有15万人死于膀胱癌。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是膀胱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多发生于 40~70岁之间。膀胱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

Circulation:广泛的染色质重塑会增加心衰的风险

既往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患者心脏的表观遗传改变有关,然而,心肌细胞的内源性染色质结构目前尚未阐明。近日,在国际心血管权威杂志《Circulation》上发表了一篇旨在分析评估表观遗传学在心脏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本研究在压力负荷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成人心脏组织中进行全基因组染色体构象捕获(Hi-C)和DNA测序。此外,构建心脏特异性敲除CTCF(普遍存在染色质的一种结构蛋白)小鼠模型,研究CTCF蛋

NATURE:染色质碎裂助力肿瘤耐药

通过额外的几轮染色体碎裂,ecDNA的结构进化进一步提高了药物耐受性。原位Hi-C测序显示,ecDNAs优先存在于染色体末端附近,当DNA损伤时,它们会在那里重新整合。

Sci Rep:α-氧化戊二醛能够抑制永生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增殖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慢性泌尿道疾病,可以通过不愉悦的感觉来进行鉴定,比如在没有感染或者其他确定的起因时发生的持续的骨盆疼痛。之前,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和色谱法/质谱分析对来源于IC病人的泌尿样本进行了综合的代谢组分析,并且发现α-氧化戊二醛(α-OG)的水平显著的提高。α-OG是一种三羧酸(TCA)循环中的中间代谢产物,且报道其有抑制永生正常人类膀胱上皮细胞增殖的功能。最近,有研究人员鉴定了

Nature子刊:郑科/倪挺/崔益强利用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RNA结合蛋白DDX43调控精子变形中染色质重塑的动态过程

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在精子变形染色质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基因,也为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RNA结合蛋白如何协同调控细胞动态发育和转录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