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变!降血压的7个秘密,都在这里

2022-11-21 盛诺一家 盛诺一家

在生活干预方面,1+1>2,也就是说,健康饮食+运动干预组合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 mmHg下调至130/80 mmHg。”[1]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等机构联合制订的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发布。

新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做出了调整(即本文第一句话),引起了大众广泛的讨论。

(图1:指南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目前杂志已删除预发表文章)

按照调整前的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2012年至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45亿。

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成人群体中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的总人数预计达2.43亿。[2]

而如果按照新指南的标准,约1/3的中国人(近5亿)将成为高血压患者,比目前的数量翻了近一倍。

一项影响上亿人的诊断标准的调整,毫无意外,引发了各方的激烈讨论。

“这是不是药厂的‘阴谋’?”

“一定是药厂的高血压药滞销了!”

……

其实,高血压标准的调整,在5年前已经发生过,美国心脏病学会与心脏协会曾将标准下调至130/80 mmHg,但其他主流指南并未“跟风”,仍然延续140/90 mmHg的标准。

截至目前,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未对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进行调整,依然为“非同日三次检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那么,为何新“指南”这次要下调标准?不少业内专家为何提出质疑?各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作为老百姓,该如何看待这些意见?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诊断界值的下调,意味着干预(开始治疗或采取预防措施)关口的前移。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病率和患病率持续增高。

而高血压不仅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尽早干预,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3]。

新“指南”之所以将“正常”血压值范围下调10 mmHg,重要理由是:

  • 这些“新增高血压患者”依然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风险,且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

  • 提早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未来得病的风险,获得更高的健康和经济学收益。

多项研究发现,18岁及以上成人群体中,“新增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发率和死亡的相对风险比普通人升高30%~90%[1]。

一项基于48项临床试验、超过30万例个体数据的研究显示,在无心血管病史、收缩压为130~139成年群体中,收缩压每降低5 mmHg,心血管发病风险降低11%[4]。不过这项研究中,很多患者已经开始接受药物治疗,未经治疗时的血压并不清楚。

建议调整诊断标准的专家们认为,由于诊断标准调整而造成前期治疗费用的增加,相较于后续患严重心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所需的治疗费用更低,更符合“成本/效益”分析,即更“划算”,毕竟与治疗脑卒中和心梗相比,治疗高血压会便宜很多。

作为一个涉及数亿人群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后续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各方权威学术团体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充分讨论后共同制定。

而新“指南”此次对于诊断标准的重大调整,势必会引起各方的热烈讨论。

目前,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高血压的诊疗中依据的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对于收缩压为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为80~89 mmHg的群体,医生不会将其判定为高血压,而是认定其处于“正常高值”。

国家卫健委也做出了回应:“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图2 卫健委回应)

卫健委之所以不买账,关键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对处于“正常高值”成年人群进行降压治疗尤其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相关的患病风险以及死亡风险。换句话说,调整诊断标准后,会使管理成本大幅上升。

据悉,《中华医学杂志》旗下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已删除了“协会指南”的预发表文章。

今年5月,一项针对处于“正常高值”且无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或肾病者的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有1个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但未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肾病或糖尿病的“正常高值”人群,服用降压药物并不会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会增加或减少发生其他心血管疾病、肾功能损伤、肿瘤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同时提示,由于存在潜在的药物副作用,此类人群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6]。而新指南中纳入参考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7]。

因此,不少专家认为,新指南中将过往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定义为高血压患者,并建议对不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如果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就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等意见没有根据。

不过,这次业内的争鸣也不是件坏事。

对于咱们老百姓,不止是看热闹,也学习了看“门道”,提高了对高血压的认识。

对于专家们说法“不一致”,也不必慌。

毕竟吃不吃药医生说了算,咱们自己可以做的是积极预防。所有指南均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的人群,都是合理、有效的干预方式。

那么,对于处在高血压前期,或者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糖、慢性肾脏病等)的人群,我们可以做的包括[5]:

1. 少吃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相当于一啤酒瓶盖),增加膳食中钾摄入(多吃香蕉、深绿色蔬菜等含钾高的食物);

2.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DASH饮食,详见下文);

3. 控制体重,使BMI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24;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4. 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5. 不饮或限制饮酒;

6. 增加运动,中等强度(例如步行和慢跑);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 分钟;

7.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饮食方面,采用类似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饮食的膳食,以水果、蔬菜、低脂( 或脱脂) 乳制品、禽肉、鱼、大豆、坚果、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糖、含糖饮料、红肉、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有效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8]。

在运动方面,建议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进行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形式以有氧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特殊人群(如有并存的临床疾病,老人等群体)运动前需进行评估。

此外,在生活干预方面,1+1>2,也就是说,健康饮食+运动干预组合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9]。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

2.Wang Z, Chen Z, Zhang L, et al.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J]. Circulation, 2018, 137(22): 2344-2356.

3.马丽媛, 王增武, 樊静,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关于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30):6.

4.Rahimi K, Bidel Z, Nazarzadeh M, et al. Pharmacological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ross different levels of blood pressure: an inpidual participant-level data meta-analysis[J]. The Lancet, 2021, 397(10285): 1625-1636.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

6.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CHINOM研究)

7.Brunström M, Carlberg B. Benefits and harms of lower 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targe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J]. BMJ open, 2019, 9(9): e026686.

8.Saneei P, Salehi-Abargouei A, Esmaillzadeh A, et al. Influence of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diet on blood press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4, 24(12): 1253-1261.

9.Krishnamoorthy Y, Nagarajan R, Murali S. Effectiveness of multiple combin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in reducing blood pressure among patients with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a network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02710, encodeId=5db72102e1033, content=误导消费者,一刀切不可取!,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b8711727405, createdName=1dedd5d0m44(暂无匿称), createdTime=Sat Nov 26 09:21:54 CST 2022, time=2022-11-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2-11-26 1dedd5d0m44(暂无匿称) 来自上海

    误导消费者,一刀切不可取!

    0

相关资讯

AHA中国农村高血压研究3年结果

将血压降低在130/80 mmHg以下,不论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还是高危或非高危患者,都是“可行的,且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Alzheimer&Dementia:长期脉压变大可能预示老年人大脑微结构变化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年是将血管风险因素对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降到最低的一个关键窗口。

1/3中国人将成高血压患者:我国下调诊断标准,旨在加强初始预防:科研圈日报

1/3中国人将成高血压患者:我国下调诊断标准,旨在加强初始预防 | 科研圈日报

国家卫健委:我国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老生常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如何更科学?有哪些新进展?

新一代SUs的降糖效果与老一代SUs相似,但这些较新的药物具有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的优点,没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已证实对肾脏有好处。

八成老年人有慢性病,关节炎、高血压、心血管病居前三!

西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最高(91.8%),福建患病率最低(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