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及胃肠间质瘤研究趋势

2012-03-04 MedSci 医师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沈琳李健   胃癌   进展期胃癌 靶向治疗研究重在寻找特定的人群   Eric Van Cutsem 在会议上报告了依维莫司治疗一线或二线化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的研究(GRANITE-1)结果。在这项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中,共入组656 例患者,其中55.3% 患者来自亚洲,47.7% 患者仅接收过一线化疗。依维莫司10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沈琳李健
 
 
进展期胃癌
靶向治疗研究重在寻找特定的人群
 
Eric Van Cutsem 会议上报告了依维莫司治疗一线或二线化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的研究(GRANITE-1结果。在这项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中,共入组656 例患者,其中55.3% 患者来自亚洲,47.7% 患者仅接收过一线化疗。依维莫司10 mg/d 联合最佳支持治疗对比安慰剂联合最佳支持治疗,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即未改善总生存(OS5.39 个月vs. 4.34 个月,HR=0.90P=0.1244);但延长了无进展生存(PFS1.68 个月vs. 1.41 个月,HR=0.66P=0.0001),6 个月PFS 率分别为12.0% 4.3%;总缓解率(ORR)分别为4.5% 2.1%。最常见的3/4 度不良反应为贫血(16.0% vs. 12.6%)、食欲下降(11.0% vs. 5.6%)、乏力(7.8% vs. 5.1%)。(摘要号LBA3
 
ManishA.Shah 报告了卡培他滨/ 顺铂/ 贝伐珠单抗对比卡培他滨/ 顺铂/ 安慰剂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AVAGAST研究)根据疾病亚组分析得出的总生存期结果。研究根据肿瘤部位与Lauren 分型,将入组患者分为近端弥漫型(1 型)、弥漫型(2 型)、远端非弥漫型(3 型)。结果显示,最常见的分型为2 型(52.1%),其次为3 型(38.3%)、1 型(9.5%)。2 型胃癌患者的OS 不及3 型胃癌患者(10.3 个月vs. 11.7 个月,HR=0.8295%CI0.68~1.00);非亚裔2 型与3 型胃癌患者可从贝伐珠单抗治疗中获益。(摘要号5
 
解读
 
与在结直肠癌中获得的成功不同,分子靶向药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研究绝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而失败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胃癌患者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这不同于结直肠癌。近年来讨论最多是,Lauren 分型在东西方胃癌人群中表达的差异,以及不同原发部位的胃癌彼此之间的预后亦存在较大区别。而在分子水平,HER2 基因的表达又与胃癌原发部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同时, C-MET 基因的表达在不同胃癌人群中存在差异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就不难理解ToGA 研究的成功与包括贝伐珠单抗、舒尼替尼、依维莫司在内的多个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研究失败的原因。
 
本次AVAGAST 研究亚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非亚裔弥漫型胃癌与远端非弥漫型胃癌可能从贝伐珠单抗治疗中获益。该研究前期结果亦提示来自欧美地区的患者生存获益优于亚裔人群,这样的数据又进一步证实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中,筛选最适合的治疗人群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样,GRANITE-1 研究中,依维莫司治疗进展期胃癌尽管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但PFS 的改善仍提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胃癌具潜在前景。进一步分析mTOR 相关下游基因的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对筛选mTOR 抑制剂适合的治疗人群可能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在未来以C-MET 为靶点进行C-MET 抑制剂治疗胃癌的研究中,提前筛选适合的人群应该是必要的。
 
进展期胃癌
铂类药物在辅助化疗中地位很重要
 
Yoon-Koo Kang 报告了iceMFP 方案(腹腔灌注顺铂联合丝裂霉素、脱氧氟脲苷)对比Mf 方案[ 丝裂霉素CMMC)联合脱氧氟脲苷] 术后辅助治疗浆膜侵犯的进展期胃癌的Ⅲ期临床研究(AMC 0101)的数据更新。研究入组患者的术后分期分别为Ⅱ期(33.4%)、 A 期(31.9%)、 B 期(17.5%)、Ⅳ期(17.3%)。Mf 组患者术后给予MMC 20mg/m2 3~6 w4 周后给予脱氧氟脲苷460~600 mg/m2/d 持续3个月;iceMFP 组患者术中腹腔灌注顺铂100 mg,术后第1 天给予MMC 15 mg/m2,术后4 周开始给予脱氧氟脲苷持续12 个月,顺铂60 mg/m2,每月1 次,连续6 个月)。结果显示,截至2011 4 月,中位随访6.6 年,iceMFP 组比Mf 组的无复发生存(RFS)(HR=0.7395%CI0.57~0.93P=0.0092OSHR=0.7795%CI0.60~0.98P=0.0365)更好,提示顺铂的联合使用与早期开始MMC 化疗或可进一步改善疗效。(摘要号4
 
解读
 
顺铂一直是进展期胃癌联合化疗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争论数年之后,随着MAGIC 研究、ACTS-GC研究与CLASSIC 研究的成功,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地位在近年的研究中得到最终确认,而在药物选择中,铂类药物成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成中仅次于氟脲嘧啶类的药物。
 
AMC0101 研究更新的数据显示iceMFP 方案对比Mf方案改善了RFS OS。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的主要变化来自于顺铂的加入与MMC 的早期使用,但试验组中MMC 的总剂量相对明显减少,提示带来积极变化的主要因素更可能是顺铂的加入,进一步证实了铂类药物在进展期胃癌辅助化疗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XELOX 方案在CLASSIC 研究中,相对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腹膜转移率的降低相对获益较少。而该研究中,入组患者恰均为侵犯浆膜的患者,采用腹腔灌注顺铂是否降低了腹膜转移率是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遗憾的是本次会议尚未进行相关报道,迄今为止,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辅助化疗中的地位仍未得到最终确认。
 
TS DPD 表达
预测胃癌术后TS-1 辅助化疗效果
 
ACTS-GC 研究中,TS-1单药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可降低复发率并改善总生存期。本次会议中,Mitsuru Sasako 报告了该项研究中TS-1 的体内关键代谢酶TS 酶与DPD 酶的表达对胃癌术后TS-1 辅助化疗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研究通过RT-PCR 方法分析了TSDPDTPOPRT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其中TS 酶高表达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接收TS-1 辅助化疗可获得更低的OS风险比(-TS HR=0.37095%CI0.221~0.619-TSHR=0.75795%CI0.563~1.018),TS 的表达与OS 显著相关(P=0.015)。此外,DPD 酶高表达的患者可获得更低的OS 风险比(-DPD HR=0.52095%CI0.376~0.720-DPDHR=0.84895%CI0.563~1.276),DPD 的表达与OS 呈显著相关(P=0.065)。而TPOPRT OS 表达无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TS 酶与DPD 酶的表达可作为胃癌术后TS-1 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因子。(摘要号 52
 
解读
 
不同人体内药物代谢酶达的差异造成了相同疾病相同药物剂量下不同的有效药物浓度,而影响了最终的疗效,并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
 
ACTS-GC 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为预测TS-1 辅助化疗疗效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可否根据关键代谢酶的表达差异做出相应的剂量调整,进一步改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但统计学方法均采用的单因素分析,如将多种酶的表达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更有临床价值。肿瘤个体化治疗是未来的目标,体内代谢酶对药物的影响造成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是广泛存在的,寻找简便、低价格的检测方法有助于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早日实现。
 
胃肠间质瘤
 
KIT 胜在助诊 c-kit 预测疗效有优势
 
Nay Min Tun 报告了KIT 免疫组化染色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对c-kit 突变预测价值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检索了1999~201154 篇关于GIST c-kit 突变的文章,从中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分析CD117 表达与c-kit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72.8% CD117阳性患者合并c-kit 基因突变(外显子11 突变62.2%,外显子9 突变10.2%,外显子13 突变1.8%,外显子17 突变1%),4.1% CD117 阳性患者合并PDGFRA 突变。另外,74.5% CD117 阴性的患者未合并c-kit 突变,25.5%CD117 阴性患者合并c-kit 外显子11 突变,未见到其他突变类型;30% CD117 阴性患者合并PDGFRA 突变。(摘要号30
 
解读
 
KIT 为原癌基因c-kit 所编码,免疫学上定义为CD117CD117 GIST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而c-kit 突变率仅为80%~85%,二者整体表达率并不一致。该研究中4.1% CD117 阳性患者合并PDGFR 突变,同时由于PDGFR c-kit 的突变是相互排斥的,因此可推断二者表达率的不同并非由检测方法的准确性造成的,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病理学上把CD117 阳性作为诊断GIST 的常规标准,而非c-kit 基因突变,因此出现了CD117 阳性,但未检测到c-kit/PDGFR 突变的野生型GIST 的类型;但TKI 治疗GIST 的研究结果明确提示TKI的疗效与c-kit基因突变相关,而非CD117 的表达;由于对KIT c-kit 概念的混淆,容易使人误解为伊马替尼对KIT 阴性,即CD117 阴性的GIST 患者无效。该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这个问题,即CD117 阳性患者不一定均合并c-kit 突变,而超过50%CD117阴性的患者却有可能出现外显子 11突变或PDGFR突变。
 
因此,目前的观点依旧是:KITCD117)作为诊断的常规指标,c-kit 基因突变状态则为疗效预测因子。
 
——引自《医师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25975, encodeId=83fd14259e56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2fe9e3022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间质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7302, encryptionId=02fe9e30227, topicName=间质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ede4029724, createdName=zhty5338, createdTime=Tue Mar 06 07:51:00 CST 2012, time=2012-03-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沈琳:2011胃癌内科研究回顾与展望

  图 胃癌胃镜下表现   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中国的胃癌患者几乎占全球胃癌患者的一半,但由于欧美这些医药研究比较发达地区是胃癌的低发地区,关注于胃癌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所以与其他癌种比较,胃癌的临床研究水平有些滞后。近年来,由于亚洲地区研究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日韩的共同崛起以及中国的参与,胃癌的治疗,特别是综合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有了特别大的进步。2011年延续2010年又是胃癌研究

Lancet:CLASSIC试验表明辅助化疗可延缓胃癌发展

近日,发表于Lancet的一项亚洲研究表明,对于可手术的胃癌病人,使用卡倍他滨和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应该被视为新的治疗方案。 在一个III期临床试验中,他们发现D2胃癌手术切除术后进行6个月的联合化疗,与单独手术相比,可提高3年无疾病生存期(74% vs 59%;HR, 0.56;P < 0.0001) 。 然而,化疗带来的疗效伴随着3或4级不良事件的高发生率 (56%)。研究纳入了10

JNCI:魏嘉等胃癌个体化疗研究获进展

近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院刊》(JNCI)发表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魏嘉博士撰写的胃癌个体化疗的最新成果,并配发了编者按。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胃癌个体化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据了解,该研究是通过对胃癌病人长期治疗和随访,结合系列性基因标志的筛查,发现胃癌肿瘤组织中BRCA1 mRNA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胃癌患者是否可从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方案中获益。BRCA1高表达的患者

季加孚:2011胃癌外科进展回顾

  图  胃癌病理(光镜)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逾百万,41%发生在中国;全球每年因胃癌死亡80万,中国占35%。   胃位于食管和十二指肠之间,是食管向肠管移行的袋状器官。其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均较为复杂,胃癌的发生、发展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同位置的肿瘤其生物学特性有很大差别,严格来讲,胃癌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

丁士刚: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关系,从历史到未来

 幽门螺杆菌(HP)在世界范围感染率高达50%左右,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胃内HP检出率为30%~80%,HP感染年复发率在发达国家约为3%,在发展中国家高于10%。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及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那么,是否有证据直接证明HP与胃癌相关呢?      图1   在动物实验方面,是用蒙古沙土鼠(图1)感染临床胃癌中分离出的细菌或标准菌株,1年

腹腔镜胃癌切术联合Roux–Y重建术后有内疝风险

 日本学者2月18日在线发表于《世界外科杂志》(World Journal of Surgery)的一项研究表明,胃癌切术联合Roux–Y重建术可能会导致内疝形成,腹腔镜手术和术后患者体重减轻可能是风险因素。   该研究收集了24家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8例因胃癌切除术后内疝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和问卷资料。   结果显示,5例(28%)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