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使用直立CT估计心力衰竭患者的右心房压力

2023-08-20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呼吸困难的症状,如正呼吸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通常被认为是心力衰竭(HF)患者的特殊症状,并受到患者体位的影响,这表明在评估HF患者时应仔细考虑重力的影响。

最近,临床上开发了具有320个探测器的直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这种新型的成像设备允许在站立或坐姿下对整个人体进行无创的三维评估。之前有报道称,直立CT可检测到健康志愿者的腔静脉容积的轻微变化。特别是,直立CT可以定量检测上腔静脉(SVC)在重力作用下的变化。这意味着直立CT可以作为一种血流动力学评估方式,而胸透可以在直立状态下进行;但是,直立CT不能对心肺循环系统进行三维的准确评估。此外,超声心动图可以定量测量下腔静脉(IVC)通常是在没有重力影响的仰卧位上进行,不能测量SVC。这些发现表明直立CT在评估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方面具有潜力,在评估病人的情况时应考虑重力的影响。

呼吸困难的症状,如正呼吸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通常被认为是心力衰竭(HF)患者的特殊症状,并受到患者体位的影响,表明在评估HF患者时仔细考虑重力的影响。血液动力学参数的评估对于诊断和优化HF患者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其中平均右心房压力(mRAP)是血管内容量状态的一个简单而客观的指标。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确定的IVC直径及其塌陷指数来估计mRAP,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然而,在估计个别患者的mRAP时,这些参数的准确性是有限的。右心导管检查(RHC)是血流动力学诊断的金标准然而该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方法,具有程序风险。因此,需要有新的方法来评估mRAP。


近日,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直立CT检测的SVC和IVC区域与仰卧位常规CT检测的SVC和IVC区域的变化,并阐明了两种CT模式测量的这些区域与RHC测量的mRAP之间的相关性。

本项研究在站立和仰卧位下对纳入研究患者进行CT检查,以评估SVC(双侧肱骨静脉交界处的正下方)和下腔静脉(IVC;在横膈膜的高度)区域,并分析它们与mRAP的关系,其中mRAP是由23名心力衰竭患者的右心导管测量的。 

入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51-72)岁,69.6%为男性。中位数的mRAP为3(1-7)mmHg。站立位的SVC和IVC面积与mRAP之间的相关性比仰卧位的强(SVC,ρ = 0.68,p < 0.001,ρ = 0.43,p = 0.040;IVC,ρ = 0.57,p = 0.005,ρ = 0.46,p = 0.026;分别)。此外,站立位的SVC面积在识别较高的mRAP(>5mmHg)的患者方面最为准确(SVC站立位,接收器操作特征曲线[AUC]下的面积=0.91,95%置信区间[CI],0.77-1.00;SVC仰卧位,AUC=0.78,95%CI,0.59-0.98;IVC站立位,AUC=0.77,95%CI,0.55-0.98;IVC仰卧位,AUC =0.72,95%CI,0.49-0.94)。所有CT测量的观察者之间和观察者内部的一致性(通过类内相关系数评估)为0.962-0.991。


 
图 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ROC曲线在站立和仰卧位时,上腔静脉(SVC)和下腔静脉(IVC)面积按体表面积调整,用于识别平均右心房压力>5 mmHg

本项研究表明,基于直立CT的SVC面积测量是一种可行的、容易适用的、非侵入性的方法,可在重力作用下精确评估HF患者的mRAP。基于这种方式的HF患者的临床管理会使得早期评估条件发生变化,并显著减少HF恶化的住院时间。
原文出处:

Ryoma Fukuoka,Yoshitake Yamada,Masaharu Kataoka,et al.Estimating right atrial pressure using upright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DOI:10.1007/s00330-022-09360-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Cardiovasc Res 梁广/王怡课题组揭示去泛素化酶JOSD2保护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MJDs去泛素化酶家族成员JOSD2调控心肌肥厚的作用、底物蛋白及分子机制。

JACC-BTS 同济大学彭文辉/庄剑辉教授团队揭示模式识别受体NLRC5对心肌重构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该研究揭示巨噬细胞来源的模式识别受体NLRC5通过与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HSPA8相互作用,抑制巨噬细胞中IL-6释放,并改善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的机制,为心力衰竭的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新思路。

Cell Res:中国医大一院孙英贤教授团队揭示高血压引起心脏损害关键机制并找到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新方法

首次发现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存在乳酸浓度显著下降,进一步导致α-MHC K1897乳酰化修饰水平降低以及α-MHC和肌联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降低,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Heart:心力衰竭患者与收缩功能改善相关的参数

在门诊HFrEF患者队列中,大多数患者的收缩功能得到改善。心力衰竭的病因、合并症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未来LVEF的改善有显著的的相关性。LVEF改善程度越高,死亡率越低。

ESC Heart Fail:年龄对中国北京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特征、体能指标和结局的影响

该研究旨在阐明性能测量中的年龄相关差异以及年龄对HF患者特征对临床结果影响的调节效应。

JAHA:完全血运重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多血管病变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的CR降低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首次住院HF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