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卒中临床研究汇萃

2013-10-30 MedSci MedSci原创

近年来,我国学者发表于世界著名杂志的卒中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值此世界卒中日来到之际,小编特回顾了2013年以来发表的重要的中国学者研究,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一下这些学者的风采吧。   NO1.王拥军:CHANCE研究表明卒中患者短期双抗治疗可获益 今年最受瞩目的无疑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院长领衔进行的CHANCE(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

近年来,我国学者发表于世界著名杂志的卒中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值此世界卒中日来到之际,小编特回顾了2013年以来发表的重要的中国学者研究,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一下这些学者的风采吧。

  NO1.王拥军:CHANCE研究表明卒中患者短期双抗治疗可获益

今年最受瞩目的无疑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院长领衔进行的CHANCE(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 CHANCE研究表明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3个月可使卒中复发风险降低32%,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的风险。CHANCE研究发表于7月4日的《新英格 兰医学杂志》。见:NEJM:王拥军教授发现“双抗”显著降低卒中再发风险(CHANCE研究)

  NO2.杨功焕: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大死因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杨功焕教授等对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及危险因素研究(GBD2010)中我国数据进行分析后发 现,城市化、收入增加和老龄化导致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快速增加;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2010年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研究 发表于6月8日的《柳叶刀》杂志。见:The lancet: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接近发达国家

  NO3.阚海东:极端气温增加卒中死亡风险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课题组一项研究表明,极端气温(寒潮或热浪)可显著增加居民死于卒中的风险。研究表明,与正常气温相比,热浪或寒潮可 使居民卒中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4%和45%。这对于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并为人们理解气候变化的健康危害和增强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 了科学依据。该研究发表于9月17日的《神经病学》杂志。

NO4.徐格林:我国“卒中带”在西北地区

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发现美国东南部地区卒中的死亡率较高,称之为“卒中带”。来自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即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徐格林等教授研究发现我国卒中高发带(Stroke Belt)存在于中国西、北部9省区,高血压和超重的人群患病率较高至少为其部分原因,对卒中高发带人群进行降压和减重可能减少我国卒中危险和发生率。该研究发表于7月份的《卒中》杂志。见:Stroke:中国西北地区为我国“卒中带”  Stroke: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徐格林等发现中国卒中带

NO5.许予明:维生素B补充治疗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我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许予明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通过补充维生素B来减少同型半胱氨酸可显著减少患者卒中事件发生风 险。其中,在无叶酸强化治疗以及无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亚组患者中,卒中事件发生也相应减少。该研究发表于10月8日《神经病学》杂志。见:Neurology:补充维生素B可降脑血管病患者卒中事件

{nextpage}

NO6.姜卫剑:颅内支架置入再狭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高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姜卫剑教授率领团队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因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接受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脑缺血事件复发及早期复发风险显著增加。该研究在线发表于2013年8月20日的《卒中》杂志。

NO7.王拥军:肾小球滤过率独立预测卒中患者不良预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的研究表明,肾小球滤过率是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卒中全因死亡和其他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研究发现,低GFR与卒中/TIA患者或局部缺血事件患者的各种临床结局风险独立相关,但在出血性卒中患者中二者之间没有相关性。该研究在线发表于9月5日《糖尿病治疗》杂志。见:Neurology:肾小球滤过率与卒中溶栓预后独立相关

NO8.侯立军:胆固醇水平和出血性卒中风险负相关

我国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侯立军教授进行的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表明,总胆固醇水平与出血性卒中风险呈负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较高与出血性卒中风险较低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水平则可能与脑内出血风险较高相关。论文5月23日在线发表于《卒中》杂志。见:Stroke:低密度胆固醇或为出血性卒中的保护性因素

NO9.赵性泉:我国肥胖人群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等开展的开滦研究表明,对于我国人群,肥胖增加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风险,但与出血性卒中无明显关联。研究者发 现,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pR)和腰围身高比值(WHtR)与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无显著差异。研究发表于8月份的 《Plos One》杂志。见:PLoS One:我国肥胖人群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urology:偏头痛患儿脑白质病变与卒中发作不相关

研究要点:1.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患病率较无先兆偏头痛患儿并没有提高。2.偏头痛患儿脑白质病变更倾向于良性,与卒中发作不相关。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儿童偏头痛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脑白质病变及脑梗死的情况,同时探究儿童患者的偏头痛是否是沉默型脑梗死或卒中的危险因素。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1008例患有头痛的儿童患者,搜集其临床数据。颅脑MRI为前瞻性或回顾性数据。 【原文下载】共有926例头

ANA 2013:卒中后的凝血因子VIII水平或可预测复发事件

新近一项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如凝血因子VIII水平增高(超过150%),则其复发性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风险也可能增高,而此类复发事件的发生可倒是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杜兰大学医院及门诊部卒中项目主任Sheryl Martin-Schild博士及其同事认为,凝血因子VIII水平增高是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AIS患者常发生血浆中凝血因子VIII水平增

Stroke:中国西北地区为我国“卒中带”

《卒中》杂志的一项中国研究表明,卒中高发带(Stroke Belt)存在于中国西、北部9省区,高血压和超重的人群患病率较高至少为其部分原因,因此对卒中高发带人群进行降压和减重可能减少我国卒中危险和发生率。 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发现美国东南部地区卒中的死亡率较高,称之为“卒中带”。在中国,卒中已成为各类疾病中死亡数最高的疾病。来自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即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徐格林等教授研

巧妙的研究设计,期待未来深度研究

这是一项系统性回顾分析,但着眼点相当漂亮,其一选择的是妊娠期高血压,另一项选择是未来卒中风险。但是妊娠多是年青女性,而卒中发生则在中老年,因此,需要有漫长的随访,而在期间患者的治疗,预防变化相当复杂。因此,此项研究仅提供参考作用,但确定性结论尚无法得出。过去也有类似研究,例如幼年的饥饿,可能会导致中老年后的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增加,这些在特定背景下的研究,能提供传统RCT无法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是值

Stroke:偏头痛患者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

近期《卒中》杂志一项meta分析表明,偏头痛患者中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其中发生风险更高。既往已有一些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中出血性卒中风险可能增加,但尚无定论。因此,作者想要明确偏头痛和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者检索了多个电子数据库(MEDLINE, EMBASE,SCI,和Cochrane图书馆)中截止到2013年3月的关于偏头痛和出血性卒中的研究。选择对偏头痛和出血性卒中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定

CSC 2013:妊娠期高血压可增加未来卒中发生风险

10月14日发表于加拿大卒中会议(Canadian Stroke Congress)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可急剧增高女性终身卒中风险。 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神经病学医师Aravind Ganesh及其同伴进行了一项系统性回顾,纳入了9项专门针对妊娠期高血压及其与未来卒中风险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的试验。 这些研究跟踪了女性妊娠后1-32年的数据情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