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8年10月25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10-26 zhangfan MedSci原创

2018年10月25日Blood研究精选



【1】CD4+细胞计数与重度联合型免疫缺陷患者进行造血细胞移植后存活率和免疫重建


近日原发性免疫缺陷治疗协会对1982-2012年期间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CT)作为一线疗法的662位重度联合型免疫缺陷(SCI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发现,采用匹配的兄弟姐妹(MSD)的造血细胞移植后,患者的总体存活率升高。对于采用非MSD的HCT的患者,多变量分析显示SCID表型明显影响其存活率和免疫重构。RAG、IL2RG或JAK3缺陷患者的总体存活率相近,均明显高于携带ADA或DCLRE1C突变的患者。携带RAG或DCLRE1C突变的患者比其他表型的患者免疫重建效果差。虽然存活率与预处理方案无关,但强度降低或进行骨髓清扫的移植患者治疗失败的发生率低、T/B细胞重构的效果更好,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要比不进行骨髓清扫或仅进行免疫抑制的患者要高。HCT时无感染、年纪小均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典型SCID、渗漏型SCID和Omenn综合征预后相当。标志物分析发现HCT后6个月和12个月,CD4+和CD4+CD45RA+细胞计数可作为预测总体存活率和长期T细胞重建的生物标志物。

【2】AML激活AHR通路与免疫逃逸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可通过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的发育及其细胞功能,进而逃避小鼠和人类的固有免疫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过表达AML患者NK细胞的microRNA(miR)-29b来实现的,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发现转录因子芳基烃类受体(AHR)直接调控miR-19b的表达。研究人员还发现人AML原始细胞会激活AHR通路,诱导NK细胞表达miR-29b,从而破坏NK细胞的成熟和功能,用AHR拮抗剂处理NK细胞可逆转NK细胞的发育和受损的功能。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抑制AML原始细胞的AHR激活,可降低其凋亡阈值及其对NK细胞毒性的耐受性。

【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细胞受体介导的NFATc1激活可诱导IL-10/STAT3/PD-L1信号


目前对PD-L1在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及调控的了解有限。研究PD-L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调控机制或许可鉴别出能预测采用用抗PD-1/PD-L1抗体的免疫疗法的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此外,明确PD-L1的调控机制或许还可鉴别出 用于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的分子靶点。

近日研究人员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和患者来源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来研究PD-L1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PD-L1的表达,特别是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受多种相互作用的信号通路调控,包括B细胞受体(BCR)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人员还发现在PD-L1+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BCR介导的NFATc1激活可上调趋化因子IL-10的表达。IL-10拮抗剂抗体可抑制IL-10/STAT3信号和PD-L1蛋白质表达。研究人员还发现用BTK抑制剂(如依鲁替尼)抑制BCR信号可阻滞NFATc1和STAT3激活,进而抑制IL-10和PD-L1表达。最后,研究人员在两个原发性DLBCL队列中验证了PD-L1信号网络,明确其与IL-10、STAT3和PD-L1明显相关。

【4】急性炎症中铁调素介导的低铁反应与Bmp6/Hjv/Smad信号相关性研究


系统铁平衡受铁调素控制,这是一种肝脏激素,通过促进靶细胞的铁输出蛋白降解来限制铁流到血液中。铁依赖性铁调素诱导需要铁调素调节蛋白(HJV)的存在;HJV是一种骨形成蛋白(BMP)的共受体,在幼年型血色病中被破坏,导致明显的铁调素缺乏和组织铁过负荷。Hjv-/-小鼠可再现血色素沉着病的表型特征,但在脂多糖(LPS)处理后会出现钝性铁调素诱导。

研究人员发现Hjv-/-小鼠不能对LPS、脂肽FSL1或大肠杆菌感染诱导的急性炎症产生适合的低铁反应,因为残余的铁调素不足以彻底降低巨噬细胞的铁蛋白水平。Hfe-/-小鼠,一种轻度血色素沉着病的模型,表现出近似野生型小鼠的炎性铁调素表达和相关作用,而Hjv-/-Hfe-/-小鼠则表现为单Hjv-/-小鼠的表型。在原代小鼠肝细胞中,Hjv缺陷不影响IL-6/Stat,只轻微抑制肝调素的BMP2/Smad信号;但其严重破坏BMP6/Sma信号,进而影响与IL-6/Stat信号的协同作用。在缺铁的野生型小鼠中,铁调素的炎性诱导被抑制,予以富含铁食物后可恢复。

【5】表观遗传老化参与调节凝血因子表达


很多止血因子与年龄和年龄相关疾病有关,但衰老和止血因子关联的生物学机制仍有很多未知。DNA甲基化是一种评估表观遗传衰老的新方法,可检测表观遗传状态改变所决定的年龄和衰老过程。

研究人员利用Meta分析探究表观遗传衰老和止血因子以及凝血时间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发现外在表观遗传年龄比实际年龄越大(1年以上),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浓度越高(0.0004g/L.年和0.13U/mL.年),同时,部分促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越短。在独立的队列中可观察到相同的PAI-1趋势。为进一步阐明潜在的功能机制,研究人员将表观遗传老化与PAI-1蛋白编码基因(SERPINE1)和三个纤维蛋白原亚基编码基因(FGA、FGG和FGB)的表达水平联系起来(以外周血和主动脉内-中膜为样本)。研究人员观察到表观遗传老化加速与两种组织中的FGG转录相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盘点:2018年10月11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10月11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9月27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9月27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9月20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9月20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10月4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10月4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9月13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9月13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10月18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10月18日Blood研究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