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现实不是梦!改变医疗未来的十项技术

2015-01-08 佚名 健康life

老病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因为此,医疗技术的脚步也从来不曾停止过前进。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日常应用,推进无数的疾病治疗。创立于1994年的网站Medscap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免费提供临床医学全文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的站点,近日他们的编辑根据专家团队的意见,评出了当下可能对医疗行业产生革命性影响的10项技术进步。 粪便移植疗法 没错,这家严肃医学网站上来就任性地重口起来。尽管听上去

老病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因为此,医疗技术的脚步也从来不曾停止过前进。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日常应用,推进无数的疾病治疗。创立于1994年的网站Medscap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免费提供临床医学全文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的站点,近日他们的编辑根据专家团队的意见,评出了当下可能对医疗行业产生革命性影响的10项技术进步。

粪便移植疗法

没错,这家严肃医学网站上来就任性地重口起来。尽管听上去让胃部不适,但是粪便移植因其出色的疗效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媒体报道时都当做奇闻异事,但是国内相关治疗病例早已出现。这一疗法的学名应该是“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简称FMT) 是一种通过重建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最开始,在治疗伪膜性肠炎这种疾病时,科学家发现FMT疗法有高达90%的治愈率,远比传统抗生素疗法的效果好。近10年来,由于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科学家“攻入”了肠道菌群这一新的科学领地。大家忽然发现,原来总重量高达1.5千克的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肥胖、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乃至精神疾病都有着隐秘而密切的联系。FMT疗法的应用前景顿时极为广阔。

当前接受FMT治疗的病人只能通用结肠镜或管道将经过处理的健康人的粪便液输入体内,十分痛苦。值得庆幸的是,研究人员正在尝试不那么“暗黑”疗法。包括口服冻粪胶囊和“粪便银行”等措施。

“粪便银行”

打开无偿献血证,“献血光荣 无私奉献”八个字传递的是主流舆论对你舍己为人精神的褒奖。若干年后,如果一本“无偿捐粪证”传递同样的意思,请不要感到奇怪。

鉴于FMT疗法的日益普及,筛选捐献者和他们的捐献物的任务可谓相当艰巨。2012年,一家名为OpenBiome的“粪便银行”在美国成立,这是一家非盈利独立运营的机构,其创办人为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目前,美国122家医院FMT疗法所需的粪便样本由OpenBiome提供。虽然每份处理后的粪便样本售价高达250美元,但是这一疗法为患者节省的费用以数万美元计算。

人类记载的第一例正式输血病例是1667年,400年不到,这一技术已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血库也成为每个国家卫生系统的标配。听上去虽然可能荒诞,但“粪便银行”很可能就在人类医疗历史上扮演下一个“血库”的角色。

仿生胰腺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密切监视自己的血糖水平,因为血糖数值的剧烈变化对他们意味着生死攸关。

正因为此,“仿生胰腺”的出现被Medscape的编辑们认为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就不足为奇了。这项技术实际是一套可穿戴设备,由一个植入皮下的小型血糖感应器、一个自动化的胰岛素泵、一个无线连接的安装有监测软件的智能手机三部分组成。这套设备可以计算病人需要维持何种适当的血糖水平并作出反应。

这项技术在今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很多媒体的关注。研究人员说,一个可靠的,用户友好的系统五年内面世可期。

智能药丸

“智能药丸”的发明对提高病人的服药顺从性和监测药物疗效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使用者只需吞下一颗药丸大小的传感器,传感器会被胃部的酸性溶液激活,随后发出电子讯号。传递到佩戴在胳膊的装置上,便可以记录使用者何时服药以及服药后心率、体温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通过生理信息反馈系统,医生或病人能直接看到模拟的药物反应进程,以及病人身体的恢复状况。另外,智能药片除了能实时跟踪疗效,还能追踪老人与儿童是否按时吃药,对一些恶性疾病进行早期检测预防,提供心率、生理活动等一些常规生理状态的长线追踪。

这一系统英国智能医疗设备公司Proteus和谷歌公司联合开发。看来Google试图将自己搜索的触角从线上数据涵盖到用户身体的野心还真是不小。

子宫移植孕育婴儿

接受子宫移植后孕育新生命。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2014年,一位35岁的瑞典女性因为癌症而切除了子宫,在接受自己母亲捐献的子宫后,她成功怀孕并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这起案例被称为2014年妇产科界最大的医学成就之一。

 一些医学研究人员把这一技术的里程碑意义与心脏移植手术相提并论,因为它证明了每一个子宫可以为同一家族的两代人“服务”。 子宫移植术前景广阔。仅以英国为例,想要怀孕但因先天缺陷或已摘除子宫的女性人数达1.5万人。一旦这项技术趋于成熟,对代孕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读脑”技术:让精神疾病诊断更科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已是观察人类脑部活动的常用技术。今年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正常人的大脑在思考特定的概念或情感时,脑部活动特征是相似的。这意味着,自闭症等疾病患者脑部活动的异常之处可以通过该技术“活生生”地观察到。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这一研究结果首次将一种精神障碍和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的改变联系起来,让诊断者看到其生物学基础,准确率高达 97%。

简单说来,大脑 fMRI 激活模式意味着可以通过观察大脑的活动情况得知你现在正想着什么,是香蕉还是房子或者椅子。Medscape的编辑们认为这种方法让精神科医生以后在识别和诊断精神疾病时有了一项新的“利器”,故将其列入了影响医学未来的十大技术创新。

“读脑”技术在诊断和确定精神分裂治疗周期上也有不错的应用前景。

中风中风,急救快如风

在脑卒中(中风)医生中流传着一句话:“拯救时间就是拯救大脑”。在脑卒中治疗中,有所谓“黄金一小时”、“黄金三小时”、“黄金四个半小时”等说法。传递的意思都是: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他们的大脑就能获得更好的恢复机会。失去了抢救的黄金时间,脑卒中对大脑的损失是不可逆的。

Medscape认为,将中风后的迅速急救从医院前移至高科技救护车上是一项了不起的疾病管理系统重塑。新的救护车实际就是“车轮上的急诊室”,能够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脑部扫描、给予溶栓药物等。神经科专家能够在医院远程监测病房,提供诊断意见或指挥病房进行合理配备。而这些流程,原本要在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才开始,稍有延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

不光是Medscape对中风急救程序前置表示认可,著名的克利夫兰诊所评出的2015年最有可能影响医疗健康领域的革新技术榜单中,这一创新排名也高居第一。

技术变革促进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患者产生大数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自测血压、血糖之类的已经是小儿科了。现在大数据应用更多地向智能手机和可穿戴技术扩展。利用这些新的技术工具,患者产生的身体数据不仅可以被及时测量,还能被迅速解读。联想到愈发火爆、普及的智能手表,以后连续监测血压或血氧浓度这些都已经不是只能在医院才能完成的工作了。

当收集不再是问题,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将是大数据时代医疗界面临的下一个问题。Medscape主编Eric J. Topol就表示:“如何判断患者提供的数据准确与否,医生如何处理应用患者提供的海量数据,是否有完备的自动辅助手段提示患者数据异常,这些都是患者大数据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道又高一尺:新抗生素批准上市

人类与病菌的关系可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来形容。人类不停地研究新的抗生素,致病微生物也在不断进化出抗药性。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尽管进程缓慢,但并非毫无进步。Medscape特意列举了三种2014年被FDA批准上市的抗生素:磷酸特地唑胺,一种口服抗生素,与斯沃(利奈唑胺)的药物动力学原理类似,但是价格更低,服药次数可以更少;达巴万星,一种静脉注射制剂,半衰期长达六天,是急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特效药;奥利万星,也是一种静脉注射制剂,于8月6被 FDA批准抗生素新药,用于由敏感革兰氏阳性菌导致的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的治疗。整个治疗方案中,患者仅需接受一次输液即可。

智能手机上看眼科

很多人因为眼科医生费用昂贵和耗时很长不去看医生。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员研发的一款廉价便携的设备或将解决这一问题。

该设备设计为通过连接智能手机,利用手机进行眼球前部和眼底进行拍照。研究人员称只要经过基础的训练就能拍出眼球的高质量照片,并将其传送给专家进行分析解读,同时也方便患者电子病例的保存。

该设备的研发人员花费的大量精力其实是在将设备缩小化直至适合连接到智能手机上。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认为,由此将方便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眼科医疗服务。

综合Medscape评出的十大医疗创新,很多其实并不是高精尖的医疗技术,Medscape的评选更看重的是这些新技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性。诸如中风急救流程前置的创新性手段,都已经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毕竟,技术进步带来的福祉,最后都应该普惠于我们每个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