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心脏侧枝动脉形成机制

2016-01-22 黄辛 中国科学报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心脏在损伤修复过程中侧枝动脉主要通过动脉生成的方式形成,为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心血管研究》。 周斌研究组发现,Apln特异性地表达在冠状血管内皮细胞中,且主要表达在冠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而基本不表达在大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利用Apln-CreER小鼠与报告基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心脏在损伤修复过程中侧枝动脉主要通过动脉生成的方式形成,为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心血管研究》。

周斌研究组发现,Apln特异性地表达在冠状血管内皮细胞中,且主要表达在冠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而基本不表达在大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利用Apln-CreER小鼠与报告基因小鼠Rosa26-RFP杂交,发现在小鼠新生时期进行tamoxifen诱导能特异性标记冠状毛细血管细胞,而基本不标记成熟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由此找到了能特异性追踪冠状毛细血内皮细胞的遗传谱系示踪工具,为研究侧枝血管的形成方式提供了可能。

为诱导出充足的侧枝动脉形成,研究人员采用新生小鼠心梗模型,在手术前进行tamoxifen诱导事先标记上冠状毛细血管,经过一个月的损伤修复过程,发现新形成的大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并没有被Apln-CreER标记上,说明新形成的大侧枝动脉来源于原来存在的成熟的冠状动脉血管,即通过动脉生成方式形成。研究人员又研究了成体心脏心梗模型中的侧枝动脉的形成方式,同样发现在损伤修复过程中形成的侧枝动脉主要来源于原来存在的成熟的冠状动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