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早期诊断的一些进展

2011-11-03 毛伟敏 MedSci原创

    肺癌的早期诊断包含三方面:① 如何开展有效的普查(如何确定高危人群,目前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是否足够);②如何确诊(防止诊断过度);③ 如何有效治疗(ⅠA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0%~70%,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影像学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低剂量螺旋CT(LD-CT)相比其他技术更适合于高危人群的普查,通过 LD-CT对高危人群进

    肺癌的早期诊断包含三方面:① 如何开展有效的普查(如何确定高危人群,目前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是否足够);②如何确诊(防止诊断过度);③ 如何有效治疗(ⅠA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0%~70%,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影像学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低剂量螺旋CT(LD-CT)相比其他技术更适合于高危人群的普查,通过 LD-CT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会发现大量人群存在肺部结节,但证实为肺癌者只占其中一部分,为避免过度诊断,要区分对待不同肺部结节的人群。 Veronesi等建议对≤5 mm的结节间隔1年LD-CT检查1次,而对于5.1~8 mm的结节,则间隔3个月 LD-CT复查,当结节>8 mm 时建议采用PET-CT检查。近期一项长达15年的研究表明,CT筛查可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对于最终是否把LD-CT用于常规普查,还须进一步的考虑,包括经济方面等因素。   分子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在DNA、RNA、蛋白质水平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从患者痰、外周血等无创或微创的体液样品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640, encodeId=b9573640ac, content=可以,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c2e49904, createdName=zhaobishuang, createdTime=Thu Nov 10 21:38:00 CST 2011, time=2011-11-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2597, encodeId=77d9138259ed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f4e594642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早期诊断#</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9464, encryptionId=1f4e5946422, topicName=早期诊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71f1477, createdName=s_pl2008, createdTime=Sat Nov 05 13:12:00 CST 2011, time=2011-11-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1-11-10 zhaobishuang

    可以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640, encodeId=b9573640ac, content=可以,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c2e49904, createdName=zhaobishuang, createdTime=Thu Nov 10 21:38:00 CST 2011, time=2011-11-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2597, encodeId=77d9138259ed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f4e594642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早期诊断#</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9464, encryptionId=1f4e5946422, topicName=早期诊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71f1477, createdName=s_pl2008, createdTime=Sat Nov 05 13:12:00 CST 2011, time=2011-11-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病例赏析:肺癌患者的急性肝衰竭

患者男性63岁,因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及胸膜炎性胸痛。体检显示发热、脱水;心血管、胸部及腹部检查正常。      检查:丙氨酸转氨酶2760 IU/l;总胆红素25 μmol/l;碱性磷酸酶188 IU/l;白蛋白39 g/l;γ-谷氨酰基转移酶318 U/l;国际标准化比2.0;肌酐205 μmol/l;白细胞计数13.1×10

CSCO 2011:EGFRTKI敏感与耐药肺癌细胞信号通路表达差异的探讨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广东省人民医院 费世江 张绪超 田红霞 黄玲 吴一龙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敏感肺腺癌细胞和耐药细胞PI3K/Akt/mTOR、Ras/Erk及Jak-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差异,寻求EGFR-TKI耐药后有效分子标靶。   方法:选取四种人肺腺癌细胞株作为实验模式

通过ORAI1介导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组胺可调节肺癌细胞COX-2基因活性

    组胺在调节炎症和变态反应中具重要作用。刺激组胺受体可通过肌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磷酸盐(IP3)依赖的钙池调控的Ca2+通道(SOC)使细胞内Ca2+水平显著升高。但组胺介导的信号转导和炎性基因[如特异性环氧合酶2(COX-2)]激活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台湾成功大学黄(Huang)等报告,ORAI1介导的核因子κB(NF-κB)激活与诱发炎症反应的组胺信号转导相关。论文发表于《细胞

白春学:肺癌的早期诊断中的新技术应用

     白春雪教授   9月3-4日,第3届中德肺癌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数十位国内外知名肺癌专家对2011年全球肺癌领域的学术热点、难点进行年度盘点,并和与会人士展开全面的交流和讨论。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白春学教授报告了肺癌的早期诊断。   近5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等有效治疗的机会,生存

肺癌疗效的影像学评估的一些新进展

     Christian Fink教授   9月3-4日,第3届中德肺癌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数十位国内外知名肺癌专家对2011年全球肺癌领域的学术热点、难点进行年度盘点,并和与会人士展开全面的交流和讨论。   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的Christian Fink教授作了精彩报告,笔者将其中关于肺癌疗效影像学评估方面的内容整理如下。   肿瘤治疗后

COPD与肺癌确有“患难之交”

  美国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癌发病率高达16.7/1000人-年,高龄、轻中度COPD及低体质指数者发病率较高,肺弥散功能障碍为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最常见病理类型是鳞癌(44%)。论文10月15日发表于《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