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M:科学家或有望开发出抵御多种癌症的新型疗法

2017-02-12 生物谷 生物谷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靶向作用生长抑素受体的肽类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在治疗除神经内分泌瘤(NETs)之外的其它恶性肿瘤上的潜能;研究者表示,将FDA批准的诊断显像剂Netspot与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靶向作用生长抑素受体的肽类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在治疗除神经内分泌瘤(NETs)之外的其它恶性肿瘤上的潜能;研究者表示,将FDA批准的诊断显像剂Netspot与实验性药物Lutathera相互配对或许就能够明显改善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NETs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

相比NETs而言,非NET的肿瘤,比如乳腺癌或者肾脏细胞癌等都不能利用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2)激动剂放射示踪物来进行成像,研究者Jean Claude Reubi博士表示,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阐明,利用放射失踪的生长抑素拮抗剂就能够靶向作用非NET肿瘤中sst2受体的数量,换句话说,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在体内利用sst2拮抗剂来靶向作用非NET的肿瘤。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比了碘-125-JR11 sst2拮抗剂同多种类型癌症中sst2激动剂I-125-酪氨酸3-生长抑素在体外的结合能力,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同时以NETs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研究者指出,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临近sst2表达的组织,比如血管、淋巴组织、神经、粘膜层或者间质都能够被拮抗剂强烈标记,而对照的NET案例中却被发现含有较多的sst2位点。

研究者表示,在研究中用到的体外方法—生长抑素受体放射自显影方法在过去20-30年来在患者机体中一直被认为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因此随着sst2拮抗剂以及其在癌症患者中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多种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就认为这些新型的指示就能够在未来被用于癌症患者的深入研究中。

这项研究或为后期研究人员评估生长抑素受体拮抗剂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线索,由于多种不同的癌症能够表达一系列受体,因此开发新型的拮抗剂或许也能够帮助扩展科学家们在临床治疗上的选择,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快速的诊断、较高的准确性以及强有力的治疗效果或许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原始出处:

Reubi JC, Waser B, Mäcke H,et al. Highly Increased 125I-JR11 Antagonist Binding In Vitro Reveals Novel Indications for sst2 Targeting in Human Cancers. J Nucl Med. 2017 Feb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24868, encodeId=aa481924868c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d1558259f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新型疗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8259, encryptionId=7d1558259f5, topicName=新型疗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e76f39, createdName=smartjoy, createdTime=Thu Jun 01 20:18:00 CST 2017, time=2017-06-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中国团队研发新型纳米材料,可安全抑制肿瘤生长

癌症病人在化疗中通常需要使用高毒性的化疗药物。由于药物的非特异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同样杀死正常细胞,损害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事实上,70%以上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最后死于药物毒性。是否可以使用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无毒的纳米材料或分子,让这些材料或分子进入肿瘤后才产生毒性,或引起毒害作用?最近,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施剑林团队通过对肿瘤内部氧组分或活性氧组分的调控,初步实现了这一构思。这为未来的无毒

坚果为何能抗癌?这项研究有了新答案!

去年12月,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称,每天吃至少20克坚果的人患心脏病、癌症和其它疾病的风险降低。尽管人们了解坚果的健康益处已有很长时间,但背后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德国科学家找到了坚果抗癌背后的分子机制。

Nature:重磅!科学家成功揭示癌症多样性和耐药性发生的分子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编码癌症基因的循环DNA短片段或许在癌细胞中非常常见,而且这些片段在产生细胞多样性从而使得恶性癌症难以治疗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关研究或能够改变科学家们理解肿瘤进化的方式,从而最终开发出新方法

Nature:重磅!癌症微环境自噬促进肿瘤生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挪威、匈牙利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通过窃取周围细胞的能量进行生长。

假如有更多的基因检测,就不会遗漏7%的风险人群

最新调查发现,结直肠癌遗传性易感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为10%,比传统的认识高了7%。调查人员呼吁,假如有更多的基因检测,就不会遗漏7%的风险人群,还可以改善治疗后的护理。前几日,JAMA上的调查也发现,癌症患者对基因检测是想要却不可得。无论是JAMA还是JCO上的调查,都反映了基因检测在癌症患者中的普及不够到位。

盘点:如何通过构建模型来助力人类疾病研究?

构建模型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用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方法,比如科学家们经常会构建疾病模型、动物模型、利用计算机开发出数学算法模型来用于人类疾病、药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那么近年科学家利用模型进行研究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呢?本文中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各位! 【1】mBio  eLife:利用小型3D球体模型就能够有效抵御结核病 doi:10.7554/eLife.2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