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8年3月1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03-02 zhangfan MedSci原创

2018年3月1日Blood研究精选



【1】Hif-1α和Hif-2α参与调控血管内皮和造血干细胞的形成


在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HSCs)是通过内皮细胞-造血性转变(EHT),由特殊的内皮细胞衍生而来,称为血管内皮细胞(HE)。研究发现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正性调控EHT。

近日Claudia Gerri等人发现,斑马鱼的Hif-2α也可以正性调控HSC形成。在携带hif-1aa;hif-1ab(hif-1α)和hif-2aa;hif-2ab(hif-2α)突变的斑马鱼和吗啡啉突变体中,HSC标志性基因表达量明显下调。通过实时成像,研究人员发现hif-1α和hif-2α还在HE规范化过程中发挥正性调控作用。

敲除hif-1α突变体的hif-2α会导致HSC形成进一步减少,提示hif-1α和hif-2α在EHT的调控上有部分协调作用。而且刺激野生型动物HSC形成增加的低氧环境,对hif-1α和hif-2α功能双缺失的动物几乎没有影响。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Hif和Notch都参与EHT的上游信号通路。Notch1a和notch1b突变体表现为EHT受损,而且不能被低氧挽救。但在ECs中过表达Notch的胞内结构域可有效挽救hif-1α和hif-2α吗啡啉突变体的EHT表现,表明在HSC形成过程中,Notch信号是在Hif通路的下游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本研究证明了hif-1α、hif-2α和Notch均参与EHT的上游信号通路,且hif-1α和hif-2α在Notch的上游。

【2】Schnitzler综合征患者的分子遗传研究、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


Schnitzl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发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以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血症及慢性荨麻疹为主要特征,此外还有发热、骨痛、关节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多种表现。皮损组织病理呈嗜中性荨麻疹样皮病表现。

Dorota M.Rowczenio等人在两所专业的UK中心鉴定出21名患者, 47%的患者出现体重减轻、40%的患者出现疲劳、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86%的患者中检测到IgMκ异常蛋白,其余患者可检测到IgMλ或IgGκ异常蛋白。

研究人员利用二代测序(NGS)技术研究患者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突变。遗传分析提示仅有1位患者携带生殖细胞NLRP3基因p.V198M替换,其余患者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NLRP3、TNFRSF1A、NLRC4和NOD2基因均为发现突变。Schnitzler综合征患者血清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凋亡相关的包含CARD结构域(ASC)的斑样蛋白显着高于健康对照。

95%的患者对重组IL-1受体拮抗剂(anakinra)治疗获得完全反应。研究否定了体细胞NLRP3嵌合突变在Schnitzler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患者血清中ASC、IL-6和IL-18增加,加上对anakinra治疗的反应,表明Schnitzler综合征与炎性复合物激活上调相关。IL-1受体拮抗剂可显着提高Schnitzler综合征患者的生活水平。

【3】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多配体聚糖-1通过提呈Wnts和R脊柱蛋白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


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点是骨髓(BM)中恶性浆细胞的扩增。大多数MMs出现促进增殖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但其均缺乏致瘤性的Wnt信号通路的突变,表明该信号通路的激活是通过BM微环境自分泌Wnt配体和(或)旁分泌Wnts。

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HSPG)多配体聚糖-1的表达是MM的标志。多配体聚糖-1是MM细胞与其BM壁龛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关键参与者,通过硫酸类肝素(HS)链调控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结合信号。

研究人员通过CRISPR/Case9介导敲除以及doxycycline诱导的shRNA控制性敲除EXT1(HS聚合的一个关键酶),研究人员证实在MM中,HS链修饰多配体聚糖-1可调控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HS缺陷的MM细胞自分泌途径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显着下调、Wnt信号通路依赖性增殖明显减少。此外,研究人员证明Wnts与多配体聚糖-1的HS侧链结合,而且该结合可通过Wnt受体Frizzled促进Wnt信号旁分泌性激活。而且,在HS依赖性途径,多配体聚糖-1还与成骨细胞合成的通过激活LGR4从而抑制Frizzled降解的R脊椎蛋白相结合。

【4】Daratumumab为T-ALL患者治疗带来新希望


由于获得性或本身携带的疾病耐药性,使得复发性/难治性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的预后极差。故急需研发新型低毒性的药物。目前,癌症治疗最有希望的一种新兴治疗策略--靶向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可提高其他恶性血液肿瘤(包括B-ALL)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尚无免疫疗法可改善T-ALL的预后。

Karen L. Bride等人猜想靶向CD38或许可有效对抗T-ALL。其已通过实验证实,来源于T-ALL患者的原始细胞表面有明显表达的CD38,而且,经过多重化疗药物处理后,细胞表面的CD38仍稳定表达。而在正常的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以及非造血器官的某些组织中,CD38表达水平均极低,提示CD38或许是治疗T-ALL的理想靶点。

Daratumumab是可结合CD38的人类IgGκ单克隆抗体,已证实其用于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人员进一步T-ALL患者来源的移植瘤(PDX)中检验daratumumab的效果发现,在15个不同的PDX中,14个有显着疗效。

综上所述,daratumumab或许可为T-ALL患者带来的新的希望。

【5】基因疗法可降低B型血友病患者自发性出血概率


血友病B基因疗法旨在改变患者的出血风险,并通过单一治疗提高内源性因子IX(FIX)的活性/合成,从而消除对FIX聚集的需求。AMT-060是由一种腺病毒相关病毒-5(AAV5)载体与驱动密码子最优化的野生型人类FIX基因的表达的肝特异性启动子相结合而成。

研究人员招募了10位有严重的出血表现的B型血友病成年患者(FIX≤正常值的2%)进行一多国家的开放性研究。所有受试者检测AAV5中和抗体阴性。10位患者均参与试验,予以AMT-060,剂量为5x1012/kg或2x1013/kg(各5位患者)。

在低剂量队列,内源性FIX平均活性增加至4.4IU/dL。FIX年度化的消耗量减少81%,而年度化的自发性出血率(ASBR)从平均9.8降至4.6(53%)。在高剂量队列,FIX平均活性增加至6.9IU/dL。FIX年度化的消耗量减少73%,而年度化的自发性出血率(ASBR)从平均3.0降至0.7(70%)。创伤性出血没有减少。FIX活性在两个队列中均保持稳定,9位患者中有8位在研究开始接受FIX时,停止预防措施。低剂量组有1例、高剂量组有2例限制性、无症状、一过性的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予以泼尼松龙治疗。转氨酶升高时,FIX活性和病毒壳特异性T细胞反应未检测到下降。

单次注射AMT-060安全性良好,而且可稳定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增加FIX活性,显着减少自发性出血和FIX浓缩利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盘点:2018年1月18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1月18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2月22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2月22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2月1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2月1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2月8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2月8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1月25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1月25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2月15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2月15日Blood研究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