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紫红色的“胎记“,慢慢长大了,而且竟还……

2021-04-28 西安交大二附院 西安交大二附院

● 这块紫红色“胎记“,想不到竟是……

● 这块紫红色“胎记“,想不到竟是……

时间退回到2003年,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是那让全国人民都印象深刻的非典型肺炎。

然而提到这一年,对于处在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一个家庭而言,他们充满着欣喜,因为他们家里出生了一个孩子——马依依(化名),同万千个家庭一样孩子的出生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欢乐。

孩子带来的欢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本应该是与日俱增的,但马依依的父母却有点焦虑起来——他们发现在最初孩子出生时右腿有一片紫红色的“胎记“,就是这片紫红色的皮肤,平时貌似会有出汗,摸上去感觉也不是那么的柔软,去他们当地的医院看了,说是“血管瘤”,可以观察。

下肢的皮肤紫红色斑片(KT综合征)

就在他们的观察与多次就诊中马依依慢慢长大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孩子右腿在活动较多时会有疼痛或者沉重感,大腿上也会时不时鼓起一些青色包块、紫红色的那片皮肤平时会有较多出汗,甚至右腿也要比左腿更粗更长一些。

下肢的皮肤紫红色斑片伴肢体明显增粗(KT综合征)

如今已经17岁多的马依依,经过几番周折但仍然比较幸运地打听到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儿外科可以治疗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通过完善检查化验诊断为KT综合征,这是一种混合型的脉管畸形,同时具有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毛细血管畸形伴有肢体的过度增生,这往往要比单纯的血管畸形对患儿的影响大,而且治疗难度大。

(KT综合征射频消融联合+介入硬化手术)

小儿外科郭新奎教授带领的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亚专业组团队在研究国内外治疗脉管畸形、汲取血管外科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射频消融与介入硬化联合的治疗方式进一步提高KT综合征的效果,这一创新的治疗理念将会造福为更多的脉管畸形患儿,在国内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治疗领域位于前列。

(KT综合征射频消融联合+介入硬化手术)

小儿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自上世纪70年代王修忠教授开创血管瘤尿素疗法以来,经治了数以万计的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患者,探索出了一套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注射药物治疗、微微创介入硬化剂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联合的治疗体系。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对于这类疾病的误解,将各种血管畸形误解为“血管瘤”,而当作肿瘤导致较重的心理负担。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是小儿的常见病,总体的发生率在10%左右,表现可以是各种各样的。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需要看小儿外科来明确是否存在血管畸形呢?

1、皮肤的紫红色的斑片需要排除动脉、静脉、淋巴管,甚至一些复杂的综合征;

(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

2、出生后有些皮肤呈淡紫红色或者局部皮肤发青,有些家长会误以为胎记,然而有可能是血管瘤或者血管畸形最初表现;

(静脉畸形)

3、身体局部的一些包块,也有可能是淋巴管畸形或者静脉畸形;

(毛细血管瘤-淋巴管畸形)

4、四肢或躯干的疼痛,大多数患者就诊于骨科,拍了普通片子和CT就是找不到原因,这时候很有可能就是血管畸形在作祟。

(背痛找不到原因,磁共振发现静脉畸形)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是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儿外科的传统优势,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更多的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患儿,小儿外科积极推动建立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亚专业组,进一步提高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诊治水平,正在积极筹建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科门诊,这将有利于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Cell Biol:黑色素瘤致病因子Sox10或有助于恶性胎记的治疗

最新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上刊登一项研究称,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因子,与先天性巨痣及其引起的黑色素瘤等出生胎记的形成和存在有着密切联系。该发现或能有助于开发针对恶性胎记的治疗新方法。 Olga Shakhova, Lukas Sommer等人对患有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该小鼠的黑色素瘤中含有已知的突变促进因子Nras,但缺少INK4a这种在人体黑色素瘤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