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 2014:新创可贴能吸出伤口细菌

2014-11-21 唐凤 编译 科学网

智能创可贴能吸收伤口细菌。 图片来源:MARTINA ABRIGO 医药工程师长期使用纳米纤维作为支撑生长组织的强健支架。现在,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纳米纤维网状物,它或能“吮吸”出伤口中的细菌,并加速创伤愈合。科学家在近日举行的第61届AVS年会上公布了相关成果。 科学家能将细胞运送的纳米纤维注入伤口中,以帮助启动组织修复,但要设计出真正的智能伤口敷料,他们还需要了解这种材料是

智能创可贴能吸收伤口细菌图片来源:MARTINA ABRIGO

医药工程师长期使用纳米纤维作为支撑生长组织的强健支架。现在,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纳米纤维网状物,它或能“吮吸”出伤口中的细菌,并加速创伤愈合。科学家在近日举行的第61届AVS年会上公布了相关成果。

科学家能将细胞运送的纳米纤维注入伤口中,以帮助启动组织修复,但要设计出真正的智能伤口敷料,他们还需要了解这种材料是如何与细菌相互作用的。在对各种尺寸的纳米纤维进行测试后,研究人员发现,细菌更容易转移到直径与其大小相匹配的纳米纤维中。

当科学家将纳米纤维放置到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盖培养皿中后,这种会引发慢性感染的细菌快速附着在直径为500纳米的纤维上(如图),但几乎不会附着到更大直径的纳米纤维上。

研究人员又利用不同的混合物将纤维包裹起来,并在能引发慢性创面的大肠杆菌中再次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细菌会与涂有烯丙胺(一种无色的有机化合物)的纤维形成桥梁,但会远离那些涂有丙烯酸的纳米纤维。

该研究小组还计划测验处于类似人类皮肤的复合材料上的纳米纤维,并希望能制造出智能伤口敷料,以防止感染。今后,医生或许只需要在患者伤口上贴上纳米创可贴,再简单剥下来,就能除去细菌。

(译自www.science.com,11月19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35556, encodeId=3f2320355567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5a2320848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创可贴#</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2084, encryptionId=75a23208487, topicName=创可贴)],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68f2317, createdName=天堂的云, createdTime=Sun Jan 04 02:59:00 CST 2015, time=2015-01-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新型DNA“金字塔”纳米结构可运输特定药物对细菌进行靶向杀灭

细菌性感染往往会引发机体发烧及疼痛,但是利用抗生素就可以快速杀灭细菌阻断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就会慢慢对抗生素产生一定的耐受性,从而导致抗生素的失效。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抵御细菌感染的新型武器-DNA“金字塔”纳米结构,这种新型的金字塔纳

Science:借“菌”杀“毒”治婴幼儿腹泻

美国科学家说,利用一种细菌的蛋白激活免疫系统,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借“菌”杀“毒”的新策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也许可极大提升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的生存率。 全球每年有多达60万名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现有两种主要的轮状病毒疫苗,但有些国家接种覆盖率不足,而且疫苗需要提前注射和等待机体诱发免疫保护。 在新研究中,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研究人

Nat Commun:细菌扩散的微观“社交网络”

Fig. 图中所示为铜绿假单胞菌的丛动现象, 其是细菌相互协作所实现的一种运动方式 2014年8月7日 讯 近期,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菌在引发感染的过程中彼此互相协作的分子机制,这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发现可能传播给人类的动物疾病。 可以互相彼此协作的细菌很有可能已经跨越到了一个新的物种,细菌

“屁”大的事儿:放屁喷出细菌来

放屁这件小事,在生活中太常见了,以至于我们很多人都忽略了它——当然,是在它没臭味的时候。 最近,英国一个负责任的护士,提出了一个“屁”大的问题:放的屁中有细菌吗?因为她在手术室没忍住悄悄放了一个屁,因为手术室需要无菌环境,这是为了避免细菌跑进开膛破肚的病人身体里捣乱。所以她要搞清楚,她的屁会不会造成污染,会不会给病人造成危害。  她求助了英国的卡尔·克鲁泽尼基(Karl Kr

细菌耐药问题被确定英国议会“经度奖”

英国议会在1714年推出“经度奖”。当时科学家已经能够测定南北向(纬度)航行位置,但一直没有找到测定东西向(经度)定位方法。英国议会于是悬赏2万英镑,寻找能够测定船只在东西向航行时所处位置的人,最终在51年后的1765年,一位普通的钟表匠John Harrison因为发明了一种精密记时钟,解决了这一难题,获得了该奖项。 2013年,模仿300年前的“经度奖”,首相卡梅伦决定设立一

STM:注射细菌可治癌症?靠谱吗?

一些古老的医学技术可能有时候听上去比较疯狂,但也许隐藏者秘密,比如中医的刮痧和针灸,西方的热疗和放血疗法,这些方法或者都值得利用新的技术继续研究和探索。直接注射有毒细菌作为治疗肿瘤的方法,看上去就不是那么靠谱,但最新用狗和人做的一项研究发现,直接将细菌注射到肿瘤体内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甚至能完全消除肿瘤。这一细菌疗法容易让人们联想起一战期间用疟疾治疗梅毒的研究,都属于以毒攻毒的概念。 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