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盆腔MRI常用报告模板!

2023-02-02 放射沙龙 放射沙龙 发表于安徽省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S8近膈顶处见一个直径约0.7cm的水样信号灶,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1.肝囊肿: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S8近膈顶处见一个直径约0.7cm的水样信号灶,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晰。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

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肾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未见扩张及异常信号。

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肝S8小囊肿;

    2、上中腹部其余实质脏器未见异常。

2.肝肾多发囊肿: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内可见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较大者2.3c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肾形态如常,实质内见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较大者约为1.9cm,病变边界清晰。双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肝内多发囊肿;

   2、双肾囊肿。

3.肾囊肿: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

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左肾中部外缘见一小圆形水样信号,直径约0.7cm,突向肾外;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MRCP:胆囊、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显示,肝内外胆管走行及分布如常,管腔无扩张,胆总管管径约0.3cm,管腔内未见异常信号。胰管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

    1、左肾中部外缘小囊肿;

    2、上中腹部其余脏器未见异常

4.正常腹部增强: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肾形态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双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增强扫描各期,腹部脏器未见异常强化。

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异常。

5.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底部局限性腺肌症可能大:

MRCP示: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管显示。肝内胆管无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胆总管直径约为0.7cm,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胆囊不大,腔内可见多发小结节状充盈缺损;胰管无扩张,直径约0.3cm,其内未见异常信号。

胆囊壁增厚,最厚约0.7cm,底部增厚的壁内可见多发点状水样液体信号影。

    肝脏轮廓光滑,各叶比例如常,肝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胰腺形态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胰管未见扩张。

    脾大小及形态尚可,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双肾形态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双肾肾盏、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

    双侧肾上腺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双侧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MRCP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未见明显异常;

    2、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底部局限性腺肌症可能大。

6.胆总管多发结石:

MRCP示: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管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见多发类圆形充盈缺损,其上游胆管扩张,管径约1.2cm。胆囊长径大于10cm,胆囊壁增厚,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胰管无扩张,其内未见明确异常信号。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

    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肾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MRCP示:胆总管多发结石,致其上游胆管扩张;

     2.胆囊炎。

7.正常MRCP:

MRCP示: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管显示。肝内胆管无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胆总管直径约为0.7cm,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胰管未见扩张。

肝外形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脾不大,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胰腺外形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

双肾形态及大小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双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未见扩张。双肾上腺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胆胰管及胆囊未见异常;

    2、上腹部其他器官未见明确异常。

8.非肝硬化、肝癌: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如常,肝裂未见增宽。肝S5与S8交界处可见一大小约5.3cm×3.6cm的异常信号,边界不清,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DWI呈较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呈不均匀稍低信号。肝S3可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直径约为2.5cm,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在T1WI呈低信号,与同相位相比,反相位上信号减低,增强扫描无强化。肝S3近左纵裂可见一小类圆形水样液体信号,边界清,无强化。门静脉未见增宽。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未见增厚,腔内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

双肾形态如常,右肾可见一小圆形水样液体信号,直径约0.6cm,边界清楚,无强化。左肾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肝S5与S8交界处肝细胞癌,浸润生长,累及肝S4;

    2.肝S3异常信号,考虑肝细胞癌治疗后坏死;

    3.肝S3囊肿;

    4.右肾囊肿。

9.肝多发囊肿+脂肪肝: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与同相位相比,反相位上肝实质信号弥漫性减低,脂肪分数约为。肝实质内见多发类圆形水样液体信号影,边界清楚,无强化,最大者位于肝S7,大小约3.2cm×3.5cm。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肾形态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双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弥漫性脂肪肝;

    2、肝多发囊肿。

10.肝硬化肝癌肾囊肿:

肝脏外廓凸凹不平,各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胆囊窝扩大。肝实质信号不均匀,实质内见弥漫分布小结节,在T1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肝S5见一大小约2.7cm×2.9cm的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在T1WI同相位上呈稍低信号,反相位上病灶内可见斑点状信号衰减;T2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高强化,平衡期病灶呈相对低信号;病灶周边可见延迟强化的线环状影。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增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门静脉增宽,胃底及食管下段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影。

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肾形态如常,实质内见多发小圆形水样液体信号影,边界清楚,无强化。双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体静脉分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

    2、肝S5病灶,符合肝细胞癌(LR-5);

    3、双肾多发小囊肿。

11.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S7见一大小约3.2cm×3.5cm分叶状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楚,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可见多发结节状显著强化,门静脉期至延迟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填充。肝实质余部信号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肾形态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双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肝S7海绵状血管瘤。

12.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肝脏形态如常,轮廓规整。肝S6可见一大小约4.2cm×3.9cm的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病灶中心区域见更高信号,与同相位相比,反相位上病灶信号未见减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主体明显强化,中心区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中心区域可见延迟强化。肝实质余部未见明确异常密度影。

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  

脾脏形态、大小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胰腺形态、大小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及胰管扩张。

双肾形态、大小如常,肾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双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未见扩张。

    双肾上腺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明确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肝S6富血供肿块,首先考虑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建议必要时MRI普美显增强检查;

    2、上中腹部余实质脏器未见异常。

13.肝硬化,脾大,腹水:  

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实质信号欠均匀,未见明确局灶性异常信号。脾明显增大,实质信号未见明确异常。腹腔内见少量水样信号影。

门静脉主干增宽,最宽处直径约1.8cm,脾静脉管径最宽处约2.0cm。食管中、下段管壁内及管旁、胃底及胃周静脉曲张,可见脾-肾静脉分流。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增厚并呈水样信号,胆囊腔变窄。

    胰腺轮廓清楚,形态、大小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及胰管扩张。

两肾形态大小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双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未见扩张。双侧肾上腺形态大小如常,未见异常信号。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肝硬化,脾大,腹水;

    2、门脉高压,门-体侧枝循环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14.肝脏、脾脏铁过载: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T2WI上肝脏及脾脏信号弥漫减低,T1WI双回波反相位上肝、脾实质信号较同相位增高,R2*值约Hz;肝S6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为1.6cm×2.1cm×1.7cm,T2WI上呈水样信号。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脏不大,实质信号减低,R2*值约Hz,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肾形态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肝脏、脾脏铁过载;

    2、肝S6水样信号,囊肿或血管瘤。

15.脂肪肝: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与同相位相比,反相位上肝实质信号弥漫不均匀减低,脂肪分数约为%;肝S6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1.6cm×2.1cm×1.7cm,T2WI上呈水样信号。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脏不大,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双肾形态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

    1、弥漫不均匀脂肪肝;

    2、肝S6水样信号,囊肿或血管瘤。

16.盆腔女MR平扫未见明确异常:

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大小正常,子宫内膜未见增厚,宫腔光滑。子宫颈形态、信号未见异常,DWI上未见异常高信号,阴道前、后穹窿均未见异常信号,子宫旁未见异常信号。阴道、直肠及膀胱信号未见异常。

    双附件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未见游离积液。

17.前列腺癌+增生:

前列腺体积增大,大小约48mm×41mm×55mm(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前列腺左侧外周带4点钟处可见一大小约1.8cm×1.4cm的异常信号结节,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均匀低信号,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图上呈明确低信号,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移行带明显增大,内可见多发结节,在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绕,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前列腺包膜完整。

双侧精囊形态及大小如常,信号未见异常。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骨盆组成骨未见明确信号异常。

    1、前列腺左侧外周带异常信号,考虑前列腺癌(PI-RADS 5);

    2、前列腺增生。

18.前列腺增生+炎症:

前列腺体积增大,大小约48mm×41mm×55mm(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移行带明显增大,内可见多发结节,在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绕,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前列腺外周带在T2WI上可见斑片状信号减低区,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DWI上前列腺内未见异常高信号。前列腺包膜完整。

双侧精囊形态及大小如常,信号未见异常。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骨盆组成骨未见明确信号异常。

1、前列腺增生(PI-RADS 2);

2、前列腺外周带慢性炎症(PI-RADS 2)。

19.胎盘植入:

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宫体大小约17.0cm×11.9cm×10.5cm(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宫腔内可见胎儿,臀位。宫体前下壁可见胎盘结构,下端未见覆盖宫颈内口,距宫颈内口约2.5cm,呈T1WI等-稍高信号,T2WI不均匀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早期强化,胎盘偏右侧部见部分侵入子宫肌层内,范围约为5.7cm×11.5cm(上下径×左右径)。子宫下段前壁宫壁较薄,约0.3cm,可见无强化区。宫颈及阴道未见明确异常信号。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信号。膀胱充盈不佳,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扫描范围内的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瘢痕子宫,宫内妊娠,宫体下部前壁偏右胎盘植入可能大。

20.直肠MR中段癌:

直肠中段肠壁增厚,肠壁最厚处约1.1cm,累及前、后、左侧壁,侵犯肠管环周约3/4;受累肠管长度约3.3cm,远端距肛缘约8.8cm,距耻骨直肠环约4.8cm;肿块在T12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肿块呈高信号,局部肠管变窄。病变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突破直肠外膜,距直肠系膜筋膜约1.9cm;直肠系膜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右侧髂内静脉旁见一个直径约3.7mm的淋巴结(位于系膜筋膜外),形态规则,边缘光滑。盆壁及双侧腹股沟未见肿大淋巴结。

扫描范围内所见盆腔骨质位于破坏。

直肠中段癌(T3N0Mx),直肠系膜筋膜未受累,EMVI 2分;左侧髂内静脉旁淋巴结,无明确转移征象。

21.直肠下段癌(T3N2Mx):

直肠下段肠壁明显增厚,并可见不规则肿块,肠壁最厚处约4.0cm,累及前、后、右侧及左侧壁,侵犯肠管环周约1/4 2/4 3/4 环周;受累肠管长度约6.8cm,远端距肛缘约3.3cm,距耻骨直肠环不足0.5cm;肿块在T12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肿块呈高信号,局部肠管明显变窄。病变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突破直肠外膜在其系膜左侧形成多个肿瘤结节,最大者直径约1.6cm,侵及直肠系膜筋膜;直肠系膜内见多个淋巴结(大于6枚),其中最大者短径约1.2cm,部分淋巴结紧贴直肠系膜筋膜,增强扫描上述淋巴结部分明显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双侧髂内静脉旁见淋巴结,大者短径约0.8cm病灶周围见迂曲增粗血管影。

骶骨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在T1WI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1、直肠下段癌(T3N2Mx),直肠系膜筋膜受累,EMVI阳性;双侧髂内静脉旁淋巴结转移可能;

    2、骶骨异常信号影,转移瘤可能。

22.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前倾前屈位,体积增大,宫体大小约8.2cm×6.7cm×5.3cm(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子宫内膜增厚,厚度约1.8cm。子宫体下段前壁局部肌层明显变薄,厚度约0.2cm,左右长度约3.1cm,局部宫腔侧可见一大小约3.8cm×3.3cm的类圆形水样液体信号影,其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其周围可见多发迂曲扩张血管影。宫颈大小如常,粘膜下可见多个小圆形异常信号影,在T1WI上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无强化。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信号。膀胱充盈一般,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扫描范围内的骨质结构未见信号异常。

    1、子宫体下段前壁瘢痕妊娠;

    2、子宫颈纳氏囊肿。

23.子宫肌瘤+纳囊:    

子宫前倾前屈位,体积增大,宫体大小约8.2cm×6.7cm×5.3cm(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子宫体前壁见一大小约3.8cm×3.3cm的类圆形异常信号,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DWI上其内未见高信号,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程度略低于肌层。子宫内膜无增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宫颈大小如常,粘膜下可见多个小圆形异常信号,在T1WI上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无强化。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信号。膀胱充盈一般,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扫描范围内的骨质结构未见信号异常。

    1、子宫体前壁肌瘤;

    2、子宫颈纳氏囊肿。

24.子宫颈癌+卵巢囊肿:

子宫前倾前屈位,宫体大小约8.2cm×6.7cm×5.3cm(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子宫颈外口处见一大小约4.3cm×3.6cm的异常信号,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呈低强化;宫颈基质环完整,宫旁未见异常信号影;阴道壁未见增厚,信号未见异常。子宫内膜无增厚,子宫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子宫肌层分带清楚,内未见异常信号。

右侧卵巢可见一直径约2.2cm的圆形水样液体信号影,边界清楚,壁薄,无强化。左侧附件区未见异常信号。膀胱充盈一般,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扫描范围内的骨质结构未见信号异常。

    1、子宫颈癌(Ib-2期,FIGO 2009);

    2、右侧卵巢囊肿。

25.子宫内膜癌+纳囊:

子宫前倾前屈位,宫体大小约7.2cm×5.7cm×4.3cm(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2.1cm,前壁处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局部肌层分带不清,病变侵犯肌层,深度超过肌层厚度的1/2,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明确低于肌层。宫颈大小如常,粘膜下可见多个小圆形异常信号影,在T1WI上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无强化。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信号。膀胱充盈一般,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扫描范围内的骨质结构未见信号异常。

    1、子宫内膜癌,前壁处肌层侵犯超过肌层厚度1/2(Ib期,FIGO 2009);

    2、子宫颈纳氏囊肿。

26.子宫前壁瘢痕憩室:

子宫前倾前屈位,子宫体积未见明显增大,子宫下段前壁局部子宫壁明显变薄,最薄处约2mm,局部宫腔内缘呈凹陷样,其内可见水样信号影,大小约0.8cm×0.5cm×1.3cm(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子宫外廓未向外隆起。子宫内膜未见增厚。宫颈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膀胱形态正常,膀胱壁光整,未见异常信号。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信号,腹膜后未见异常增大的淋巴结影。

     子宫前壁瘢痕憩室(中度)。

27.子宫腺肌症+纳囊:

子宫前倾前屈位,体积增大,宫体大小约8.2cm×6.7cm×5.3cm(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子宫肌层分带不清,结合带明显增厚,厚度约1.8cm,增厚的结合带边界不清,在T1WI上呈等信号,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信号及低信号灶,增强扫描结合带强化欠均匀。子宫内膜无增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宫颈大小如常,粘膜下可见多个小圆形异常信号,在T1WI上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无强化。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信号。膀胱充盈一般,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扫描范围内的骨质结构未见信号异常。

    1、子宫腺肌症;

    2、子宫颈纳氏囊肿。

28.MRU:

右侧肾盂输尿管可见置管影,双侧肾盂、肾盏未见明显扩张、积水,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左侧输尿管走行自然,未见明显膨隆或狭窄,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膀胱充盈欠佳,形态欠规则,膀胱右侧壁局部见异常信号,T2WI上呈明显低信号;膀胱内可见圆形管状影。

    双肾形态、信号未见明确异常。

    1、MRU示:右侧肾盂输尿管置管术后;双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积水扩张;

    2、膀胱形态欠规则,右侧壁局部异常信号,病变?伪影?请结合临床,建议进一步检查。

29.肾癌、肾囊肿:

右肾增大,上极可见一突向肾外的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2cm×3.7cm,边界清楚,在T1WI同相位上呈等及稍低信号,反相位上病灶内可见斑点状信号衰减,T2WI上病灶呈不均匀中等偏高信号,DWI上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显著强化,延迟期呈相对低信号。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未见充盈缺损。病灶位于右肾动、静脉(前,后,上,下);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左肾形态如常,实质内见多发小圆形水样信号影,边界清楚,无强化。双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1、右肾上极肿瘤,考虑为透明细胞癌;

    2、左肾多发小囊肿。

30.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

右肾中部可见一大小约3.2cm×2.7cm,边界清楚,在T1WI上呈等信号,内见结节状脂肪信号影;T2WI上病灶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中度强化,延迟期呈相对低信号。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未见充盈缺损。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肿大淋巴结。左肾形态如常,实质内见多发小圆形水样信号影,边界清楚,无强化。双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信号。

肝脏外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脾不大,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腺形态如常,实质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无扩张。

    双侧肾上腺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1、右肾中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左肾多发小囊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肾囊肿和多囊肾有何区别?

肾囊肿也称单纯性肾囊肿,成年男性多见,50岁以上的人发生率为50%,是人体衰老导致的一种肾脏表现,换句话说,是肾脏老化的表现。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和临床决策算法的肾囊性病变的风险分层

肾脏囊性病变风险分层的标准放射学标准,即Bosniak分类系统,于1986年引入,旨在将复杂肾脏囊肿的描述标准化,并为区分非手术性和手术性囊性病变提供分类指南。

Sci Rep:肾囊肿治疗最小化侵入方法-经皮输尿管镜激光去顶的研究

大多数轻度肾囊肿几乎不需要治疗。当肾囊肿生长到足够大的时候,不管有什么症候,外科手术干预都是需要的。最近,有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新的方法-经皮输尿管镜激光去顶,并利用该技术对肾囊肿进行治疗,还对其进行了安全和治疗效果评估。研究包括了71名轻度肾囊肿病人,并且具有外科手术适应症,还包括了6名患有肾盂周围囊肿的病人和5名身体同侧结石共存的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研究人员将一个18号针放置在囊肿腔内,并留置导

Radiology:那些临床上不要命的病会不会要了命呢?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Bosniak IIF肾囊肿和胰腺侧支(SB)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进行影像学随访来确定患者年龄和合并症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NEJM:锂肾病-病例报道

作为评估的一部分,对腹部和骨盆进行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双侧肾皮质和髓质有许多小的肾囊肿(轴向[如图A]和冠状面[如图B]视图,用非标准的窗口来增强囊肿的可视性)。众所周知,锂离子会引起肾小管间质肾病,这可能在多发性小囊肿的影像学上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