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邓宏魁团队建立全新胰岛移植策略,解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难题

2023-01-12 干细胞者说 干细胞者说 发表于上海

目前全球有约4.6亿糖尿病患者,每年有420万人死于糖尿病,我国有近1.3亿糖尿病患者。胰岛移植可以使患者完全脱离胰岛素注射,实现疾病治愈,是未来糖尿病治疗的理想途径。

 

目前全球有约4.6亿糖尿病患者,每年有420万人死于糖尿病,我国有近1.3亿糖尿病患者。在1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遭到机体免疫系统无情地破坏,部分或完全失去了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造成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了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于是糖尿病出现了。胰岛移植可以使患者完全脱离胰岛素注射,实现疾病治愈,是未来糖尿病治疗的理想途径。

 

胰岛移植,虽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不足问题,但是供源不足,临床上无法大规模开展。人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为功能性细胞的潜能,利用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功能细胞有望用于多种重大疾病治疗。

 

-01-

基础知识介绍

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需要解决三个关键的问题:

  • 如何获得人多能干细胞,

  • 如何将人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

  • 如何将胰岛细胞移植到体内。

▉  胰岛细胞来源策略

2022年,邓宏魁研究组建立了一种安全、简单、易于调控和标准化的人多能干细胞制备技术,即化学重编程技术,完全使用小分子诱导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多能干细胞(hCiPSC)。邓宏魁研究组进一步将hCiPSC定向诱导分化的胰岛细胞(hCiPSC-islets),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展示了hCiPSC-islets应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解决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和定向分化两个难题后,关键瓶颈是如何高效的将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移植回体内、长期发挥功能。

 

▉  胰岛细胞移植策略

临床常用的胰岛细胞移植策略是肝门静脉移植,移植后胰岛长期定植于肝脏内。2000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Shapiro团队建立埃德蒙顿方案(Edmonton protocol),使接受胰岛移植的1型糖尿病患者,完全脱离外源胰岛素注射,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实现了疾病的治愈。然而,肝脏门静脉内移植也有不足,存在较高的出血和凝血风险;并且,胰岛移植早期会发生瞬时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导致胰岛细胞大量死亡。同时,移植后的胰岛弥散分布于肝脏中,难以追踪观察,且不能被移除。胰岛移植,迫切需要一种更理想的移植方案

-02-

全新胰岛移植策略

2023年1月9日,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彭小忠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发表一项题为:Implantation underneath the abdominal anterior rectus sheath enables effective and functional engraftment of stem cell-derived islets 的研究论文。

本项研究:开发了一个全新的胰岛移植策略有效支持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在体内存活、功能成熟以及功能长期维持相较于传统的胰岛移植策略,该方案创伤小、操作简便、移植物易于长期追踪观察;更重要的是,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使用该方案移植到体内,细胞功能显著优于临床常用的移植方案

-03-

研究思路和内容

本研究中,研究者建立了全新的移植策略:腹直肌前鞘下移植。相较于门静脉内移植,腹直肌前鞘下移植优势明显。首先,手术方案安全、易行,B超引导下即可完成移植,移植过程无出血和凝血风险。其次,移植物被局限在腹直肌前鞘下的特定的空间,通过影像学手段可以对移植物进行监测和控制

图1: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腹直肌前鞘下移植示意图

 

相较于其它腹腔外移植方案(皮下移植和肌肉内移植),腹直肌鞘下移植能够有效支持人多能干细胞(hCiPSC)分化胰岛细胞的早期细胞存活和长期功能维持

图2:三种移植策略比较

 

研究者将hCiPSC-islets输注到糖尿病模型猴腹直肌前鞘下,所有接受移植的糖尿病猴的血糖控制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从移植后第6周开始,空腹血糖、餐前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10mM以下。移植后12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下降44%,到达健康猴水平;同时,外源胰岛素输注量下降43%。

图3:hCiPSC分化的胰岛细胞植入腹直肌前鞘后,糖尿病猴血糖控制得到显著改善

 

研究人员证实,hCiPSC-islets移植后,内源胰岛素分泌水平大幅提升,且能够响应血糖浓度变化;与肝脏门静脉移植相比,新移植方案胰岛素标志物(C肽)分泌水平提升5倍以上,其中一只糖尿病猴C肽分泌水平达到了健康人的水平

 

结果表明,未来,在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临床移植中,接受腹直肌鞘下移植有望使糖尿病患者可能完全脱离胰岛素注射,实现1型糖尿病的治愈

 

-04-

文末小结

综上所述,腹直肌前鞘下移植,是一种适于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的移植的全新移植策略。其操作方法简单,移植相关不良反应少,移植后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高效存活、在体内逐渐获得成熟功能并长期稳定地维持其生理功能。腹直肌鞘下移植,成为未来人多能干细胞用于临床糖尿病治疗理想的移植策略。这个移植策略也可能被广泛用于其它多种类型的细胞的移植。

 

 

同期Nature Metabolism“研究简报(Research briefing)”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这项研究成果令人兴奋。首先,该研究为胰岛细胞移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部位,此部位便于移植且细胞容量大。其次,移植的胰岛细胞在该部位存活和功能很好。此外,从临床转化的角度来看,研究在非人类灵长类模型上实施,意义重大

 

论文审稿专家之一,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 Gordon Weir 教授对本项研究予以高度评价: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腹直肌前鞘下作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分化的胰岛细胞的移植场所的潜在价值。这个移植位点可能扩展应用到任何来源的细胞移植。在该部位的移植组织的存活率和功能令人印象深刻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2-00713-7

 

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杜媛媛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彭小忠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梁振博士、孙东博士和鲁帅尧博士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娄晋宁教授,桂林大学附属医院眭维国教授、罗志峰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教授、王树森教授,对本文作出重要贡献。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浙江省“领雁”计划的支持。

 

邓宏魁 教授

邓宏魁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

 

实验室研究领域:

本实验室主要兴趣在于体细胞重编程、细胞命运调控和再生医学应用研究。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通过细胞命运调控获得多潜能干细胞和各种功能性细胞。生命的本质是化学过程,化学小分子调控细胞命运理论上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们研究团队建立了化学小分子调控细胞命运的技术手段,首次利用化学小分子将小鼠体细胞诱导成为多潜能干细胞和功能性神经元,首次实现完全利用化学小分子制备人多潜能干细胞,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细胞命运决定和转变机制,而且为未来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新的可能。我们团队利用化学小分子首次在体外建立了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干细胞(EPS细胞),该细胞具有更强的发育潜能,为体外制备各种功能成熟的细胞类型提供了更好的来源。我们将利用多潜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制备功能性的血液细胞、胰岛细胞、肝脏细胞,并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制备新型抗肿瘤的CAR-T细胞,为治疗重大疾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09950, encodeId=d652210995064, content=不错,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0332233446, createdName=1212ad1cm87暂无昵称, createdTime=Thu Jan 12 13:41:21 CST 2023, time=2023-01-12, status=1, ipAttribution=吉林省)]
    2023-01-12 1212ad1cm87暂无昵称 来自吉林省

    不错,学习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