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自杀:每一例自杀死亡背后都伴随多次自杀未遂

2017-09-06 管颜青 搜狐健康

「自杀是一个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医学问题。为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2003年9月10日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自杀率为23/10万人口,自杀未遂的人数约为200万。自杀,

谈到自杀,很多人似乎觉得这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低收入的国家,自杀现象都在被边缘化和被歧视的社会群体中非常普遍,影响着世界上最脆弱的群体。据公开数据显示,世界上每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同时有更多的自杀未遂发生。自杀发生在世界所有地区和各个年龄段人群,是全球15岁—29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这些惊人的事实和缺乏及时干预使自杀成为一个需要得到首要解决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份自杀报告《自杀预防——全球要务》,首次将自杀的现状展示在世人眼前。

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自杀预防——全球要务》报告历时10年,共纳入了172个国家的数据。报告指出,2012年,全世界约有80.4万人自杀死亡,2012年全球年龄标准化自杀率(对不同时间的人口规模和人群年龄结构的差异进行调整)为11.4/10万(男性为15.0,女性为8.0),如图1所示。



图1. 2012年全人口年龄标准化自杀率(每10万人口)

“自杀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这不是一个小数,”WHO精神卫生部主席Shekhar Saxena称,“自杀比冲突、战争及自然灾害更具杀伤力,每年有150万人因暴力死亡,其中80万人为自杀。”

报告的合着者Alexandra Fleischmann表示,自杀形式之所以如此严峻,部分应归咎于名人自杀的公开化。WHO警告称,自杀人数的统计结果往往并不完整:很多国家的相关记录工作不够完善。另外,“每次自杀死亡往往伴随着多次自杀未遂。”原WHO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

此外,该报告还给出了不同国家自杀率的比较。虽然高收入国家的年龄标准化的自杀率比中、低收入国家高(12.7/10万与11.2/10万),但由于全球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收入国家,因此全球75.5%的自杀发生在这些国家。在中低收入国家中,美洲区较低,而占全球26%人口的东南亚区的自杀人数却占了全球自杀人数的39%(图2)。



图2. 2012年全球自杀的区域分布

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

性别不同,自杀率不同。2012年,在高收入国家中,男性自杀率是女性的3.5倍,较高的男女比已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主要现象。然而,在中、低收入国家,男女比率要低得多,仅为1.6。整体上,在人口不少于30万的172个会员国中,男女性别比率的平均值是3.2(图3)。



图3. 2012年世界不同区域的年龄标准化自杀率

同时,在中、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男女比率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西太平洋区最低,仅为0.9,欧洲区最高,高达4.1(图4)。



图4. 高收入国家(灰)与中低收入国家(红)不同年龄段的自杀人数对比

对此,该报告认为,有许多潜在的原因导致男女自杀率的不同,例如性别平等问题,社会可接受的男性和女性处理压力和冲突的方式不同,酒精消费的可及性与方式不同,男女患精神障碍后寻求治疗的比例不同以及自杀方式的不同偏好等因素。

70岁及以上人群自杀率最高

在全世界几乎所有区域,无论男女,都是15岁以下人群的自杀率最低,70岁及以上人群的自杀率最高。不同区域15—70岁人群的自杀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的特征上均有所不同,一些区域的自杀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上升;在另一些区域,自杀率在年轻成年人出现高峰,然后到中年后有所下降。

比较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年龄分布,中低收入国家年轻成年人和老年女性的自杀率远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年轻成年人和老年女性,而在高收入国家中年男性的自杀率则远高于中低收入国家的中年男性(图5)。



图5. 2012年随年龄和国家收入水平变动的年龄标准化自杀率的男女比

十年间自杀绝对数下降8万

尽管全球人口数在2010—2012年间有所增长,但是自杀的绝对数从88.3万降到80.4万,降低了9%。全球年龄标准化自杀率降低了26%(其中男性23%,女性32%)。除了非洲中低收入国家、东地中海中低收入国家的男性外,全球所有区域的年龄标准化自杀率都已经有所下降。

然而,不同区域的自杀率变化明显不同。在中低收入国家中,自杀总人数变化的百分比在非洲中低收入国家是增加了38%,在西太平洋区中低收入国家则是减少47%。

尽管整体上全球的自杀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对于自杀来说,一个都显得太多了。希望全世界可以积极的行动起来,挽救每一个生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41074, encodeId=6a702410e4e8, content=学习了.谢谢.,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xkvRjYnJzzRJ2R0y7VhicibvkjPWHjIMmu4ZpKnE9cWAu4lVicS3uDUCfF4M4JWvrkrYfpb2KehPV0Ee29tPqyPEebBUibiaKhnvD/0, createdBy=f8412001184, createdName=惠映实验室, createdTime=Wed Sep 06 15:39:33 CST 2017, time=2017-09-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9-06 惠映实验室

    学习了.谢谢.

    0

相关资讯

CHC2017:“限盐”与“限糖”应作为心血管病预防二重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牟建军认为,限盐和限糖对于我国人群慢性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中,每年有165万例归因于过多钠盐摄入。目前世界多个国家及组织都将限盐作为防治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近年来,由于政策性限盐措施的实施,为维持食物的口感等原因,添加的糖份和油脂类用量在增加。因此人们日常摄入了更多的添加糖,而由此造成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的

PNAS:肠道菌群对预防1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发现,肠道菌群对预防实验鼠患上1型糖尿病至关重要。如果缺乏正常菌群,抑制该疾病的基因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必须准确甄别入侵者和自身细胞,既不能漏过“敌人”,也不能冤枉“自己人”。1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疾病,患者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胰岛细胞,使其无法正常生产胰岛素。此前研究发现,多数脊椎动物都拥有一组“守护基因”,叫作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在人体内的

JACC: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目前进展

2017年8月,美国科学家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篇文章介绍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VD)一级预防的目前进展。

J NUTR:定期摄入杏仁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定期的杏仁摄入可能有助于提高人体HDL的具体水平,从而改善从体内去除胆固醇的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比较了每天摄入杏仁人群与对照人群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和功能。研究人员发现,规律摄入杏仁的人群体内HDL水平和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该研究对应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Journal of Nutrition杂志。

CHC2017:美国NIH科学中心主任:直面真相!心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美国NIH心肺血液研究所转化研究与应用科学中心主任George A. Mensah 认为,现阶段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的真相是,相比全球心血管死亡率的下降,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

预防自杀:中国人自杀率正在下降!六院黄悦勤谈三变化

自杀是一个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医学问题。为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2003年9月10日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