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未分化肉瘤1例的MRI诊断

2019-06-13 张怡 王永安 中国CT和MRI杂志

患者,男,34岁,主因“腰部胀痛伴尿频尿急尿痛10月余”于2016年10月入我院泌尿外科治疗,患者入院前曾于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盆腔占位性病变”,未治疗。肛门指检:可触及增大的前列腺,约7×6 cm,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未触及硬结,指套无染血。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史,血PSA、肝肾功能及血、尿、粪常规+OB均正常。前列腺彩超示:前列腺区见一低回声光团,大小约91×59×85mm,边界尚清,形态

1.一般资料
 
患者,男,34岁,主因“腰部胀痛伴尿频尿急尿痛10月余”于2016年10月入我院泌尿外科治疗,患者入院前曾于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盆腔占位性病变”,未治疗。肛门指检:可触及增大的前列腺,约7×6 cm,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未触及硬结,指套无染血。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史,血PSA、肝肾功能及血、尿、粪常规+OB均正常。前列腺彩超示:前列腺区见一低回声光团,大小约91×59×85mm,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未见正常前列腺与精囊结构。
 
盆腔MRI表现:前列腺及精囊正常形态结构消失,膀胱直肠陷凹内见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DWI呈较均匀高信号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病灶大小约79×74×67mm,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呈分叶状,内见2.1×1.3×2.3 cm大小囊状混杂信号;右侧闭孔内肌、肛提肌轮廓破坏,信号增高;直肠上段左前方脂肪间隙模糊;膀胱充盈差,壁毛躁,右后壁与病灶分界欠清。左侧腹股沟见小淋巴结,最大大约0.7×0.8 cm,余盆壁及大血管旁未见肿大淋巴结,如图1-6。全身骨扫描见耻骨联合处及右侧胫骨上段多发转移病灶。
 






图1 T1WI轴位示前列腺分叶状肿块呈等信号,内侧脂肪间隙受累;图2-3 T2WI轴位及矢状位示前列腺肿块前部呈稍高混杂信号、后下部呈高信号,前列腺及精囊腺正常形态结构消失未见,膀胱受推移;图4 DWI示分叶状肿块呈不均匀高信号;图5 MR增强轴位动脉期实质明显强化,直肠前壁及膀胱后壁与肿块分界不清,右侧闭孔内肌受累;图6 MR增强轴位实质期另一层面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呈分叶状,向盆底生长明显,大小约7.9×7.4 cm,右侧闭孔内肌、直肠筋膜破坏。
 
病理结果:前列腺穿刺活检示:数条组织(左内/中/外,右内/中/外),镜下见六个穿刺部位均见肿瘤组织,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呈小梭形、卵圆形、圆形,排列密集,低分化或未分化,包浆少,染色质深,核分裂可见,并见细胞凋亡,瘤细胞呈条索状、团块状排列,间质为松网状水肿样。免疫组化VIM(+++),KI67(+),PSA/PAP/P504S/PANCK/34BE12/AR/CGA/SYN/LCA/ACTIN/CD117/PR/CD34/S-100/CD99/BCL-2均阴性。诊断为:前列腺未分化肉瘤,如图7-8。随访结果:患者放化疗后出院生存期为6个月。
 


图7 肿瘤成份(HEx40):肿瘤组织,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呈小梭形、卵圆形、圆形,排列密集,低分化或未分化,包浆少,染色质深,核分裂可见,并见细胞凋亡,瘤细胞呈条索状、团块状排列。图8 VIM(+++)(免疫组化×100)。
 
2.讨论
 
前列腺肉瘤起源于生殖束的中胚层,包括午非管和苗勒管的终末部分,并可发生于泌尿生殖窦之外胚层,其病因目前尚不清,可能与胚胎发育、发育畸形及前列腺炎有关。国外报道前列腺肉瘤发病率占前列腺肿瘤为0.1%~0.24%,而国外报道为6.37%~7.05%,Longrly等将前列腺肉瘤分为三大类:肌原性肉瘤、梭形肉瘤、其他肉瘤。临床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流不畅、血尿、尿潴留,侵及直肠周围时可引起排便障碍,甚至可触及下腹肿块,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病灶的有效途径,CT可显示前列腺肿块的大小形态、周围浸润及转移情况,但是MRI不仅能观察肿瘤不同截面的大小,而且还能观察结构形态及信号特征,甚至能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以外浸润的肿瘤进行更准确的分期。T1WI像显示脂肪间隙有无受累,T2WI像对前列腺内、中、外带结构破坏更直观,更清楚显示膀胱尿道开口位置变化,DWI像能反映肿瘤生长代谢活性程度差异。前列腺肉瘤外形不规则,体积显著增大,常占据整个盆腔,前列腺及精囊腺体结构多不能分辨,由于生长速度过快,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闭孔内肌、肛提肌、精囊腺和神经血管束受累常见;前列腺癌的病灶多发生在外周带,呈局灶性,DWI像呈明显高信号,腺体结构多可辨认,往往较早形成的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腺受累、神经血管束转移等,而前列腺体积增大不明显。
 
本例前列腺未分化肉瘤MRI影像学特征主要有:(1)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不规则,T2WI像正常前列腺各带信号、精囊腺结构消失;(2)肿块信号混杂但肿块边界清楚,肿块DWI呈高信号;(3)肿块血供丰富, MR增强可见明显强化,以周边更明显,肿块内部有类圆形坏死出血囊变区;(4)对邻近组织、结构的浸润,右侧闭孔内肌、肛提肌轮廓破坏,直肠筋膜、脂肪间隙浸润,膀胱充盈差,壁毛躁;(5)发生转移,患者入院时除了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外,还同时出现多处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较差,生存期短。
 
总之,本例前列腺未分化肉瘤发生于中年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膀胱流出道梗阻症状,病情进展快,呈进行性加重,MRI各序列成像准确显示肿块巨大,内部信号特征及浸润生长范围、转移方式,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原始出处:

张怡,王永安.前列腺未分化肉瘤1例的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03):151-15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Urology:经尿道前列腺术后主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分析

最近,有研究人员调查了经尿道前列腺术后(TPS)的主要急性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研究人员对ACS-NSQIP数据库(2011-2016)中经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PVP)或者激光去核(LEP)的患者进行调查。MACE主要包括出院后30天内发生脑血管事件、心脏骤停、心肌梗死、需要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研究发现,总共有44939名患者包括在分析中。其中36

盘点:前列腺癌与治疗新近进展

【1】Sci Rep:黑覆盆子及其鞣花酸和花青素成分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紫杉烷化疗的影响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39589-1癌症患者经常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膳食补充剂,但是关于癌症化疗和膳食补充剂之间的互作关系了解甚少。黑覆盆子(BRB)具有抗癌症作用,但是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化疗中的干涉作用仍旧还未评估。最近,有

BJU Int:低剂量率短距离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前列腺癌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抢救治疗分析

最近,有研究人员评估了低剂量率短距离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前列腺癌的高强度聚焦超声(S-HIFU)抢救治疗结果情况。研究包括了50名连续的患者,他们均为短距离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前列腺癌患者并通过S-HIFU进行抢救治疗。研究发现,13名患者接受外照射治疗,37例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35例接受全腺治疗,15例接受半消融治疗。平均跟踪调查时间为4.6年。S-HIFU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值为0.3ng/m

Sci Rep:假定的肿瘤抑制蛋白胶乳素由前列腺腔细胞分泌并在恶性肿瘤中下调

胶乳素(LXN)表达的缺失与一些人类癌症呈现负相关关系。尽管与大量的过程(包括造血干细胞(HSC)命运、炎症和肿瘤抑制)相关,LXN明确的生物学作用研究仍旧缺乏。最近,有研究人员在正常和恶性前列腺中阐释了LXN表达和功能,并评估了其作为治疗靶标的潜力。他们的数据表明,LXN在正常前列腺腔细胞中高度表达但是在高格林森等级癌症中下调。LXN蛋白是胞浆蛋白且可由前列腺细胞分泌,其表达可以由全反式维甲酸(

盘点:前列腺研究进展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附属腺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由前列腺组织和肌组织构成。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梅斯医学小编整理了近期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1

Sci Rep: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遗传力和基因组关联研究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能够导致明显的社会健康负担。差不多70%的男性在年龄超过70岁时都会发展为BPH。很少有研究对BPH风险的遗传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并且对该疾病生物学过程基础的理解也许能够为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的开发和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认识。最近,有研究人员在2个群体中评估了基于SNP的BPH遗传力,并利用2656个案例和7763个对照进行了BHP风险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基于SNP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