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肝样腺癌1例

2015-01-12 今日肿瘤微信 中国医学论坛报

患者男,70岁。2013年9月下旬因“咳嗽、咳痰伴左侧胸痛8个月”就诊我院,行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提示左上肺代谢活跃肿物侵犯左侧纵隔胸膜及左前肋胸膜,纵隔多发淋巴结代谢活跃[范围约14.6 cm×5.9 cm,标准化摄取值(SUV)约10.9 ],左侧胸膜多个结节代谢活跃,左侧胸腔积液,左下肺不张,余全身未见明确病灶(图1A-C,图2A-B)。  &

患者男,70岁。2013年9月下旬因“咳嗽、咳痰伴左侧胸痛8个月”就诊我院,行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提示左上肺代谢活跃肿物侵犯左侧纵隔胸膜及左前肋胸膜,纵隔多发淋巴结代谢活跃[范围约14.6 cm×5.9 cm,标准化摄取值(SUV)约10.9 ],左侧胸膜多个结节代谢活跃,左侧胸腔积液,左下肺不张,余全身未见明确病灶(图1A-C,图2A-B)。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

        吸烟50年,20支/日,偶饮酒。

        体格检查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右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音。辅助检查示,乳酸盐脱氢酶(LDH)347 U/L(参考值:109~245 U/L),肝、肾、骨髓功能正常。

图1 化疗前后主动脉弓层面左上肺不规则形大包块动态变化。A. 基线PET全身显像图,示左肺部巨大不规则高代谢病灶;B. 基线PET/CT检查胸部CT平扫,示主动脉弓层面左上肺不规则形大包块及左侧胸腔积液;C. 基线PET与基线CT平扫融合图,示该包块代谢活跃;D. 一线第2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明显缩小,增强后中等强化,其内可见肿瘤血管;E.一线第4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较一线第2个疗程化疗后进一步缩小,增强后轻至中等强化;F. 一线第5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较一线第4个疗程化疗后稍增大,增强后中等强化;G. 二线第2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较一线第5个疗程化疗后有所缩小,增强后明显强化。H. 二线第4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较二线第2个疗程化疗后稍增大。I. 放疗后主该包块较二线第4个疗程化疗后大小无明显变化,坏死区增多。

图2 化疗前后左心房层面左肺不规则形大包块动态变化。A. 基线PET/CT检查胸部CT平扫,示左心房层面左肺不规则形大包块及左侧胸腔积液;B. 基线PET与胸部CT融合图,示该包块代谢活跃;C. 一线第2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明显缩小,增强后轻度强化;D. 一线第4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较一线第2个疗程化疗后进一步缩小,增强后轻度强化;E. 一线第5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与一线第4个疗程化疗后相似;F. 二线第2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较一线第5个疗程化疗后有所增大,增强后明显强化。G. 二线第4个疗程化疗后该包块较二线第2个疗程化疗后有所增大。H. 放疗后该包块较二线第4个疗程化疗后有所增大,坏死区增多。

治疗经过

入院后行左侧胸腔置管引流术,2013年10月28-31日共引流血性胸水约3000 ml,多次胸水检查均未见癌细胞。于2013年10月29日、11月21日、12月13日、2014年1月3日、1月25日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400 mg、d1)+ 顺铂(40 mg、d1~3)、q3w方案化疗5个疗程,无严重不良反应。第2个疗程后(2013年12月12日)复查胸部CT示左肺、左纵隔胸膜肿块较前缩小(约9.1 cm×3.3 cm),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图1D,图2C)。第4个疗程后(2014月1月23日)复查胸部CT示左肺、左纵隔胸膜肿块较前继续缩小(约5.5 cm×4.1 cm,图1E,图2D)。第2个疗程、第4个疗程后疗效评价均为部分缓解(PR)。

肿瘤标志物变化趋势如图3。第1~4个疗程化疗后,β-HCG由63.51 mIU/ml进行性降至2.30 mIU/ml(正常),CEA由1268 ng/ml降至136.5 ng/ml,AFP由1823 ng/ml降至1005 ng/ml后又速升至4145 ng/ml;第5个疗程后β-HCG缓慢升至4.45 mIU/ml(稍高于正常值),CEA继续降至94.76 ng/ml,而AFP陡升至9942 ng/ml。鉴于肿瘤标志物变化不同步,CEA进行性下降,而AFP下降后又显著上升,遂于第5个疗程后(2014年2月18日)复查胸+上腹部CT,示左肺肿块、纵隔胸膜多发肿块较前稍增大(5.5 cm×4.6 cm,图1F,图2E),肝门区多发较大淋巴结(最大者约1.7 cm×0.9 cm)。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D)。为明确残留肿块病理性质,2014年2月20日再次行CT引导下经皮左肺占位穿刺活检,病理为肝样腺癌,同时行多基因芯片检测,采用OncoCarta v1.0试剂盒,检测范围覆盖的19个基因、238个突变位点均未见阳性突变点;FISH检测ALK基因易位仍阴性。

2014年2月26日、3月26日、4月30日、5月29日改予贝伐珠单抗(500 mg、d1)+卡培他滨(早1500 mg、晚2000 mg、d1~14)+奥沙利铂(200 mg、d1)、q3w方案化疗4个疗程,无严重不良反应。第2个疗程后(2014年4月25日)复查胸+上腹部CT,示左肺肿块、纵隔胸膜多发肿块(范围约5.5 cm×4.6 cm),肿块上方较前稍缩小,肿块下方较前稍增大(图1G,图2F),肝门区多发较大淋巴结同前。颅脑MRI无异常。肿瘤标志物CEA由94.76 ng/ml进行性降至78 ng/ml,AFP由9942 ng/ml快速降至3137 ng/ml,β-HCG由4.45 mIU/ml缓慢升至6.65 mIU/ml(图3)。第4个疗程后(2014年6月26日)复查胸部CT,显示与2014年4月25日对比,左肺肿块、左纵隔胸膜多发肿块,侵犯左肺门及纵隔,病灶较前稍增大(约6.6 cm×5.7 cm);肝脏MRI示肝门区稍大淋巴结较前变化不明显。肿瘤标志物CEA由78 ng/ml升至197 ng/ml,AFP由3137 ng/ml升至3998 ng/ml,β-HCG由6.65 mIU/ml升至9.68 mIU/ml。第2个疗程、第4个疗程化疗后疗效评价均为疾病稳定(SD)。

2014年7月21日~8月8日行左肺及纵隔肿物调强放疗(41 Gy/14 f)。放疗结束后3个月(11月19日)复查颈+胸+上腹部CT,示左肺纵隔旁肿块(约8.9 cm×4.7 cm)侵犯左肺门及纵隔,其内坏死区较前增多;左肺膨胀不全,左下肺节段性不张;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较前增多;心包少量积液;左下胸膜多发结节,考虑转移,较前新发;肝门区淋巴结较前相仿。CEA 154 ng/ml,AFP 5178 ng/ml,β-HCG 9.39 mIU/ml。

        图3 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Biomark.:吴一龙教授发现GLI3TR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

在2013年1月1日出版的《 Cancer Biomark》杂志上,发表了我国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GLI3表达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人员同时对GLI3在肺部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总生存率(OS)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Hedgehog信号通路(Hh)参与胚胎发育及器官形成过程。GLI3则是Hh信号通路中的一种锌指转录

JCO:食管腺癌新辅助化疗降低病理分期与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7月28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可切除食管腺癌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完成后的肿瘤分期是比发病时的初始肿瘤分期更重要的生存预测因素(J. Clin. Oncol. 2014 July 28 [doi:10.1200/JCO.2014.55.9070])。在这项研究中,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外科的Andrew R. Davies医生及其同事分析了伦敦

伴骨肉瘤样分化的膀胱肉瘤癌合并乙状结肠腺癌1例

摘要        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肿瘤,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0.3%。目前对肉瘤样癌的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仍存在争议。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例骨肉瘤样分化的膀胱肉瘤癌合并乙状结肠腺癌的病例。 前言        膀胱肉瘤样癌(SCB)同时含有肉瘤和癌组分,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移行细胞癌(TCC)。已知肉瘤样癌仅

Lung Cancer:K-ras基因突变与NSCLC患者生存率下降相关

20%-3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其中腺癌存在该基因突变者尤为常见。然而,有关K-ras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结论。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来自我国卫生部肺部疾病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辛建宝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4月19日的《肺癌》(Lung Cancer)杂志

ASCO2013:研究发现S-1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安全有效

中山大学徐瑞华等研究发现S-1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安全有效背景: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中S-1联合顺铂(DDP)方案已被日本研究者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这是亚洲第一项比较S-1联合顺铂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的随机的III期临床试验。方法:这是一个开放性、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研究。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被纳入其中。患者按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S-1联合顺铂(实验组

EASD 2013:常用降血糖药物不增加腺癌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某些降血糖药物可能会增加或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癌症的风险。为了比较不同降血糖药物相关腺癌发生的风险,来自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Airin Simon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常用降血糖药物对腺癌发生无影响。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EASD会议上。该研究中,在荷兰初级保健研究数据库(IPCI)1996-2011年期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29383例)中间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