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利用多导睡眠监测构建失眠患者抑郁症诊断模型
本研究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失眠患者的PSG数据进行挖掘,基于不同算法建立失眠患者抑郁症的诊断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筛选出最佳的诊断模型,为诊断失眠患者抑郁症提供科学依据。
Cell:规模最大的抑郁症遗传研究如何推动更有效的治疗
该研究汇总了来自29个国家、包括近700,000例抑郁症患者和超过400万名对照的遗传数据,成为迄今为止覆盖人群最广、规模最大的抑郁症遗传研究。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亚临床抑郁的应激反应特征及其对大脑网络的影响
StD个体中应激相关网络的功能异常可能是影响抑郁症状的重要机制。DMN SC-FC耦合与皮质醇水平的结合在区分StD个体和健康对照中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躯体疾病共病抑郁的治疗与药物选择
躯体障碍是一种以对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的过度关注和焦虑为特征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过度担忧,即使经过反复的医学检查,也无法找到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CGP论著 | 午睡30~75min,夜间睡眠6~9h可能降低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风险
建议老年人每天午睡30~75 min,适度的午睡时长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同时夜间睡眠6~9 h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早期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看安非他酮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如今,国内外众多权威指南纷纷聚焦抑郁症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明确指引。在这些指南的指导下,安非他酮在抑郁症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究安非他酮在这些指南共识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优势。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大脑5-HT2A受体结合与个性化抑郁风险标记的积极关联
大脑皮质区域的5-HT2A受体结合与神经质的内向特征(如抑郁、焦虑和自我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关联在性别、年龄等因素的调节下依然显著,且与皮质醇觉醒反应(CAR)无显著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