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J Neur Sci:补充酮或可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美国神经科学学会期刊《神经科学杂志》9日刊发的一项小鼠模型研究表明,一种保护性蛋白水平降低,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数量减少,进而造成小鼠神经元网络活动异常,而通过饮食干预手段补充酮,则有助于恢复该蛋白水平,抑制小鼠神经网…
2019-12-13
孩子因TA休学一年,这个大问题令无数父母头疼!已被WHO列入精神疾病你知道“开黑”“吃鸡”吗?王者荣耀、绝地求生、阴阳师等游戏你了解吗?说起这些游戏术语,年轻人可能会会心一笑,而有些家长却很头疼,因为他们的孩子花了大量时间在电子游戏上,不能自拔。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怎么就迷上游戏了?游戏有那么好玩吗?满脑子都…
2019-12-12
一晚接诊3位轻生女孩 医生发朋友圈感叹:冬天到了天气一冷,人心也容易冷。”深夜,浙大二院大肠外科的王达医生在朋友圈发出这样一句感慨:一个普通的冬夜,他在急诊外科值班时连续接诊了3位轻生的女孩:无独有偶,浙江省中山医院康复院区心理康复科主治医师曹新毅也发了一条类似的朋友圈:ICU会诊的过程中,深刻发觉精神…
2019-12-11
Sci Transl Med:阿尔茨海默症浮现新的诊断指标!血脑屏障介导血管和大脑之间的信息交互,而衰老和神经系统疾病发生通常与血脑屏障损伤相关。动物实验表明血脑屏障损伤导致星型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神经炎症、胞外基质组成变化、兴奋性突触增生,降低癫痫发作阈值,加速神经退行的产生。
2019-12-11
Diabetes Care:1型糖尿病年轻人自杀风险评估由此可见,该研究的结果对具有自杀和死亡观念的1型糖尿病青壮年的行为和认知提供了初步了解。在常规的1型糖尿病门诊就诊期间,开展全面的自杀风险评估和安全计划是可行的。
2019-12-10
Stroke:缺血性卒中后的抑郁症状由此可见,首次缺血性卒中后9个月,对于卒中幸存者和家庭照看人员抑郁症状高发较为常见,但有临床抑郁风险的抑郁症状发生率比之前报道的要低。患者和照看人员对抑郁症的预测因素有所不同,并且照看标准应纳入家庭照看因素。
2019-12-7
我国著名精神医学专家、精神科泰斗田祖恩病逝,享年91岁2019年12月7日中午12时许,我国著名精神医学专家、精神科泰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司法精神医学的奠基者田祖恩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田祖恩教授生于1928年2月,1955年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安定医院从事精神卫生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组…
2019-12-7
JAMA Netw Open:孤独的人是危险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研究:感到孤独者小心得心血管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状很常见。之前发表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结果显示,我国≥45岁居民中,约30%的男士和45%的女士有抑郁症状。
2019-12-6
Nature:神秘蛋白保驾护航,帕金森核心机制再获突破!大脑神经细胞中的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聚集物在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这些蛋白团块能够在神经细胞之间传播,从而导致这种疾病恶化。
2019-12-4
癫痫共患睡眠障碍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睡眠障碍是癫痫患者常见的共患病之一,癫痫与睡眠障碍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两者共患会加重癫痫发作和焦虑抑郁症状,对于癫痫患儿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2019-12-3
心理专家权威解读: 如何自诊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中,每每在火灾、爆炸意外灾难现场,消防员们“最美逆行"、事故亲历者的口述都让人批心。事故之后,相关人员的心理问题,也值得去关注,及时避免创伤后应数障碍的产生。
2019-12-3
Mol Psychiatr:倾向自杀者脑回路不同一项日前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的研究显示,有自杀倾向的人似乎拥有不同寻常的大脑活动模式。虽然这些差异还不足以识别那些可能试图自杀的人,但英国剑桥大学的 Anne-Laura van Harmelen 表示,“希望它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大脑机制的信息”。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有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生物仿制药目前已经成为IBD的一种治疗选择,本…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对心衰进行分类简便易行,但存在…
皮脂腺癌通常发生在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发生在眼皮、头颈和躯干。本文主要提出了皮脂腺癌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