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旁路搭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血流流场相关性研究

负责人:邓小燕

依托单位:重庆大学

批准年份:2002

前往基金查询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动脉旁路搭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血流流场相关性研究
项目批准号
30270360
学科分类
C1001 生命科学部 _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 _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
资助类型
生命科学
负责人
邓小燕
依托单位
重庆大学
批准年份
2002
起止时间
200301-200512
批准金额
20.00万元
摘要
学术界普遍认为,血管搭桥后,远心端end-to-side吻合处血流所受的扰动是引发吻合口对应面主体动脉内膜增生的根本原因。采用犬颈动脉搭桥模型和血管透明化流场显示技术,我们对不同方式和吻合角度的血管搭桥进行了流场和组织学切片研究。流场显示表明,流体从end-to-side吻合口进入到主体动脉后,在吻合口对应面发生分离、形成一个三维的流动滞止点和旋涡区。四种搭桥模型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所受的壁面剪切应力最大者为30o搭桥,依次为S型、45o和60o。犬正常颈总动脉的内膜厚度为9.81±1.88微米,而60o、45o、30o和S型搭桥术后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的内膜厚度分别为119.50±10.30、65.56±6.53、45.26±5.99和47.64±4.85微米。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膜增生不仅与该处的壁面剪切应力有关,还与流动滞止点在脉动条件下的摆动幅度(或壁面剪切应力的梯度)有密切关系。壁面剪切应力越大,增生程度越小,反之亦然;流动滞止点来回摆动幅度越大,内膜增生越小。研究表明S型搭桥的流动滞止点摆动幅度较同样角度的非S型搭桥的摆动幅度大,因此其内膜增生比同一角度搭桥的膜增生少。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