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干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形成规律及其与品质关系

负责人:郭文善

依托单位:扬州大学

批准年份:2001

前往基金查询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饼干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形成规律及其与品质关系
项目批准号
30170540
学科分类
C1303 生命科学部 _农学基础与作物学 _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资助类型
生命科学
负责人
郭文善
依托单位
扬州大学
批准年份
2001
起止时间
200201-200412
批准金额
18.00万元
摘要
研究了饼干(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形成规律及其生理机制,分析了淀粉与加工品质关系,提出品质改良途径,主要结果如下: 1.花后7天胚乳细胞内开始出现少量Ⅰ型淀粉粒;花后9天出现乳头状突起形成Ⅱ型淀粉粒;花后21天Ⅱ型淀粉粒剥离速度加快,数目剧增。花后25天Ⅰ型淀粉粒上乳头状突起分化基本停止,之后Ⅰ、Ⅱ型淀粉粒继续充实。同一籽粒腹部Ⅱ型淀粉粒多于背部。 2.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含量随籽粒灌浆充实而不断上升,其含量增加速率呈"慢-快-慢"的趋势,积累量变化呈"S"型曲线,直/支比呈"V"型曲线变化。 3.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速率与籽粒中AGPP、GBSS、SB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单位籽粒重量的AGPP、SSS、GBSS、SBE活性成正比。 4.淀粉含量和面粉粘度参数与降落值、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等加工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总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可以作为专用小麦的品质指标来考虑,优质弱筋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应≥78.5%,直链淀粉含量≥17.3%。 5密度、氮肥等对弱筋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粘度特性和加工品质都有显著的影响,弱筋小麦应合理减少氮肥施用量并使氮肥适当前移。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