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66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叮咬 点击跳转

医生:被蚊虫咬后涂花露水会加重皮肤损伤或中毒

医生:被蚊虫咬后涂花露水会加重皮肤损伤或中毒

被蚊虫叮咬后,我们大都习惯在被咬的红肿处涂花露水,然而,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路永红说,其实,这个处理方法是错的,不但无效,还可能中毒!蚊虫叮咬后用花露水会加重皮肤损伤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上通常会起红色的包,此时不宜立即用花露水。路永红说,花露水可预防蚊虫叮咬,是因其含有一种叫做“伊默宁”的成分。但被叮咬后涂抹,是起不到效果的。

华西都市报 - 蚊虫,花露水,夏日 - 2016-07-26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mRNA疫苗进入全新领域,预防蜱虫传播疾病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mRNA疫苗进入全新领域,预防蜱虫传播疾病

作为严格的吸血性节肢动物,蜱几乎可以叮咬陆地上所有的动物,且吸血时间长、吸血量大、生活史复杂。

“ E药世界”公众号 - 蜱虫,mRNA疫苗 - 2021-11-23

4岁女童头皮惊现米粒大小异物 原来是被这个来者不善的虫子咬了

4岁女童头皮惊现米粒大小异物 原来是被这个来者不善的虫子咬了

谁知异物逐渐增大,至医院就诊,诊断“蜱叮咬”,建议至外科局部切除治疗,患者家属不同意,回家用艾草烟熏治疗无效,异物增大至绿豆大小,伴轻微瘙痒及疼痛,再次就诊。蜱又名扁虱,分软蜱和硬蜱两类,是节肢动物。

专家会诊中心病例讨论精选 - 虫子,头皮,异物 - 2018-11-12

蒙古国今年已有971人被蜱虫咬伤致病,其中4人不治身亡

蒙古国今年已有971人被蜱虫咬伤致病,其中4人不治身亡

乌兰巴托市卫生局防疫专家娜布琪说,今年以来,蒙古国被蜱虫叮咬致伤病例呈现上升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两倍。全国范围内均有被蜱虫叮咬致病的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色楞格省、布尔干省、额尔登特市等北部森林草原茂密的地区。蒙古国首例蜱虫叮咬病例发生于2003年,2005年医院收治了首位受到蜱虫叮咬的病人。防疫专家

新华社 - 蜱虫咬伤,不治身亡 - 2017-06-14

7岁女孩抹花露水,头可能永远抬不起来!这些事情你不要做

7岁女孩抹花露水,头可能永远抬不起来!这些事情你不要做

夏季蚊虫叮咬很常见,花露水成了很多人的防蚊止痒利器,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花露水并不是很安全。

江苏新闻、人民网健康、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严重烧伤,花露水 - 2017-08-04

春夏外出 小心引“蜱”上身

春夏外出 小心引“蜱”上身

春暖花开,听起来很美好,可是你造么,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危险就在你不留神时。一提到春天踏青,大部分中国人都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美好想象,可是你造么,草丛、动物皮毛、枯枝落叶里有无数双眼睛在紧紧盯着你,它就是--“蜱虫”! (图片来自网络) 蜱之浅识——草丛中的吸血鬼 蜱(pí)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

MedSci原创 - 蜱虫,寄生虫,病毒,传染性 - 2015-04-08

啥?马蜂咬出了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啥?马蜂咬出了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国外的 2 例罕见的马蜂叮咬报道,希望大家以后对马蜂叮咬引起重视。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马蜂,心梗,脑梗 - 2017-10-16

夏天皮肤科患儿三成是“虫咬性皮炎”,瘙痒难耐怎么办

夏天皮肤科患儿三成是“虫咬性皮炎”,瘙痒难耐怎么办

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蚊、臭虫、蚤、螨、飞蠓等,以春、夏、秋季多见。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

澎湃新闻 - 皮肤科,儿科 - 2017-07-16

新疟疾疫苗:奇迹还是泡影?

新疟疾疫苗:奇迹还是泡影?

《自然》杂志近日刊登了抗疟疾疫苗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德国图宾根大学科学家和生物医药公司萨那瑞亚(Sanaria)合作,对全新疟疾疫苗PFSPZ-CVac开展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明,在完成最后一次注射10周后,该疫苗仍能对参与者提供100%免疫保护。这一研究暗示,PFSPZ-CVac或开创疟疾疫苗研究的奇迹。

科技日报 - 疫苗,疟疾 - 2017-02-27

疾控部门提醒:长假出游谨防登革热

疾控部门提醒:长假出游谨防登革热

国庆长假将至,很多家庭和个人将前往南方地区旅行。为此,疾控部门发布健康提醒,国庆期间外出要做好防蚊措施,谨防登革热蚊媒传染病。

新华网 - 疾控部门,出游,谨防,登革热 - 2018-09-30

世卫组织称寨卡并非危险病毒

世卫组织称寨卡并非危险病毒

针对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等地引发的疫情,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寨卡并非危险病毒,清除病毒温床、预防伊蚊叮咬是防范重点。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政府已经开始全力灭蚊。世卫发言人克里斯蒂安·林德梅尔当地时间1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会上说,相对同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来说,寨卡病毒引发的寨卡热症状更为温和。

中国科学报 - 寨卡,病毒,巴西 - 2016-01-28

Nature Communications:郑爱华团队开发蚊子携带疫苗,用于野生动物免疫

Nature Communications:郑爱华团队开发蚊子携带疫苗,用于野生动物免疫

75%的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来自于野生动物,但因为自然疫源地的存在而无法彻底清除。如果能将野生动物宿主免疫,可以从源头阻断病毒的传播。但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挑战是疫苗的选择和递送手段。

“生物世界”公众号 - 疫苗,蚊子 - 2022-12-25

科普: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寨卡病毒

科普: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寨卡病毒

答:它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问:寨卡病毒病有什么症状?答: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

MedSci原创 - 寨卡,病毒 - 2016-02-11

WHO:关于寨卡病毒病的11个常见问题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

MedSci原创 - 寨卡,WHO,病毒 - 2016-01-31

加拿大发现首例通过性传播的寨卡病例

加拿大公共卫生部门当地时间4月25日公布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该国首例通过性传播的寨卡病毒病例,该病例出现在安大略省。 当天,加拿大联邦公共卫生局与安大略省公共卫生厅联合发布消息称,从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性传播的寨卡病例。官方称该病例为个案。 此前,已有多名加拿大人被发现携带寨卡病毒入境。而此次是首次发现性传播案例。 安大略省的这名患者被怀疑与此前曾经到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行的伴侣有过性接触。

中国新闻网 - 寨卡 - 2016-04-2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6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