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包膜蛋白 点击跳转

JCLA:CD62P和P10是评价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疗效的预测指标

JCLA:CD62P和P10是评价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疗效的预测指标

CD62P是一个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10是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

网络 - 终末期肾病疗效 - 2019-06-03

施一公院士再发重要成果 《PNAS》解析阿尔兹海默症关键<font color="red">蛋白</font>

施一公院士再发重要成果 《PNAS》解析阿尔兹海默症关键蛋白

最近,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高度纯化的重组γ-分泌酶,检测了128个AD来源的早老素蛋白-1(PS1)突变对β淀粉样蛋白(Aβ42和Aβ40)产量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布在12月5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生物通 - PNAS - 2016-12-09

女性,双耳后发现包块,请诊断!

女性,双耳后发现包块,请诊断!

患者,女,34岁,发现双耳后包块8年,近3年包块逐渐增大,且右颈部出现包块

影像园 - 木村病 - 2019-09-19

滕皋军教授:肝癌综合治疗新时代--TACE与系统治疗“强强联合”

滕皋军教授:肝癌综合治疗新时代--TACE与系统治疗“强强联合”

为进一步提升肝癌治疗效果,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已经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在我国,介入医生每年完成100万例以上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代表的肝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已然是当前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ioncology - 肝癌综合治疗,TACE,系统治疗 - 2019-12-18

MBio:发现调控HIV潜伏的重要宿主<font color="red">蛋白</font>

MBio:发现调控HIV潜伏的重要宿主蛋白

该研究揭示了宿主蛋白SUN2与核纤层蛋白lamin A/C相互作用通过维持抑制性染

上海巴斯德所 - SUN2,HIV,lamin,A/C - 2018-05-05

JBC:首次发现Evi外切体在突触扣结释放的机制

JBC:首次发现Evi外切体在突触扣结释放的机制

近日,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Vivian Budnik等人建立了一个体内系统来阐明外切体释放机制,结果发现了与之有关的三种蛋白Rab11, Syntaxin 1A 和 Myosin5。

生物谷 - 肿瘤,癌症 - 2012-04-10

Biological Psychiatry:张云武/许华曦合作团队揭示神经突触结构与功能调控的新途径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的参与作用

Biological Psychiatry:张云武/许华曦合作团队揭示神经突触结构与功能调控的新途径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的参与作用

神经突触的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在认知记忆中起着核心的作用。神经突触的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早期重要特征与致病因素之一。目前对于AD还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针对Aβ和tau这两个AD重要致病因子的临床实验也纷纷失败,因此迫切需要更深入揭示AD的疾病过程,以帮助寻找新的AD治疗靶标。

BioArt - 神经突触结构,功能调控,新途径,阿尔茨海默病 - 2018-08-30

中国艾滋病疫苗或明年开启III期临床试验,有望突破HIV困局

中国艾滋病疫苗或明年开启III期临床试验,有望突破HIV困局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HIV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至2002年底世界上至少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感染者死亡,且其仍以每天感染 1

MedSci原创 - 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疫苗 - 2020-12-21

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患者,男性,13岁,主诉因“右颈部无痛性肿物半年余”入院。入院查体:右侧颈上部皮肤稍隆起,皮温色泽正常,可触及一大小约3.5 cm×2.5 cm×3.0 cm肿物,前界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前2.5 cm处,后界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后1.0 cm处,上界达乳突,下界位于下颌下缘所在平面,表面光滑,活动度差,质硬,无触痛。入院前B超检查提示:右侧颈部皮下实质团块,待排良性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口腔疾病防治 - 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 - 2019-08-21

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二例

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二例

病理学诊断要求有以下几点:呼吸型上皮、黏蛋白腺体、囊壁上的透明软骨旧。其中囊壁出现软骨被认为是支气管源性囊肿较有特征的表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鳃裂囊肿,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 - 2022-10-11

:揭示<font color="red">蛋白</font>质通过TOM-TIM23超级复合物进入线粒体的分子机制

:揭示蛋白质通过TOM-TIM23超级复合物进入线粒体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报道了线粒体中介导蛋白质转运的TOM-TIM23超级复合体的结构和生化结果,揭示了蛋白质通过TOM复合物跨越线粒体外膜的新途径,并重新定义了线粒体内膜TIM23转运体复合物的核心组成。

BioMed科技 - 线粒体,TOM-TIM23 - 2023-10-04

Nature:癌细胞的“糖衣炮弹”信号

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换信息的一个信号界面,这一结构由脂质和蛋白组成,后者包含有跨膜蛋白和脂质蛋白,通过共价键进一步修饰,添加糖能形成糖蛋白。癌细胞比健康细胞糖蛋白的水平更高,如mucin-1,个别糖蛋白还可以传递环境信号,直接促进恶性肿瘤发生。糖蛋白也能相互组织,形成糖萼(glycocalyx)。近期在这一方面,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包被在细胞膜上的蛋白的物理特征是如何调控细

生物360 - 癌细胞,癌症转移,信号途径 - 2014-07-21

Lancet:一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

2009年4月,一名33岁男性因突发性胸部憋闷、呼吸困难、左肩部疼痛及睡眠时出冷汗前来 急诊科就诊。患者曾于1个月前因出现间歇性胸部不适、低热及流感样症状在门诊就治。当时在胸导联和下壁导联的心电图(ECG)上显示ST段广泛性抬高,超 声心动图未显示典型的心包炎表现。其他医疗史无特殊意义。 检 查血压123/75mmHg(1mmHg≈0.133kPa),心率70次/min。与前次相比,ECG

MedSci原创 - 心肌梗死 - 2014-02-04

PNAS:刘善虑博士发表艾滋病重要研究发现

来自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促进病毒进入细胞的蛋白质家族也能够阻止HIV和其他病毒的释放。这一研究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生物360 - 艾滋病 - 2014-08-28

Cell Research:施一公小组揭示大肠杆菌耐酸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L-谷氨酰胺通过酶促反应释放氨,使得大肠杆菌获得了耐酸性。相关论文“L-glutamine provides acid resistance for Escherichia coli through enzymatic release of ammonia”发表在1月22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文章的

生物通 何嫱 - 大肠杆菌,转运蛋白,耐酸性,Glu,游离氨 - 2013-01-2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