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4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β-arrestin 点击跳转

Science: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发出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

Science: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发出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

该研究对于psilocybin这一类致幻剂的研究,不仅深入阐明致幻的分子机制,同时有助于理解致幻剂缓解抑郁症的药理机制,为新型速效、长效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抗抑郁化合物 - 2022-01-28

十年研究,徐华强教授突破GPCR信号传导领域世界级难题

十年研究,徐华强教授突破GPCR信号传导领域世界级难题

近日,2016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评选结果新鲜出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华强教授凭借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的累累硕果,摘得2016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徐华强教授主要研究的领域是GPCR(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在全球,这个充满魅力的研究领域正不断为医药业带来新的活力——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小分子药物是GPCR的激活剂

药明康德 - GPCR信号 - 2016-12-12

牛!华人科学家同日连发6篇Cell!

牛!华人科学家同日连发6篇Cell!

今天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个“中国日”!在今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细胞》中,一共有10篇科研论文得到发表,其中5篇论文来自华人科学家的课题组,占到了半壁江山!此外,今天还有1篇来自华人科学家的研究在《细胞》上在线发表。更关键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绝大部分任职单位或通讯单位在中国。正如许多人所评论的那样,“中国生命科学正阔步前进!”1徐华强教授课题组Identification of Ph

学术经纬 - 华人科学家,Cell - 2017-07-28

Cell :上海药物所揭示强效镇痛药芬太尼和吗啡作用机理的结构基础

Cell :上海药物所揭示强效镇痛药芬太尼和吗啡作用机理的结构基础

该项研究解析并报道了芬太尼、吗啡及Oliceridine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分别激活μ型阿片受体(μO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首次揭示了芬太尼和吗啡识别并激活μOR的作用机制。

上海药物所 - 吗啡,芬太尼,镇痛药 - 2022-11-24

Cell Death Differ:Arrb2促进HIF-1α降解调控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

Cell Death Differ:Arrb2促进HIF-1α降解调控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

缺氧是一种生理相关的生物应激类型,由于氧气供应和氧气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许多实体瘤都存在着缺氧区域。

MedSci原创 - 缺氧,HIF-1α,胶质母细胞瘤,Arrb2 - 2021-05-23

Anesthesiology:新型阿片类药物Oliceridine,与吗啡比呼吸抑制作用怎么样?

Anesthesiology:新型阿片类药物Oliceridine,与吗啡比呼吸抑制作用怎么样?

Anesthesiology:新型阿片类药物Oliceridine,与吗啡比呼吸抑制作用怎么样?

MedSci原创 - 奥赛利定 - 2023-04-30

中国科学家揭示了芬太尼和吗啡与μ-阿片受体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

中国科学家揭示了芬太尼和吗啡与μ-阿片受体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

芬太尼和吗啡与μ-阿片受体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 - 吗啡,阿片受体,芬太尼 - 2022-11-17

Cancer Sci:β-抑制蛋白1对FOXO3a的抑制作用能够促使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Cancer Sci:β-抑制蛋白1对FOXO3a的抑制作用能够促使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最近,有研究表明β-抑制蛋白1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上皮到间质之间的转化(EMT)可作为前列腺癌的促使因子,但是潜在的机制仍旧不清楚。最近,有研究人员阐释了体内和体外中,β-抑制蛋白1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具体是通过抑制FOXO3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转录活性和表达来实现。详细地,研究人员发现β-抑制蛋白1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的细胞和肿瘤生长,并且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和组织中,β-抑制蛋白1的表达表现出了与F

MedSci原创 - 抑制蛋白,基因调控,前列腺癌细胞 - 2018-04-29

Science子刊:还怕痛怕痒?试试这种新药!

Science子刊:还怕痛怕痒?试试这种新药!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弗罗里达校区(TSRI)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缓解动物痛觉和痒觉的新药,他们这种新方法也可以减少药物滥用,避免大多数靶向神经系统的k阿片受体(KORs)药物的副作用。“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方面是我们可以在使用我们开发的KOR激动剂—三唑1.1时防止产生瘙痒和疼痛,同时避免与麻醉阿片样物质的兴奋及一些其他选择性KOR激动剂造成的烦躁。”TSRI教授Laura Bo

生物360 - 痛,痒 - 2016-12-08

Nature:张岩/于晓/谢欣/孙金鹏团队合作揭示胆汁酸受体配体识别及激活的独特机制

Nature:张岩/于晓/谢欣/孙金鹏团队合作揭示胆汁酸受体配体识别及激活的独特机制

胆汁酸是一类由肝细胞产生,并由胆管分泌到肠道的两亲性代谢产物,在消化过程中对人体摄入的脂肪有重要的乳化作用。胆汁酸及其受体为核心构成的肝脏-胆汁酸-肠道菌群信号转导轴,是近期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BioArt - 肝脏,受体,胆汁酸,配体,识别机制 - 2020-07-24

Mol Med Rep:circARRDC3促进白细胞介素-13诱导的鼻腔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因子和粘液的产生

Mol Med Rep:circARRDC3促进白细胞介素-13诱导的鼻腔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因子和粘液的产生

过敏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鼻黏膜炎症。它是哮喘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且AR控制不佳可导致哮喘症状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MedSci原创 - 哮喘,鼻炎,circRNA - 2021-01-15

Science:多吃鱼更聪明?孙金鹏/张岩/于晓/冯世庆团队揭示膜受体识别脂肪酸中不饱和双键并产生差异性信号转导机制

Science:多吃鱼更聪明?孙金鹏/张岩/于晓/冯世庆团队揭示膜受体识别脂肪酸中不饱和双键并产生差异性信号转导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系统药理学分析发现,这些脂肪酸,尤其是不同位置具有双键的脂肪酸对GPR120下游各信号通路具有不同的偏好性,且只有ω-3脂肪酸具有Gs活力。

“生物世界”公众号 - ω-3脂肪酸,脂肪酸,鱼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信号转导,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GPR120 - 2023-03-10

【盘点】前列腺癌相关分子机制进展(六)

【盘点】前列腺癌相关分子机制进展(六)

【1】Prostate:Vinculin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入侵、迁移和增殖来协调前列腺癌的进展

MedSci原创 - 前列腺,分子机制 - 2021-04-30

Cell:鉴别出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特殊“巨大复合物”

Cell:鉴别出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特殊“巨大复合物”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细胞产生信号机制的新信息,该研究或有望帮助指导特殊药物疗法的开发。多年以来,科学家们已经通过研究阐明了在接受来自激素、神经递质甚至药物的化学信号后细胞改变功能的分子机制,细胞外部的受体被认为可以发起信号产生的过程,从而提醒蛋白诱发级联反应事件引发所期望产生的反应。然而近些年来,该过程表现出了额外的复杂性,这

生物谷 - 细胞信号 - 2016-08-08

2015年最具影响力的国内生物研究!

2015年最具影响力的国内生物研究!

近日,自然出版集团向全球发布《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白皮书,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的学术界。据白皮书所述中国已经具备“高水平的科研实力”。 那么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里,中国的生物学者们又做出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对于这些成果,你又有什么看法?谷君在本文中收录了一些今年重大的国内研究突破,欢迎关注“生物谷微信”参与投票,选出大家心目中的中国年度研究TOP10! 1、北大谢灿课题组发现磁感

生物谷 - 生物,研究 - 2015-12-14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