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Vandetanib 点击跳转

Nature子刊:湖南大学彭绍亮团队在基于多模态网络表征学习的药物发现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Nature子刊:湖南大学彭绍亮团队在基于多模态网络表征学习的药物发现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该研究探索发现了基于生物网络的多模态网络表征学习技术,为缺乏生物或临床标注数据的药物发现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iNature - 药物发现方法研究 - 2023-04-29

【盘点】膀胱疾病研究小结

【盘点】膀胱疾病研究小结

膀胱是一个储尿器官。在哺乳类,它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一个囊形结构,位于骨盆内,其后端开口与尿道相通。膀胱与尿道的交界处有括约肌,可以控制尿液的排出。膀胱为锥体形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膀胱癌是指

MedSci原创 - 膀胱 - 2020-04-25

FDA:礼来口服RET抑制剂selpercatinib在美国上市

FDA:礼来口服RET抑制剂selpercatinib在美国上市

高选择性RET抑制剂Selpercatinib(也叫LOXO-292)获批上市!该药是一种口服RET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RET突变型甲状腺髓样癌(MT

MedSci原创 - Selpercatinib,RET抑制剂 - 2020-05-10

精准诊疗时代,甲状腺癌靶向治疗即将迎来“自主”时代

精准诊疗时代,甲状腺癌靶向治疗即将迎来“自主”时代

作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近年呈现显着上升的趋势。甲状腺癌可以分为多种亚型,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 ~ 95%,通常情况下DTC生长缓慢,传统手术治疗患者的20年生存率超过90%。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且对放射性碘治疗无效,其10年生存率较低。而另一种甲状腺癌的亚型——甲状腺髓样癌(MTC)更是预后差,早期易发生转移。分享甲状腺癌诊疗难

肿瘤资讯 - 精准诊疗,甲状腺癌,靶向治疗 - 2019-11-05

2011年美国35只新药获批 创7年新高

2011年美国35只新药获批 创7年新高

2011年,随着制药公司对监管部门要求提供更多安全数据作出积极回应,并全力避免FDA在最后一刻“发补”,美国获批新药数量创7年来新高,共批准35只新药(MedSci注:国内很多数据说是30只,其实不正确,35个,包括了一些成像剂),同比上一年21只有较大幅度提高。2004年共有36只新药获得批准。 小结下来,肿瘤有7个,用于孤儿病的有10个,丙肝新药2个,抗凝药物2个,用于MRSA感染1个,蝎毒

MedSci原创 - 新药,FDA - 2012-01-20

TP53突变怎么办?安罗替尼出奇制胜!

TP53突变怎么办?安罗替尼出奇制胜!

TP53(P53)是被广泛研究的癌症基因之一。

找医宝典 - TP53突变,安罗替尼 - 2022-05-28

2011年全球新药研发盘点

2011年全球新药研发盘点

不知不觉,2012年到了,回首2011年,对于制药行业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行业在推出前景看好的治疗药物上似乎显得略为平淡。 Gilenya:副作用引关注 2011年4月,当诺华生产的药物Gilenya在英国上市时,成为该国市场上第一只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口服药物。 这是MS治疗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预计在未来几年中,这一领域将会出现更多的竞争对手。Gilenya(fingol

MedSci原创 - 新药,研发 - 2012-01-20

综述: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出血及血栓栓塞

  【摘要】新生血管在肿瘤生长及转移播散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发展的焦点。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及舒尼替尼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被批准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并有更多的同类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出血、动静脉血栓栓塞在内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已成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抑制剂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总结并详细分析了有关VEGF

MedSci原创 -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血栓栓塞 - 2012-02-25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出血及血栓栓塞

  【摘要】新生血管在肿瘤生长及转移播散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发展的焦点。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及舒尼替尼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被批准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并有更多的同类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出血、动静脉血栓栓塞在内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已成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抑制剂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总结并详细分析了有关VEGF

中国医学论坛报 -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血栓 - 2012-02-06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失败后治疗策略

近年来,涉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各类研究层见叠出,证据亦越来越多。各类指南推荐的TKI治疗范围涵盖了晚期NSCLC的二、三线治疗,一线治疗甚至维持治疗,由此推断极大比例的晚期 NSCLC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必然会接受EGFR-TKI治疗。但是,无论近期疗效如何,最终患者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对TK

MedSci原创 - NSCLC,EGFR - 2013-05-22

十三大类抗肿瘤药物靶点汇总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任重而道远。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殖,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研发的焦点正在从传统细胞毒药物转移到针对肿瘤细胞内异常信号系统靶点的特异性新一代抗肿瘤药物。不同于传统细胞毒药物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靶点特异性抗肿瘤药

MedSci原创 - 靶点,肿瘤 - 2014-05-2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