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6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核膜 点击跳转

Nature Cell Biology:p300核胞浆穿梭是哈钦森-吉尔福德早衰综合征mTORC1过度激活的基础

Nature Cell Biology:p300核胞浆穿梭是哈钦森-吉尔福德早衰综合征mTORC1过度激活的基础

这些结果揭示了营养物质如何通过进出细胞核的阳性调节剂p300来调节mTORC1,一种细胞质复合物,以及这种途径如何在哈钦森-吉尔福德早衰综合征中失调,导致mTORC1过度活和自噬缺陷。

MedSci原创 - mTORC1,p300核胞浆,哈钦森-吉尔福德早衰综合征 - 2024-02-25

Cell:探索神经细胞如何配备嗅觉受体

Cell:探索神经细胞如何配备嗅觉受体

自然界中存在成千上万种气味分子,动物对这些气味分子有着惊人的识别能力。鼻中的嗅感觉神经元(Olfactory sensory neuron,OSNs)可以直接感知气味传送分子,然后向大脑发生信号。人类中有1000多种不同类型的OR基因,广泛分布于两条染色体上;小鼠、狗和其他的动物则有更多的OR基因。然而很久以来,生物学家们一直疑惑于,每个神经细胞如何只配备一种类型的嗅觉受体(OR)。 一个神经细

生物通 - 神经,精神,嗅觉 - 2013-03-09

Circulation:Bmpr2突变与炎症协同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Circulation:Bmpr2突变与炎症协同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突变是遗传性肺动脉高压(PAH)的重要风险因素,约20%的携带者会罹患此病。但环境因素(如炎症)是如何驱动Bmpr2突变对PAH易感的机制尚不明确。在Bmpr2+/-小鼠中过表达5-LO(5-脂氧合酶)可引发肺部炎症和一过性PAH。因此,5-LO和它的代谢产物,白三烯B4,均是二次打击的候选物。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5-LO介导的肺部炎症如何与表型沉默的Bmpr2缺陷

梅斯原创 - Bmpr2,肺动脉高压,炎症,白三烯B4,5-LO - 2019-10-24

J Virol :杆状病毒一核心基因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J Virol :杆状病毒一核心基因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武汉病毒研究所系统病毒学研究组在杆状病毒ODV特异性囊膜蛋白HA72的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病毒学重要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原文下载】 杆状病毒包含37个核心基因,它们在病毒生活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 NPV)编码的ORF72&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 - 武汉病毒研究所,系统病毒学,杆状病毒,囊膜蛋白 - 2013-12-13

eLife:CRISPR新成果!中科院动物所揭示Sun5异常导致无头精子症分子机制

eLife:CRISPR新成果!中科院动物所揭示Sun5异常导致无头精子症分子机制

精子作为携带雄性遗传物质的关键载体,其形态、活力、完整性对雄性生殖力至关重要。人类无头精子症的报道已有几十年历史,典型症状是精液中精子只具有能运动的尾部及小团胞质,从而导致男性不育。

动物研究所 - CRISPR,中科院动物所,Sun5 - 2017-10-09

NAT COMMUN:揭示维持人干细胞年轻态的新机制

NAT COMMUN:揭示维持人干细胞年轻态的新机制

2019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Stabilizing heterochromatin by DGCR8 alleviates senescence and osteoarthrit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miRNA合成通路关键因子DGCR8通过稳定异染色质抑制人间充

细胞 - 干细胞,年轻态,新机制 - 2019-07-28

右耳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CT病例!

右耳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CT病例!

男,56岁,右耳反复流脓2年余,加重伴听力下降、疼痛2月,突发右侧周围性面瘫3周。

影像园 - 右耳,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CT病例 - 2018-07-20

Elife:Sun5异常导致无头精子症分子机制

Elife:Sun5异常导致无头精子症分子机制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李卫研究组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SUN5敲除的小鼠,发现SUN5的缺失不影响雌性生殖力,却能导致雄鼠不育。初步研究发现,缺乏SUN5的精子与人类的圆头精子症非常相似。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 Sun5,HTCA,伪圆头精子症 - 2017-11-17

Virology: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董春升教授揭示HIV-1整合前复合物入核新机制

Virology: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董春升教授揭示HIV-1整合前复合物入核新机制

近期,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董春升教授在《Virology》上发表了题为 “The transmembrane nucleoporin Pom121 ensures efficient HIV-1 pre-integration complex nuclear import”的研究论文,研究报道了跨膜核孔蛋白Pom121在HIV-1 PIC入核过程中的作用。

病毒学界 - 病毒感染,HIV,前复合物,基因组 - 2018-07-11

MBio:发现调控HIV潜伏的重要宿主蛋白

MBio:发现调控HIV潜伏的重要宿主蛋白

5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mBio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研究组的研究论文SUN2 modulates HIV-1 infection and latency through association with lamin A/C to maintain the repressive chromatin。该研究揭示了宿主蛋白SUN2与核纤层蛋白lamin A/C相互作用通过维持抑制性染

上海巴斯德所 - SUN2,HIV,lamin,A/C - 2018-05-05

李贵森:2019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李贵森:2019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难治性肾病合征,尤其是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治进展 - 2020-03-18

Blood:APL细胞外染色质使凝血及纤溶恶化

Blood:APL细胞外染色质使凝血及纤溶恶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常伴发危及生命的血栓及出血。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APL缓解率已达90%,成为高度可治愈型人类恶性肿瘤。但是,多个以总体人群为基础的大型高水平临床研究表明,APL患者的早期死亡率仍高达17-30%,且凝血紊乱并发症占早期死亡原因的40-65%,成为后ATRA时代提高APL治愈率的主要阻碍。

科学网 - APL - 2017-04-11

Nature:LRRK2可能是帕金森病的重要机制

2012年10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同美国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一项合作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采用多能干细胞技术,揭示了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随着衰老过程而发生退行性病变的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为诊断、预防与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帕金森病是一种在老龄人群中高发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医学界认为,帕金森病致病因是

医学论坛网 - 帕金森病,衰老,机制 - 2013-07-19

细胞核靶向给药实现高效抗癌

细胞核靶向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药体系成功实现高效抗癌 面对全球严峻的抗癌形势,如何在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减轻病人痛苦并延长生存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带领的介孔与低维纳米材料课题组,致力于开发高效抗肿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细胞核靶向介孔二氧化硅(MSNs)纳米药物输运体系研究领域积极探索,取得系列重要创新进展

科学网 - 介孔二氧化硅,核靶向给药方式,多药耐药性 - 2014-11-06

Nature杂志3月必看的亮点研究,你都看了么?

2017年3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转眼3月即将结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点研究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了本月Nature杂志的亮点文章,以飨读者。【1】Nature:重磅!发现CD4 T细胞HIV病毒库的标志物---CD32adoi:10.1038/nature21710.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方法能够在服用抗HIV药物的人体内精确地找到给人类免

生物谷 - Nature - 2017-03-3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