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刘明耀课题组在GPCR介导的免疫微环境调控中取得重要进展 点击跳转

J Neruosci:上海交通大学揭示入睡困难新机制

J Neruosci:上海交通大学揭示入睡困难新机制

睡眠秘密总是会不断引起人类好奇心。我们为什么需要睡觉?为什么会在夜晚昏睡,白天醒来?我们身体内部,是不是有一只无形手,每天拨动时钟,控制着每一次规律作息?这些问题,同样是很多神经生物学家孜孜不倦研究课题

上海交通大学揭示入睡困难新机制 - 入睡困难,睡眠,钾离子通道,Kv4 - 2018-10-01

PNAS:北大年轻教授解析肠道病原微生物新机制

PNAS:北大年轻教授解析肠道病原微生物新机制

北京大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等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proteomics reveal distinct chaperone–client interactions insupporting bacterial acid resistance”文章,利用新开发比较蛋白质学技术:CAPP-DIGE,揭示了细菌抗酸伴侣蛋白独特底物。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

生物通 - 肠道,病原微生物,新机制 - 2016-11-20

连环“抄袭”相互致谢:厦大院长博士论文再调查

连环“抄袭”相互致谢:厦大院长博士论文再调查

博士毕业论文正文近一半篇幅与自己所带学生硕士毕业论文雷同,就连致谢也部分一致。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建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院长博士论文被指抄袭学生硕士论文》,指出厦门大学7月14日宣布“进行调查”后,一直未公布调查结论。8月10日晚,厦门大学官方博发布了《关于“蔡建春博士论文被

科学网 - 连环“抄袭”,厦大,论文 - 2017-08-21

验一次血,发现你<font color="red">的</font>“生物年龄”

验一次血,发现你“生物年龄”

当下一些传统观念老年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呈现年轻化趋势。以时间为尺度“身份证年龄”已经不能充分反映真实健康状况,因此,“生物年龄”这一更能准确反映机体实际健康状况概念,逐渐进入医学研究视野。 首都医科

生物谷 - 生物年龄 - 2016-09-15

【盘点】揭秘炎症和癌症发生<font color="red">的</font>关联之谜

【盘点】揭秘炎症和癌症发生关联之谜

很多研究都表明,不可控制炎症往往与肿瘤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而且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肿瘤相关炎症能够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转移,而且持续性炎性环境也能通过触发某些特殊基因突变来诱发肿瘤产生。如今炎性与肿瘤研究另一个新领域:炎性环境对肿瘤影响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重点。虽然炎症是我们从疾病和损伤恢复一个重要部分,但慢性炎症已知与多种癌症有关,如肺癌、肝癌等;而且许多研究都将慢性炎

生物谷 - 炎症,癌症 - 2016-06-29

PLoS ONE:左建平等青蒿素衍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再获<font color="red">进展</font>

PLoS ONE:左建平等青蒿素衍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再获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多系统累及致死性自身免疫病。多年来,由于受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靶点缺乏、相关疾病动物模型周期过长等因素制约,SLE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缓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员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SLE治疗药物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SM934作为治疗SLE候选新药,

MedSci原创 - 青蒿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2012-03-23

Cancer Cell:上海交大唐玉杰<font color="red">课题组</font>发现儿童脑干胶质瘤DIPG<font color="red">的</font>表观遗传靶向治疗新策略

Cancer Cell:上海交大唐玉杰课题组发现儿童脑干胶质瘤DIPG表观遗传靶向治疗新策略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子刊、癌症研究领域顶级学术期刊《Cancer Cell》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唐玉杰课题组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Michelle Monje实验室合作完成题为“Tranional Dependencies in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儿童脑瘤研究论文。肿瘤是目前儿童死亡第二大原

生物帮 - 脑干,胶质瘤,表观遗传 - 2017-05-18

曹雪涛院士Nature Immunology发表<font color="red">免疫</font>新成果

曹雪涛院士Nature Immunology发表免疫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人员证实,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G(Siglec-G)通过破坏MHC 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形成抑制了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提呈。这一研究发现发布8月22日《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我国著名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这篇论文通讯作者。

生物通/何嫱 - 曹雪涛,免疫 - 2016-08-28

同济高华小组:捕获<font color="red">重要</font>靶点 阻断肿瘤复发

同济高华小组:捕获重要靶点 阻断肿瘤复发

  高华教授研究掠影 尽管肿瘤转移复发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是对于它研究,却非常薄弱,特别是向多个靶器官转移过程,是否存在有核心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调控…… 肿瘤转移复发是绝大部分肿瘤病人死亡最直接原因。乳腺癌发生早期,离开原发位肿瘤细胞,最终会在肺、骨、脑等多个远端器官,播种生长成致命转移病灶。尽管肿

中国科学报 - 高华,肿瘤 - 2016-07-26

Adv Sci:三维生物打印制造人工类组织获新<font color="red">进展</font>

Adv Sci:三维生物打印制造人工类组织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阮长顺副研究员、潘浩波研究员与吕维加教授研究团队在三维生物打印制造人工类组织领域取得进展。团队通过生物打印优化设计及诱导型生物墨水研发,成功构筑精确排布成骨细胞“活”人工骨组织。所制造“活”人工骨,不仅维持细胞短时间高存活率(24小时内大于95%),还能实现细胞长时间体内外功能化,促进新骨再生。此项研究成果以题为“3D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 三维生物打印,人工骨,组织修复再生 - 2017-12-23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font color="red">进展</font>:李国红、付巧妹、<font color="red">刘</font>光慧等人研究成果入选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李国红、付巧妹、光慧等人研究成果入选

2021年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生物世界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2021-02-28

Cell Rep:发现新型效应性Treg细胞亚群

Cell Rep:发现新型效应性Treg细胞亚群

近年来研究发现,Treg细胞还会分泌一种新型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该因子已被证实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很强免疫抑制能力,能够感染性疾病和肿瘤引起传染性免疫耐受。

中科院微生物所 - Treg细胞,IL-35,BAC转基因技术 - 2017-11-17

《Cell》:中国科大揭示光感知促进脑发育<font color="red">的</font>神经机制

《Cell》:中国科大揭示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神经机制

该研究成果提示公共卫生研究应关注新生儿日常环境,进一步探索光环境对新生儿大脑发育影响。

网络 - 神经机制,脑发育,光感知 - 2022-08-09

皮肤微生物和皮肤屏障

皮肤微生物和皮肤屏障

皮肤微生态您了解多少?

海龙话皮 - 皮肤屏障,皮肤微生物 - 2023-09-29

第二届发育和疾病表观遗传学上海研讨会/亚洲表观遗传学联盟第三届年会在沪开幕

BioEvent报道(记者 何丽):由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联合主办“第二届发育和疾病表观遗传学上海研讨会暨亚洲表观遗传学联盟第三届年会”于7月4日上午8本届会议以“发育和疾病表观遗传学”为主题,旨在增进亚洲范围内表观遗传学研究交流与合作。大会邀请了35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就各自研究最新进展做发言报告,共同

会议 - 2008-07-07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