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先驱人物 点击跳转

不要笑、不要笑,研究提醒:如果你想看上去更年轻,最好使用这个表情

不要笑、不要笑,研究提醒:如果你想看上去更年轻,最好使用这个表情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上去更年轻。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很多人不惜花重金并冒着风险去做美容手术。

“国际科学”微信公众号 - 皱纹,微笑 - 2021-10-25

《自然》评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自然》评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6月21日,英国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的新闻特写栏目专门介绍了十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这十位科学家由《自然》的记者和编辑们选出,他们在神经科学、空间科学、结构生物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提升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份名单中包括4位女科学家,她们是率先在小麦和大米上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中科院遗传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观察到蛋白质在原子层面是如何工作的清华大

MedSci原创 - Nature,科学之星 - 2016-06-21

安进以1.67亿美元收购丹麦生物技术公司Nuevolution

安进以1.67亿美元收购丹麦生物技术公司Nuevolution

今天安进宣布将以1.67亿美元收购丹麦生物技术公司Nuevolution,与昨天收盘价比溢价169%。Nuevolution的技术平台名为Chemetics,虽然描述的神乎其神但怎么看就是普通DNA编码技术。这两个公司本来就有合作项目,如果达到所有里程碑安进需支付4.1亿美元。Nuevolution与葛兰素、强生、默沙东、诺华等大药厂也有合作,主要产品线是免疫和肿瘤药物、包括主流靶点RORγt、B

美中药源 - 安进,生物技术公司,免疫药物,肿瘤药物 - 2019-05-23

Science子刊:蝎毒修饰的CAR-T免疫疗法精准对抗胶质母细胞瘤

Science子刊:蝎毒修饰的CAR-T免疫疗法精准对抗胶质母细胞瘤

CAR-T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目前有希望治愈癌症患者的手段之一:对患者体内分离出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和诱导增殖后,将其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大大提升抗癌效率和靶向性。然而,免疫疗法尚具有脱靶

转化医学网 - 2020-03-09

重磅!中国有望开展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编辑人体试验,治疗肺癌

重磅!中国有望开展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编辑人体试验,治疗肺癌

一个月前,NIH下属的重组DNA咨询委员会分析了CRISPR-Cas9技术的潜力、安全性、以及潜在的伦理问题后,一致批准它应用于人体。消息一经放出,人们也纷纷猜测第一个人体试验究竟会由哪家科研机构完成。 今天,Nature主页传来重磅消息。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有望率先进行全球首个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人体的试验。据华西医院的卢铀教授介绍,这项临床试验已在今年7月6日通过

华西医院官方网站 - 基因编辑,人体,试验,肺癌 - 2016-07-22

寨卡肆虐催生疫苗研发热

寨卡肆虐催生疫苗研发热

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宣布,目前已同寨卡联系起来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非同寻常”的集中暴发,是必须“引发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中国科学报 - 疫苗,塞卡病毒 - 2016-02-18

《自然》社论:科学家应参与尖端疗法审批过程

《自然》社论:科学家应参与尖端疗法审批过程

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社论称,科研机构、资助者和科技期刊在客观上“鼓励”科学家陷入论文发表等书面研究的漩涡,然而,将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进展联系起来至关重要,科学家应该凭借学术专长,帮助审批机构加速尖端医疗时代的到来。文章分析认为,目前实验室中的前沿发现,如将经过基因编辑的病毒插入视网膜细胞中以对抗导致失明的遗传疾病等,在展示应用潜力的同时,也为监管带来麻烦。文章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为例,

科技日报 - 尖端疗法,审批,科学家 - 2017-08-11

国家卫健委发文,基层医生的宣传任务来了

国家卫健委发文,基层医生的宣传任务来了

国家卫健委下发新任务,“健康快乐夕阳红”宣传活动开始了。

基层医师公社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整理 - 基层医生,宣传任务 - 2019-03-15

风湿病的艺术史(3)

在扬·凡·艾克创作的《羔羊的颂赞》(1432年)中有一组施洗约翰的形象,其左手拇指可见典型的赫伯登结节。在画作《布拉邦公爵若翰四世》(1441年)中,这位佛莱德斯画家还描绘了天鹅颈样和纽扣花样畸形。在他创作于1436年的另一幅著名画作《卡农的圣母》中,教士凡·德帕勒的左侧颞动脉突出伴瘢痕形成,左耳前的头发及眉毛缺失,左手有弥漫性肿胀。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风湿性多肌痛的大动脉炎,而大动脉炎直至1932

丁香园 - 维纳斯的诞生,画作,波提切利,疾病,哥特艺术 - 2014-12-02

Lancet:长时间工作可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

Lancet:长时间工作可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据发表于Lancet上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每周工作55小时及以上的人发生卒中的风险可增加33%,此外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也较高。该研究是调查心血管疾病与工作时间关联的诸多研究中样本量最大的一个。去年,今日医学新闻报道,与每周仅工作40小时及以下的人相比,每周工作61-70小时的工作狂患冠心病的风险可升高42%。据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

MedSci原创 - 卒中,冠心病 - 2015-08-22

CAA 2014 :祝贺王景阳与吴新民教授获终身成就奖

热烈祝贺王景阳教授与吴新民教授 荣获第八届新晨杯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终身成就奖 2014年4月19日,在隆重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大会开幕式上,著名麻醉学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开拓者,全军麻醉奠基人之一王景阳老教授以及英国皇家麻醉院名誉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吴新民教授被授予第八届“新晨杯”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终身成就奖。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MedSci原创 - 麻醉学,中国医师协会,CAA - 2014-04-21

杨进刚:“医生该不该做科研?”是个愚蠢的问题

不做研究,无以造就好医生 王辰教授表示,临床上经过摸爬滚打获取的临床经验往往模糊、肤浅和有限,难于科学验证,这种临床经验是狭隘的。而大部分医生其实忽略了,临床研究也是一种直接经验,医生应该着眼于这种更高层次的临床经验。 王辰把医生分为三类,首先是临床行医者(医匠,Clinician),其次是科学行医者(医师,Scientific physician),最高的层次则是医学科学家(Physician

新浪微博 - 医生,科研 - 2014-09-11

AGBT 2014:二代测序拯救一个年轻的生命 诊断出钩端螺旋体脑炎

在AGBT 2014上,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Joe DeRisi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新一代测序如何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14岁的男孩,他出生时患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早些时候他曾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这名男孩最初患上结膜炎,再后来是葡萄膜炎。之后他多次就医,白细胞数量也在不断升高。然而,感染的各种检测,利用培养物和PCR,都表现出阴性,无法判断病原体。 医生

MedSci原创 - 测序,脑炎 - 2014-03-01

施一公教授解析Beclin1蛋白新作用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 “Crystal 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 reveal Beclin 1 as a novel membrane binding protein”的文章,通过结构生物学分析方法,解析了一种关键蛋白的新作用,并提出了解析这一蛋白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框架,相关成果公布在《细胞

MedSci原创 - Beclin1 - 2012-02-17

Science:独处到底有多可怕

一天中总有某个时刻,你可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让思维信马由缰。也许你的思绪突然从手头的工作游离开去,也许你坐在交通工具上百无聊赖,也许你抽出空来静静的沉思。然而一项新研究告诉我们,尽管大家都会时不时地神游一下,但许多人其实并不喜欢独自一人静静的思考。事实上,一些人甚至宁愿选择温和电击。相关论文发表在本期的Science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我很激动,”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Matthew Killings

冷泉港实验室 - 独处,沉思 - 2014-07-17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