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思考 点击跳转

微创医学进入整合时代?听听这些院士们怎么说

微创医学进入整合时代?听听这些院士们怎么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在第四届华夏医学微创论坛上提出了这一思考。随着医疗科技和治疗方式的不断颠覆,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微创医疗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健康界 - 微创医学,医疗科技,整合 - 2018-10-14

结核分枝杆菌的咳嗽气溶胶可预测接触性肺结核的风险吗?

结核分枝杆菌的咳嗽气溶胶可预测接触性肺结核的风险吗?

2016年7月,发表于《Clin Infect Dis》的一项研究考察了咳嗽气溶胶预测接触肺结核进展的能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人群中仅5%~10%出现肺结核疾病。这个变化性的机制仍知之甚少。研究者最近证明咳嗽气溶胶预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菌群单位比标准痰菌涂片更准确。因此研究者假设咳嗽气溶胶培养能预测接触肺结核进展。研究者在乌干达坎帕拉的85名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和369名家庭接触者中开展一项回顾性队列研

环球医学 - 肺结核 - 2016-07-18

Neurology:每周吃一次海鲜有助于减缓记忆力丧失

Neurology:每周吃一次海鲜有助于减缓记忆力丧失

根据拉什大学医学中心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研究称,的一周至少吃一顿海鲜或其他含有ω- 3脂肪酸的食物可以防止老年人记忆丧失和增强思考问题的能力。研究报道称吃海鲜少于一周一次的老年人参与者的记忆丧失和思考能力比每周至少吃一个海鲜餐的老年人减弱的更快。

生物谷 - 记忆,海鲜 - 2016-05-16

“治愈”病人,医生应多一些人文关怀

“治愈”病人,医生应多一些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带给人的压力感越拉越大。一时不慎,身患疾病,此刻的身份就成了病人。得病之人既要面对两个现实问题。其一:病症的过程,小到感冒,大到癌症,不同疾病带给个体的痛苦程度都是不同的,如非当事人很难体会其中的感受。其二:心灵创伤,人在得病后总会面对情绪问题,有人会想“为何我这么不幸?”再有“为什么我会得病?“不同的文化层次影响着病人对类似问题的理解和判断。此时病人在对人生进行阶段性

健康界 - 医患 - 2015-11-19

当医生再忙也不能只看病不看人

当医生再忙也不能只看病不看人

瑞金医院普外科医生费健昨天下午出现在交大医学院的一间阶梯教室里,他的出现开启了本学期交大医学院临床8年制大四学生《医患沟通》课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将首次由新成立的瑞金临床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的10名临床一线的医生,“组团”前来为医学生开课。不懂与病患交流 部分医生往往只看病不看人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近年来国内医患矛盾凸显,患者对医生普遍存在不信任甚至仇视的现象,伤医事件也频频发生。课堂上

青年报 - 医患关系,医患沟通 - 2015-11-11

未来医院成功的三个走向

未来医院成功的三个走向

近日,正在深入思考当今社会,医院管理的研究与创新走向。什么样的医院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并不是每一个医院都适合走同样的发展之路。当然医院发展的成功走向,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在医改的大环境中,其实发展的规律也是可以总结探索和思考的。在此,自己做一点研究性思考,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供关注者参考。

健康界 - 医院管理 - 2018-05-09

七条建议帮你偿还“睡眠债”

七条建议帮你偿还“睡眠债”

Medical News Today

MedSci原创 - 睡觉剥夺,睡眠不足 - 2016-03-08

易利华:未来医院往哪走 需要知道这三个方向

易利华:未来医院往哪走 需要知道这三个方向

虽然每一个医院的发展道路都各不相同,但是在同样的背景下,医院的发展道路还是具有一定共性的。

健康界 - 医院发展,方向 - 2018-05-10

如何当好医院的职能科室科长?

如何当好医院的职能科室科长?

医院职能部门的科长在管理工作中,其定位很重要。他是执行者、是助手、是参谋、是落实者。

健康界 - 职能科室,科长 - 2017-10-21

我是如何打通临床思维的任督二脉

我是如何打通临床思维的任督二脉

记得在门诊遇到过一些年轻患者不明原因胸痛,常规体检、常规心电图、胸CT和化验均未发现异常,询问病史中了解到患者有胸闷,我怀疑是否存在支气管哮喘,于是让患者做肺功能检查明确为哮喘。‍‍‍‍‍‍‍

呼吸科的故事 - 肺水肿,.哮喘 - 2023-03-01

被通报批评!院外专家会诊手术没法玩了

被通报批评!院外专家会诊手术没法玩了

院外会诊费用变成医院索要红包,医院医生均被处理,院外会诊手术到底应该怎么做?

“看医界”微信号 - 通报批评,院外,专家会诊 - 2019-02-25

坐观中外器械大腕云集论道创新——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苏州开幕

坐观中外器械大腕云集论道创新——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苏州开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人才、资金、技术和科研实力等方面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何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让高性能医疗器械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是业内值得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些思考,行业界的专家、学者集聚苏州独墅湖畔,坐而论道,激辩、筹谋。

生物谷 - 药械,高峰论坛 - 2015-09-15

不做研究,如何提高整体临床医疗水平?

不做研究,如何提高整体临床医疗水平?

为了铭记和表彰这些优秀研究,《中国医学论坛报》邀请青年医生代表,从不同角度分享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思考与感悟。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16-01-15

王德华:我们好像正朝着与诺奖相反的方向上飞奔

  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确切说是中国大陆地区)的一块心病,一个心结,一种情怀,一个追求,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情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迫切。杨振宁老先生前几年曾预测过,(好像是)20年左右(?),说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的。   只要有梦,只要认真做事,只要有决心,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早上与同事在议论今年的生理和医学诺贝尔奖。同

科学网 - 王德华,诺贝尔奖 - 2012-10-10

海外进修:究竟学什么,怎么学?

对国内大部分医生来说,在职业生涯中书写一笔海外进修经历早已不再是难事。那么应该如何规划与准备,以最大化海外进修的收获呢?本报邀请6位中美心脏科专家和相关领域人士畅谈这一话题,看看“过来人”的经验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医生海外进修:中国医疗发展之必然 从事中美医生进修和交流工作已超过15年的蓝莉女士指出,21世纪生命科学以惊人速度向前发展,医学专业已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10大行业之一。我国医疗

中国医学论坛报 - 医生海外进修,学什么,怎么学 - 2015-08-0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