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核糖体生物合成(RiBi) 点击跳转

【盘点】2017年里,这9篇论文都证实:运动有益健康(改变肠道菌群、延缓细胞衰老、降低死亡风险……)

【盘点】2017年里,这9篇论文都证实:运动有益健康(改变肠道菌群、延缓细胞衰老、降低死亡风险……)

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团队通过多篇论文力证了“合理运动有益健康”这一真理。

生物探索 - 运动,帕金森,肠道菌群,大脑健康,细胞衰老 - 2017-12-17

BMC Oral Health:含氟康唑和克林霉素的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的热敏和黏附凝胶用于治疗牙周病研究

BMC Oral Health:含氟康唑和克林霉素的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的热敏和黏附凝胶用于治疗牙周病研究

本研究研究了含克林霉素负载乳小体和负载氟康唑(FLZ)的固体脂质纳米颗粒(sln)的热敏凝胶制剂的制备和表征,以及它们在治疗引起牙周病的常见微生物中的体外抗菌和抗真菌效果。

MedSci原创 - 牙周病,克林霉素,氟康唑,固体脂质纳米颗粒 - 2024-05-13

【年终盘点】2016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研究进展

【年终盘点】2016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研究进展

2016就要结束,梅斯医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盘点了“2016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学习。【1】Nature:诺奖得主又一重大发现——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消失”的记忆或可恢复!在阿尔兹海默氏症早期阶段,患者通常并不会记起最近所经历的事情,然而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诺奖得主、Susumu Tonegawa教授和他的来自MIT的科学家同伴们表示,这些记忆仍然储存在大

MedSci原创 - 阿尔兹海默病 - 2016-12-24

名师出高徒:施一公团队90后博士生三年五篇一作Science

名师出高徒:施一公团队90后博士生三年五篇一作Science

11月18日下午,2016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正式公示,共有来自于9个院系的7名博士生与3名硕士生最终获此殊荣。其中,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唯一的获奖者,是师从施一公教授的博士生万蕊雪。11月18日下午,2016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正式公示,共有来自于九个院系的7名博士生与3名硕士生最终获此殊荣。其中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唯一的获奖者是来自施一公教授课题组的博士生万蕊雪

巴傲得科研顾问 - 施一公团队,Science,万蕊雪 - 2016-11-22

Nature子刊:雷帕霉素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Nature子刊:雷帕霉素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研究表明雷帕霉素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为ALS患者提供了令人放心的安全性结果。

MedSci原创 - 雷帕霉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 2023-10-02

一文读透——新型冠状病毒

一文读透——新型冠状病毒

10年前,一种神秘的病毒夺走800人生命,致8000人感染,成为全球性威胁。它让人类惊慌失措,关注度甚至超过伊拉克战争,成为世界各媒体的头条新闻,这就是SARS。所幸的是,在SARS被击败后几年内,再没有出现过如此厉害的病毒。现在,一种新型冠状病毒nCov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12年,荷兰、丹麦、沙特、卡塔尔均有人因感染这种冠状病毒而丧命。2013年,法国及澳大利亚也发现了人感染nCov。世

阳明学社 - 冠状病毒 - 2020-01-26

Adv Sci:上海交通大学冯海忠/李彦欣等团队合作发现驱动胶质瘤进展的新机制

Adv Sci:上海交通大学冯海忠/李彦欣等团队合作发现驱动胶质瘤进展的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调节剂TRIM24被确定为胶质瘤进展的驱动因素,其中TRIM24过表达促进HRasV1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进展为上皮样GBM (p-GBM)样肿瘤。

iNature - 胶质瘤,Ep-GBM - 2024-06-06

综述:神经精神性狼疮研究进展

综述:神经精神性狼疮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总体发病率为1:2000。男女比例为1:9,育龄期女性多见。SLE累及肺,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时更为严重,且为主要死因。SLE的神经精神症状是SLE的主要临床表现而非并发症。 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发病率为21%到95%。其预后高度可变,预后差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 没有规范的标准和定义;2 没有使用确定的标准评价

丁香园 - 狼疮肾炎,神经功能缺损,抗磷脂抗体,硫唑嘌呤,抗凝治疗 - 2014-10-09

【盘点】2018年9月20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8年9月20日Blood研究精选

2018年9月20日Blood研究精选

MedSci原创 - Blood - 2018-09-21

NSMB:深圳大学朱卫国团队发现DNA损伤修复的调控新机制

NSMB:深圳大学朱卫国团队发现DNA损伤修复的调控新机制

该研究报道了丙酮酸脱氢酶1α (PDHE1α)催化丙酮酸代谢,能够在DNA损伤反应中迅速提供乙酰辅酶A。

医药加学习班 - DNA损伤修复,丙酮酸脱氢酶 - 2023-10-03

与药物治疗和人类疾病相关的乳酸性酸中毒

与药物治疗和人类疾病相关的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是在生理正常过程中产生的,在疾病状态下是一种常产生的物质。当产量增加与清除率降低并存时,临床病程的严重程度会升级。

重症医学 - 乳酸性酸中毒 - 2023-04-05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1例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1例

骨髓形态学检验中发生吞噬血细胞的原因很多, 且被吞噬的细胞类 型也较多。但外周血出现 中 性粒 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红细胞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在 临 床工作中,笔者发现1例外周血 中 性粒细胞、单核细 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血红蛋白尿,吞噬红细胞现象 - 2020-06-13

Nature:支原体病原体潜入我们的防线

Nature:支原体病原体潜入我们的防线

研究表明支原体病原体以独特的方式产生DNA以保护它们免受免疫反应攻击。这一结果为我们利用这种策略抵抗病原体提供了新途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生物通 - 支原体,病原体,免疫系统 - 2018-11-27

Science:首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

Science:首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

“真正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就像戴上一副新眼镜。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切,我们离理解一切意味着什么又近了一步。”

转化医学网 - 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 - 2022-04-01

自噬研究中的实验技术方法介绍

自噬的过程:  步骤1:细胞接受自噬诱导信号后,在胞浆的某处形成一个小的类似“脂质体”样的膜结构,然后不断扩张,但它并不呈球形,而是扁平的,就像一个由2层脂双层组成的碗,可在电镜下观察到,被称为Phagophore,是自噬发生的铁证之一。  步骤2:Phagophore不断延伸,将胞浆中的任何成分,包括细胞器,全部揽入“碗”中,然后“收口”,成为密闭的球状的autophag

MedSci原创 - 自噬,实验 - 2014-02-01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