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粪便微生物 点击跳转

eLife:光遗传学新突破,调控肠道<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延长寿命

eLife:光遗传学新突破,调控肠道微生物,延长寿命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身体被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在内的数万亿微生物占据,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共生菌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一个由人类和共生菌群组成的多元复合体。

“生物世界”公众号 - 光遗传学 - 2021-09-26

Science:母亲妊娠期的<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组塑造了后代的免疫系统

Science:母亲妊娠期的微生物组塑造了后代的免疫系统

我们的肠道内生活着成千上万的细菌和微生物,它们组成了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代谢食物、抵御感染和应答药物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人类疾病都与微生物组失衡有关。3月17日Science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母亲妊娠期的微生物组塑造了后代的免疫系统。此前有研究显示,新生儿的肠道菌群能影响自己的免疫系统。不过,我们还不清楚母亲肠道菌群对后代产生的影响。

MedSci原创 - 母亲,妊娠期,微生物组,免疫 - 2016-03-18

天然的造毒师---将汞转化为甲基汞的<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

天然的造毒师---将汞转化为甲基汞的微生物

汞是一种毒性物质,主要通过煤炭燃烧、工业使用以及通过火山爆发等自然过程在全球进行扩散。这种化学元素在水生食物链中大量积累,特别是大型鱼类体内。不同形式的汞在沉积物和水中广泛地发现到。甲基汞(methyl mercury)是由汞产生的,被公认为强大的神经毒素。它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环境污染物,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语言和记忆能力障碍等。其损害的主要部位是大脑的枕叶和小脑,其神经毒性可能扰乱

生物谷 - 甲基汞,微生物 - 2016-07-24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亚洲首个<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移植及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亚洲首个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成立亚洲首间、以及香港唯一一间「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研究「肠道微生物群」在人体中发挥的作用,从而订立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新策略。医学院于早年已成功运用「微生物群移植」技术治疗多种危疾,专家们现计划将其应用拓展至如肥胖等其他疾病和身体状况,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生信者言 - 微生物移植,肥胖,肠道微生物 - 2018-08-12

Microbiome:太空舱内<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群变化可能影响宇航员健康

Microbiome:太空舱内微生物群变化可能影响宇航员健康

一个国际团队在英国《微生物组》杂志上发表新研究说,太空舱内微生物群数量和种类变化,对未来长期太空旅行中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新华网 - 宇航员,微生物,太空舱 - 2017-10-10

PLOS:<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所在植物病原细菌的“智商”感知信号研究中获进展

PLOS:微生物所在植物病原细菌的“智商”感知信号研究中获进展

细菌常常被认为是一类“低等”的单细胞生物,生存方式简单。然而,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改变了这一错误看法,发现细菌具有许多和高等生物类似的特性。例如,在信号认知这个事关生命生存与死亡的关键问题上,细菌不仅能感知环境刺激,而且不同细菌个体之间能利用化合物作为分子“语言”进行细胞间通讯(即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感知同种生物的存在及种群大小

中国生物技术网 - 细菌,智商 - 2017-04-05

Biomed Res Int:光动力疗法对种植体周<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的作用

Biomed Res Int:光动力疗法对种植体周微生物的作用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失败的晚期并发症之一,且与牙周病细菌的特定微生物感染相关。

MedSci原创 - 2018-10-17

Immunity:激素和<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驱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性别偏差

Immunity:激素和微生物驱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性别偏差

8月22日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性别偏差的根本原因,阐述了某些多见于男性的肠道微生物是如何可以帮助保护他们抵抗1型糖尿病的。【原文下载】 这项新研究表明,微生物配合性激素造成这种了这种性别偏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性别偏差是众所周知的,但科学

生物谷 - 免疫,性别偏差 - 2013-08-26

Cell:<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菌群通过触发免疫应答促进神经元修复再生

Cell:微生物菌群通过触发免疫应答促进神经元修复再生

微生物群免疫的复杂功能的探索,可能为这些关键的公共卫生需求提供治疗靶点。

网络 - 2023-04-17

Nature:揭秘父系<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群扰动:对后代健康的深远影响

Nature:揭秘父系微生物群扰动:对后代健康的深远影响

研究探讨了父体微生物组变化对后代健康的潜在影响及其机制。

生物探索 - 健康,微生物组 - 2024-05-07

Nature子刊发现对抗<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病原体的新防御机制

Nature子刊发现对抗微生物病原体的新防御机制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个能够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人类免疫受体。因此他们成功发现一条至今未知的宿主防御机制。这些结果将促进未来开发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新方法。传染病的发生主要由破坏宿主生物防御系统的病原体微生物引起,这些病原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蛋白。但是人们对于宿主生物防御系统的多种机制仍了解较少。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发现一些类型的微生物体通过

生物谷 - 微生物 - 2016-07-13

GUT:严重肥胖人群减肥手术对肠道<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和代谢失调的影响

GUT:严重肥胖人群减肥手术对肠道微生物和代谢失调的影响

研究发现,严重肥胖患者其肠道微生物种类及丰度发生变化,导致代谢失调,接受减肥手术可改善严重肥胖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生态系统和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

MedSci原创 - 减肥手术,肥胖,代谢 - 2018-06-14

Biol: 干预肠道<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可治疗焦虑和抑郁

Biol: 干预肠道微生物可治疗焦虑和抑郁

可以利用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干预治疗焦虑和抑郁,要么是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要么是通过鉴定影响大脑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能活动的新的微生物菌株。

MedSci原创 - 抑郁,焦虑,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肠道微生物,5-羟色胺 - 2021-04-04

EST:雾霾藏1300种微生物 绝大部分不致病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朱听研究员课题组在权威环境学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题为《严重雾霾天气中北京PM2.5与PM10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北京市雾霾天气中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微生物组分朱听研究组利用一套新的研究方法,首次鉴别出大气悬浮颗粒物中的微生物组分,其中包含1300多种微生物,绝大部分为非致病性的,但也含有极少量可能致病或致过敏微生物的DNA序列。 据悉,朱听研究组

科学网 - 雾霾,微生物,不致病 - 2014-02-25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原则

NMPA - 抗菌药物 - 2021-02-1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