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课题 点击跳转

Cell Res:昆明动物所利用树鼩精原干细胞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

Cell Res:昆明动物所利用树鼩精原干细胞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

摘要:12月23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萍课题组、赵旭东课题组和姚永刚课题组共同完成的题为Long-term propagation of

生物谷 - 干细胞,转基因,基因修饰 - 2016-12-30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可延缓衰老的新型“基因疗法”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可延缓衰老的新型“基因疗法”

人类基因组中有多少衰老调控基因?其参与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能否在分子层面“操控”这些基因以延缓机体衰老?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成果对这些衰老领域的重要问题给出新的见解。

新华社 - 基因疗法,新型,延缓衰老 - 2021-01-09

NAT COMMUN:华东师大发现糖尿病人伤口难愈合新机制

NAT COMMUN:华东师大发现糖尿病人伤口难愈合新机制

导语: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赖玉平课题组揭示了糖尿病伤口难愈合的新机制,为糖尿病伤口愈合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方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赖玉平课题组揭示了糖尿病伤口难愈合的新机制,为糖尿病伤口愈合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方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中国科学报》 (2016-11-22 - 糖尿病,伤口,炎症 - 2016-11-23

Science Advances:科学家实现阿尔兹海默症淀粉样蛋白沉淀的无标记显微检测

Science Advances:科学家实现阿尔兹海默症淀粉样蛋白沉淀的无标记显微检测

日前从复旦大学获悉,一项由复旦大学、哈佛大学和美国麻省总医院的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首次将受激拉曼成像技术用于探测阿尔兹海默症淀粉样蛋白沉淀,这一方法也有望用于探索帕金森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

新华网 - 阿尔兹海默症,淀粉样蛋白沉淀 - 2018-11-21

JAMA:对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缓解不孕不育

JAMA:对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缓解不孕不育

由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病建设首席科学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吴效科教授领衔完成的两项重大科研课题——“黄连素治疗不孕症研究”、“针刺联合西药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经全国多家合作医院的临床应用

健康报医生频道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黄连素 - 2017-09-30

中国专家聚焦肺癌早、准、精难题 独创性诊断大大提升早诊率

中国专家聚焦肺癌早、准、精难题 独创性诊断大大提升早诊率

肺结节检出率由77.3%提高到89.3%,早期肺癌诊断正确率达94.7%,纯磨玻璃密度结节侵袭性判断准确性93%……

中国新闻网 - 肺癌 - 2020-06-23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

肝癌是我国最严重的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五大常见癌症之一,因此,揭示肝癌发病机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药的主要原因。肿瘤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转移特征,因此,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有可能是解决肿瘤转移和复发

生物物理研究所 - 肝癌,干细胞,分子机制 - 2015-05-20

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操作指南(2017版)

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操作指南(2017版)

小儿阑尾炎的相关描述最早出现于1735年,第1例阑尾切除手术报道于1894年。1973年Gans和Berci 将腔镜技术引入小儿外科,1983年Semm完成第1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因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为小儿阑尾炎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传统的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发展到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前评估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根据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7,38(10)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2017-12-14

上海经费新规为啥让科研人员“感动”

上海经费新规为啥让科研人员“感动”

上海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修订《办法》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简政放权,将多项权利下放至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尊重科研人员,更好地体现科研项目中创新性劳动的价值。

解放日报 - 科研,经费 - 2016-01-13

中国最年轻院士被批捕 涉嫌虚假套取科技专项资金

据《新京报》、《北京晚报》报道 10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发布科技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证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已被依法批捕。据悉,现年52岁的李宁是国内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也一直被视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7教授非法套取2500万资金 科技部通报称,2012年4月,审计署审计发现5所大学的7名教授存在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

荆楚网-楚天金报 - 李宁,转基因克隆,院士 - 2014-10-11

Cell stem cell: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的重编程

日前,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胡以平教授课题组,实现了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的重编程,并证明了这一方法所产生的肝干细胞,与活体内自然存在的肝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该课题组于兵博士和何志颖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肝干细胞是肝脏中数量极少、但可分化产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种子细胞”。

生物360 - 成纤维细胞,干细胞分化 - 2013-07-19

武大徐焱成教授首次在体外重建葡萄糖代谢通路

ACS Synthetic Biology(《美国化学学会合成生物学》)近日发表了关于体外重建脂肪酸的最新研究成果,由药学院刘天罡教授课题组与第二临床学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徐焱成课题组共同完成。

MedSci原创 - 葡萄糖代谢,徐焱成 - 2017-02-10

中国河流抗生素地图发布 阿莫西林浓度最高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获取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预测得出全国5 8个流域的“抗生素环境浓度地图”。这一报告于6月初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南方都市报 - 抗生素,阿莫西林 - 2015-06-18

ACS Chem Biol:从卫矛属中发现治疗帕金森氏症新化合物

据报道,日前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题组和药学院张卫东课题组通过开展生物学与化学多学科交叉与合作,从我国西双版纳特有植物中发现了一种可治疗帕金森氏症的天然产物。 吴方和张卫东课题组等通过构建新型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从西双版纳特有的卫矛属植物

中国科学报 - 帕金森氏,卫矛 - 2014-03-26

1.2万亿科研经费 成果转化仅10%

临近年末,报销成为不少人的“噩梦”,却也成为另一些人的“美梦”。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科研经费被挤占挪用、科技“掮客”“游客”现象等造成大量科研经费流失。而与此同时,科研风气“浮躁化”、项目申请“行政化”、经费落实“功利化”,导致科研投入的成果转化率很低,如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其中财政科研经费5000亿元,居世界前列,而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仅为10%! 科研经费流

羊城晚报 - 科研经费 - 2014-12-2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