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麻省 点击跳转

Nat Methods:机器人可自动探查活体脑细胞内部运作

Nat Methods:机器人可自动探查活体脑细胞内部运作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机器人操纵来自动发现和记录活体大脑中神经元信息的方法,即用一种全细胞膜片钳制动一个微小的空心玻璃针,在神经细胞的膜上开孔,以记录其内部电活性

中国科技网 - 神经,精神 - 2012-05-19

Stroke:识别脑内出血高风险个体的基因组风险评分并验证

Stroke:识别脑内出血高风险个体的基因组风险评分并验证

该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个基因组风险评分,该评分可预测欧洲血统个体在既定临床风险因素之外的ICH终身风险。

MedSci原创 - 2023-03-07

Science:揭示先天免疫系统介导的HIV纳米颗粒免疫原靶向生发中心机制

Science:揭示先天免疫系统介导的HIV纳米颗粒免疫原靶向生发中心机制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纳米和微米大小的颗粒(比如病毒和细菌)并对它们作出反应。纳米颗粒经输入淋巴被运送到淋巴组织中,经内化和加工后用于树突细胞的抗原呈递,并且通过B细胞受体(BCR)的结合激活B细胞。免疫识别的这些特征促进人们将纳米颗粒抗原用于许可的疫苗中,比如HPV疫苗和乙肝病毒疫苗,并且在开发新疫苗时促进人们设计纳米颗粒形式的免疫原。对HIV病毒而言,来自临床前动物模型的证据表明相比于单体抗原,纳米

细胞 - HIV,纳米,免疫系统 - 2019-01-10

“皮肤细胞造人”前景诱人 英媒:伦理问题值得重视

“皮肤细胞造人”前景诱人 英媒:伦理问题值得重视

虽然基因筛选可以排除胎儿患有基因疾病的可能性,但这也为性别选择和其他非医疗原因的选择敞开了大门。

参考消息 - 皮肤细胞,造人,伦理 - 2018-04-16

JAMA:正念减压治疗能否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走出阴影?

JAMA:正念减压治疗能否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走出阴影?

正念减压(MBSR)由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的Jon  Kabatzinn博士所创立,用于辅助(而非取代)一般的医疗行为,参与疗程的病患通常各自患有不同的生理或心理疾病,MBSR旨在教导病患运用自己内在的身心力量

MedSci原创 - 正念减压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 2015-08-13

Nature Medicine:天选之子,天生预防痴呆,或是治疗痴呆症的突破口

Nature Medicine:天选之子,天生预防痴呆,或是治疗痴呆症的突破口

该研究报告了一个新病例,一位PSEN1 E280A突变的男性携带者,尽管携带早发ADAD的PSEN1变异,但直到67岁仍保持认知完整,或许他天生能预防痴呆。

医诺维 - 痴呆症,RELN-COLBOS - 2023-05-17

中外医学名师共同“把脉”住培师资培训

中外医学名师共同“把脉”住培师资培训

2016协和住院医师培训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科学网 - 住院医师,培训 - 2016-09-11

爱思唯尔因同行评审造假撤销中国9篇论文

爱思唯尔因同行评审造假撤销中国9篇论文

据Retraction Watch网站消息,因论文同行评审造假,爱思唯尔出版商撤销旗下5本杂志中的9篇论文,这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 爱思唯尔发出声明称,出版伦理委员会调查发现这9篇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被人为操纵,随后爱思唯尔便撤销了这9篇论文。 自2012年来,爱思唯尔因同行评审造假而撤销的论文超过了20篇,所有出版商中因同行评审造假而被撤销的论文多达260篇。 爱思唯尔计

科学网 - 爱思维尔,中国论文,造假,撤销 - 2015-10-16

Neurolgoy:微出血数量>5个者长期抗凝需谨慎

Neurolgoy:微出血数量>5个者长期抗凝需谨慎

长期口服华法林以及非维生素k拮抗剂(NOAC)能够有效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脑内出血(ICH)是最致命的抗凝并发症,是制定抗凝决策的最需要考虑的问题。风险分层管理有助于平衡抗凝的获益和出血的风险,但是ICH和很多因素有关,并不局限于各种常用的评分系统。

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 脑内出血,抗凝并发症,缺血性卒中 - 2018-01-05

季维智:干细胞治疗还须经过复杂的安全认证季维智:干细胞治疗还须经过复杂的安全认证

季维智:干细胞治疗还须经过复杂的安全认证季维智:干细胞治疗还须经过复杂的安全认证

国内干细胞治疗“乱象”近年来广受诟病,因注射干细胞引发严重副作用的案例屡见报端,但这依然挡不住人们寄希望于干细胞“包治百病”的热情。打开名为“干细胞吧”的百度贴吧,关注度达到39000多,就在记者写稿之前,该帖吧依然活跃,“求靠谱医院打干细胞”等问题得到不少网友的围观和答复。那么,现在市面上宣传的“干细胞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到底是真是假?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

科学网 - 干细胞,治疗,安全认证 - 2018-10-29

JAMA子刊:每天只知道刷手机?注意使用社交媒体增加抑郁风险!

JAMA子刊:每天只知道刷手机?注意使用社交媒体增加抑郁风险!

社交媒体会让抑郁症更加严重,还是能拯救抑郁症患者?

MedSci原创 - 抑郁症,社交媒体 - 2022-01-01

Diabetologia:循环利钠肽可反映胰岛素敏感性

为此,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糖尿病研究中心的Florez教授及其团队使用糖尿病预防计划(DPP)的数据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肥胖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之

丁香园 - 胰岛素,循环利钠肽 - 2014-04-17

2023 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正式发布《2023 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3)。

斯坦福大学 - 人工智能 - 2024-02-19

Arch Neurol:新型多光谱磁共振成像计算PD患者黒质体积

近期,一项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帕金森病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黑质致密部(SNc)神经变性早于基底前脑(BF),并且建立了一种新型多光谱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追踪PD

互联网 幸福的味道 - 神经,精神 - 2013-01-06

13万人大数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减少癌症死亡

在近期举行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来自著名医院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和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一项研究发现

e药环球 - 阿司匹林,癌症 - 2017-04-2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